摘要: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状态,叫“情感紊乱症”(Emotional Dysregulation Disorder)。
有人说,失去真爱,就像在心里挖了一个洞。无论怎么填补,这个洞始终无法愈合。
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状态,叫“情感紊乱症”(Emotional Dysregulation Disorder)。
当一段深刻的关系结束后,这种情绪失控的状态可能让人长时间陷入低谷。
这不仅仅是情绪上的波动,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深刻危机。
一、什么是情感紊乱症?
情感紊乱症(Emotional Dysregulation Disorder)是指人们在经历重大情感创伤时,情绪调节功能失控的状态。
这种紊乱可能表现在情绪、行为、认知和生理上,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个体的依附关系是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当依附对象(如伴侣)突然消失,个体会经历依附断裂,进而引发强烈的情绪失控和行为紊乱。
大脑中的杏仁核(情绪调节中心)会因情感创伤过度活跃,而前额叶皮层(负责逻辑和自控)功能被削弱。
这种机制导致人们无法理性地应对情感冲击。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情感紊乱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波动、认知扭曲、行为异常,以及由此引发的功能受损。小琪,32岁,是一名自由插画师。
在知乎上,她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五年的恋情因男友劈腿而终结,这让她的世界瞬间坍塌。
分手后,小琪常常深夜独自走在街头,希望用冷风平复自己的心情。
然而一次,她听到街头情侣的笑声,情绪崩溃到无法控制,甚至因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
她反复质问自己:“是不是我不够好,所以他才会离开?”这种想法让她深陷自责。
为了麻痹自己,她在短短一周内花费了6万元购置绘画设备,但她发现,自己无法专注工作,每次动笔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与前男友的回忆。
心理医生指出,小琪的症状属于典型的情感紊乱症。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她学会重新评估这段感情的意义,逐渐走出了阴影。
在电影《破碎人生》(Demolition)中,
主人公戴维斯·米切尔(Davis Mitchell)是一位年约30岁的投资银行家,供职于纽约一家知名金融机构。
在一次车祸中,他的妻子朱莉娅(Julia)不幸去世,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让戴维斯的情感世界彻底崩塌。
戴维斯选择将内心的痛苦深埋,不向任何人倾诉。他在工作中表现出冷漠和机械化的态度,甚至在岳父面前也难以表达真实情感。
在一次医院自动售货机无法正常出货的经历后,他开始写投诉信,逐渐演变成对自己生活的深刻反思。
他还产生了拆解家中物品的冲动,甚至用工具拆毁冰箱、电脑等,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内心的压抑。
长期的情感压抑和行为异常使他的身心状态每况愈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与自动售货机公司客服代表凯伦(Karen)的交流中,戴维斯逐渐敞开心扉,开始面对自己的情感创伤。
通过拆解和重建,他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最终走出失去妻子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破碎人生》通过戴维斯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人在经历重大情感创伤后的情绪压抑、行为异常以及自我疗愈的过程。
影片提醒我们,面对失去,直视内心的痛苦,寻求表达和释放,才能真正走出阴霾,重建生活。
二、情感紊乱症的核心症状表现
常常因为琐事失控,比如听到一首歌、看到熟悉的物品或场景,瞬间崩溃。
情感创伤强化了悲伤记忆,大脑无法快速调节负面情绪。常见思维包括“我不够好”、“再也没有人会爱我”等。
自我否定源于对依附关系破裂的心理投射,个体可能把责任全归咎于自己。
暴饮暴食、滥用酒精、过度加班等,都是典型的逃避机制。
有人分手后在一天内花费十万元购买奢侈品,但这种行为并未缓解痛苦。
研究表明,患有情感紊乱症的失恋或丧偶者的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免疫力大幅下降,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如何应对情感紊乱症?
心理学家库布勒·罗斯的“悲伤五阶段理论”(否认、愤怒、谈判、抑郁、接受)提醒我们,悲伤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哭泣和释放痛苦。
心理咨询是有效的疗愈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能帮助个体调整消极思维,正念疗法(Mindfulness Therapy)则教会人们接纳当下的情绪。
与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分享情绪,让自己不再孤立。同时,尝试参加兴趣小组或社会活动,重新融入社会。
学习新技能、培养新爱好,逐步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让自己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情感紊乱症是失去真爱后可能经历的一段痛苦旅程,但它也为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提供了契机。
正如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所说:
“痛苦本身并无意义,但我们对痛苦的态度决定了它的意义。”痛苦会过去,而爱与希望终会重新降临。
如果你正在经历情感低谷,请相信:裂缝是阳光进入的地方,而生活也一定会在不远处为你打开一扇新的窗。#深度好文计划#
来源: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