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浙江名人:马一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31 13:34 5

摘要: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设宴招待外宾时,向众人介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马一浮先生是当代中国唯一的理学家。”这位被总理高度赞誉的学者,正是浙江绍兴人马一浮——中国近代史上最传奇的国学大师之一。他少年中秀才,青年留学欧美,最早将《资本论》引入中国,中年隐居西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设宴招待外宾时,向众人介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马一浮先生是当代中国唯一的理学家。”这位被总理高度赞誉的学者,正是浙江绍兴人马一浮——中国近代史上最传奇的国学大师之一。他少年中秀才,青年留学欧美,最早将《资本论》引入中国,中年隐居西湖研习儒学,晚年成为新儒家代表人物。他拒绝蒋介石的高官厚禄,却在建国后欣然出任文史馆长。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传奇人生。

1883年,马一浮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仁寿县知县,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过人,5岁能诵唐诗,10岁即作《咏菊》诗:“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令师长惊叹。1898年,15岁的马一浮回绍兴参加县试,一举夺魁,文章被浙江名士汤寿潜(后任民国浙江都督)盛赞,并将爱女汤孝愍许配给他。

然而,这段婚姻仅维持3年,妻子病逝后,马一浮悲痛欲绝,写下《哀亡妻汤孝愍辞》,并立誓终身不娶。岳父汤寿潜感动不已,甚至提议将另一个女儿嫁给他,但被他婉拒。此后,他潜心学问,再未续弦。

1903年,马一浮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担任中国馆秘书,期间他广泛涉猎西方哲学、社会学,并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自费购买英文版《资本论》。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得马克思《资本论》,大快!胜服仙药十剂!” 这使他成为最早将《资本论》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

但美国的种族歧视让他深感愤懑。华人被限制自由,甚至被禁止进入高级俱乐部。他痛心道:“此非文明,实为野蛮!”1904年,他带着《资本论》回国,后又赴日本深造,结识鲁迅、秋瑾等革命志士。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邀请他出任教育部秘书长,但他因反对废止读经,仅三周便辞职,回西湖隐居。1917年,蔡元培又邀他任北大文科学长,他回电:“古闻来学,未闻往教”,拒绝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此后30年,他闭门治学,融通儒释道,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思想,认为中国文化精髓尽在“诗、书、礼、乐、易、春秋”。蒋介石曾许以高官,他淡然回绝:“野性难驯,不堪任用。”

1937年抗战爆发,马一浮被迫离开西湖,流亡途中受竺可桢邀请,到浙江大学讲学。在江西泰和,他开设“国学讲座”,鼓励学生:“国难当头,学问不可废,民族精神不可灭!” 其间,他为浙大创作校歌,歌词“大不自多,海纳江河”至今传唱。

1939年,他在四川创办复性书院,培养国学人才。虽经费短缺,他仍坚持刻书卖字维持书院,拒绝国民党政府的“施舍”。

新中国成立后,马一浮欣然出任浙江文史馆馆长,并将珍藏的357件书法精品捐给国家。周恩来对他极为敬重,曾指示保护其祖坟,甚至让开国大将为他摆餐具。

1966年,“文革”风暴袭来,83岁的马一浮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赶出住所。次年,他在病痛中离世,临终前写下:“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

马一浮的一生,是传统士人与现代知识分子交融的典范。他既深研国学,又引入西学;既坚守儒者风骨,又心怀天下。正如他所说:“国学者,六艺之学也。”在文化断层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更需铭记这位“千年国粹”守护者的精神——以学问立身,以气节传世。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