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哥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6-01 04:05 4

摘要:710年,老爸在三子李隆基的拥立下,再次登上帝位。李隆基立下大功,这才有了皇位。可李宪是嫡长子,且在6岁时就已被立为太子。李旦听从长子李宪意见,立李隆基为太子。

说起唐朝,首先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着是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第三位就是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了。而唐玄宗的哥哥李宪,人们却知之甚少。

李宪是唐睿宗李旦六个儿子中的长子,其他五子均为妃子和宫女所生。唯独李宪是肃明皇后生的。

710年,老爸在三子李隆基的拥立下,再次登上帝位。李隆基立下大功,这才有了皇位。可李宪是嫡长子,且在6岁时就已被立为太子。李旦听从长子李宪意见,立李隆基为太子。

712年,李隆基又从太子位顺利登基。不久,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感到此侄不是省油的灯,便以废庶立嫡之名,欲立李宪取而代之,此时李宪仍不为所动。

面对锦绣江山和九五之尊的无限诱惑,李宪何以能如此淡定?

因为他知人知己。李隆基英明果断,是干大事的料。710年,他以楚王兼地方官身份,联手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了祸国殃民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力挽狂澜拯救了李唐。712年,他又发动“先天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大唐迎来了中兴。

相比之下,李宪就没有这般魄力和胆略了。这一点,他十分清楚。故才斩钉截铁地对老爸说:和平时期应先立嫡长,国难之时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常言道,知人难,知己更难,但李宪既知人又知已,故才有其理智,明智地让太子之举。

又知祸知止。历史上因争夺太子或皇位而导致同室操戈的数不胜数。假如李宪与三弟争太子进而争皇位,以李隆基的胆识和爱权,十有八九又会酿成一场宫廷血战,不知多少人要人头落地。李宪深知这一点,故才毅然退出“竞争”。

古往今来,尤其政治人物,“知止”者少“,知进”者众,那些可笑、可怜、可鄙、可恨的庸俗之徒和跳梁小丑太多了。从这一点讲,李宪是跨越时空的。

来源:邻家小余闲话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