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谁更迷人?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用“迷人”这个词呢?因为这两位不仅仅是外形有观赏特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两人都为“权利斗争”造成极大影响。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谁更迷人?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用“迷人”这个词呢?因为这两位不仅仅是外形有观赏特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两人都为“权利斗争”造成极大影响。
先不说这些,就看外貌。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一个用才华在刀尖上起舞,一个用权谋在烈火中淬炼,硬要比个高下的话,上官婉儿像是用朱砂在宣纸上晕开的惊鸿一瞥,而太平公主则是用金丝掐出的盛世图腾。
上官婉儿的迷人在她能把屈辱活成勋章,从掖庭罪奴到“巾帼宰相”,额头的黥刑疤痕都能刺成红梅妆,主持诗会时判词一落满堂喝彩,连太平公主都要在政变后偷偷收集她的诗稿,把“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刻进墓志铭,这种把绝境当台阶踩的狠劲儿,配上能写出“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的婉约才情,简直就是乱世里开出的带刺玫瑰。
太平公主的迷人,则在于她能把宠爱玩成王炸,少女时期拆院墙办婚礼的任性,中年时给武则天送男宠张昌宗的胆量,唐隆政变时敢跟亲侄子李隆基叫板的魄力,连被赐死前都要穿戴整齐回府接毒酒,这种把皇家特权用到极致的嚣张,配上在墓志铭里偷藏“静听坟茔”的隐秘深情,简直就是权力游戏里行走的荷尔蒙。
真要分个胜负的话,上官婉儿像是深夜烛火下那卷让你忍不住誊抄的诗集,太平公主则是酒宴上让你甘愿赌上性命的骰盅,一个让你想穿越时空跟她吟诗作对,一个让你想跪着求她带飞上分。
这么看来,两个女人各有各的魅力。
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男人,他同时拥有过这样两位美女,那么你会怎么想?
公元685年的洛阳城,崔家老宅的梧桐树下,五岁的崔湜正踩着祖父崔仁师的膝盖背《诗经》。
这个出身“五姓七望”之首博陵崔氏的贵公子,从出生就握着满手王炸,爷爷是唐太宗朝的宰相,父亲崔挹做到户部尚书,家里光进士就出了二十多个。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崔家人在朝堂上“群从数十人,冠盖相望”,连皇帝娶媳妇都要先问崔家女愿不愿意。
但崔湜的野心比祖荫更大。
二十岁中进士那年,他在朱雀大街的酒楼上喝得烂醉,指着皇宫方向嚷嚷:“王导谢安算什么?我崔家要出三十个宰相!”这话传到宰相桓彦范耳朵里,竟真把他收作心腹,派去武三思府上做卧底。
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乖巧的官N代,转头就把恩主卖了个底朝天,武三思的马车刚进府门,崔湜就跪着递上桓彦范的密信,换来了人生第一个官职:中书舍人。
神龙政变后的长安城暗流涌动,四十岁的上官婉儿,在私宅里焚香抚琴,琴弦突然“铮”的一声断了。
侍女慌张来报:“有个姓崔的官员求见,说是来送诗的。”帘子掀开,二十八岁的崔湜捧着《彩书怨》走进来,诗句里那句“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让婉儿耳根发烫,这哪是咏史,分明在撩拨守寡多年的昭容娘娘。
《旧唐书·崔湜传》用“数与宣淫于外”六个字记录了这段孽缘。白天,崔湜在朝堂上起草诏书;夜里,他在婉儿私宅抄写艳诗。
最离谱的是中宗李显驾崩那晚,崔湜竟敢在灵堂角落与婉儿私会,守灵太监举着的白灯笼,照见了两条纠缠的人影。
靠着这层关系,崔湜三年内连升六级,硬是把唐朝的干部选拔制度玩成了“婉儿定制版”。
公元710年的一个雨夜,太平公主掀翻了案几上的酒壶。
她刚听说崔湜又去巴结韦后,气得把玉簪摔成三截:“好你个崔澄澜(崔湜字),当我太平府是客栈?”门帘突然晃动,浑身湿透的崔湜直挺挺跪下:“公主若不信我,请赐鸩酒!”说着掏出份韦后毒杀中宗的密折,这出苦肉计演得太真,连史官都在《资治通鉴》里记了笔“湜私附太平,公主大悦”。
从此大明宫多了道奇景:太平公主上朝,身后总跟着个捧砚台的崔湜。
有次玄宗李隆基忍不住讥讽:“崔相这砚台怕有千钧重?”崔湜面不改色:“臣捧的不是砚,是公主的治国良策。”这话传到玄宗耳朵里,竟成了“崔湜可用”的佐证,谁让太平公主当时权倾朝野,连皇帝都要让她三分。
开元元年的某个清晨,崔湜在太子府后院喂鱼。
李隆基突然从假山后转出来,往池子里撒了把鱼食:“听说崔相擅养锦鲤?不知能否为本王养条‘太平鱼’?”这话中有话,吓得崔湜手抖,玄宗这是要他背叛太平公主。
《崔湜墓志》里,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对话。
崔湜跪在玄宗面前哭诉:“臣与公主,譬如藤蔓绕树,树倒藤枯。”玄宗笑着扶他起来:“朕要做砍树的人,崔相可愿做接树的藤?”这番君臣交心不到三个月,崔湜就被发现往玄宗的赤箭粉里下毒。
刑部大牢里,他咬破手指在墙上写:“宁负公主,不负大唐”,可惜这次,连“文采救命”的绝招都不管用了。
流放岭南的囚车里,四十三岁的崔湜还在给沿途官员写诗。经过潭州时,刺史女儿隔着车帘扔进个香囊,里面塞着《全唐诗》里他最得意的《婕妤怨》。
押送官都看傻了:“这罪臣哪来这么大魅力?”
赐死的圣旨送到那天,崔湜正给农家小孩讲《论语》。
听完诏书,他慢悠悠喝完最后一口茶,突然抢过刽子手的刀往脖子上一抹,血溅在准备记录临终遗言的史官脸上,倒像是给他盖了枚朱砂印。
消息传回长安,玄宗盯着崔湜的绝命诗看了整夜,第二天早朝红着眼睛说:“崔湜若生在太宗朝,必是房杜之才。”这话吓得满朝文武赶紧低头,皇帝这是后悔了?
来源:硬核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