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3则最新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药物治疗病例

B站影视 2025-01-09 20:24 2

摘要:1型神经纤维瘤病 ( NF1) 是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性疾病,患者多幼年起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咖啡牛奶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为特征[1]。由于生长迅速、恶变风险高,丛状神经纤维瘤(PN)在NF1患者的治疗中受到众多关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同部位Ⅰ型神经纤维瘤相关PN患者的治疗经验分享!

1型神经纤维瘤病 ( NF1) 是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性疾病,患者多幼年起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咖啡牛奶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为特征[1]。由于生长迅速、恶变风险高,丛状神经纤维瘤(PN)在NF1患者的治疗中受到众多关注。

针对NF1相关PN,既往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随着研究进展,近年来MEK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治疗药物不断进入临床试验,其中MEK1/2抑制剂司美替尼是第一种获批用于治疗NF1的药物,在国内外越来越多有症状、无法手术的NF1-PN患者开始接受该药物治疗,此外曲美替尼、比美替尼、 mirdametinib等MEK抑制剂也正在研发中。不同的治疗方式下NF1-PN患者结局如何呢?本期将盘点3例NF1-PN患者的诊治经历,一探究竟。

PN压迫泌尿系统,患儿应用司美替尼后病灶及症状显著改善

■临床表现及既往诊疗经历

国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近报道了一例PN压迫泌尿系统的NF1患儿[2]。这名3岁的男性患儿确诊NF1两年,因腹膜后肿物压迫,导致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神经源性膀胱等泌尿系统并发症,患儿排尿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还存在腹腔内积液、肠腔粪便积聚等,既往曾行腰骶管内占位清除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左侧成功、右侧失败)、双肾盂穿刺造瘘术等多次手术治疗。

图1 患儿2021年9月腰骶椎MRI

(箭头示腰骶椎前方及两侧, 盆腔及膀胱周围多发团块状占位性病变)

■诊疗经过

该患儿就诊后,放射科、泌尿外科、胃肠肿瘤外科、神经外科、儿科、皮肤科等科室进行了多学科病例讨论与协作。在诊断方面,放射科首先从影像学表现明确了患者的诊断,给出定期复查的建议。在对症治疗方面,泌尿外科通过B超引导下双肾盂穿刺造瘘术等改善多种泌尿系统并发症,同时为保护肾功能,持续留置双侧肾造瘘管;神经外科行腰骶管内占位切除术治疗患儿L5-S3椎旁椎管内占位伴椎管扩张。胃肠肿瘤外科和皮肤科则为患儿提供了详细的随访监测方案。经多学科讨论后,临床医生一致认为由于患儿的病变广泛,目前外科手段无法从根本解决患儿问题,仅能对症及姑息治疗,建议患儿使用司美替尼靶向治疗。

为求进一步治疗,患儿使用司美替尼每日早上20mg、晚上10mg口服靶向治疗,治疗10个月后,患儿腹部膨隆明显缓解,腹部变软,右足及右小腿的结节消退。全腹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局部病灶较基线有所缩小,边界变清。目前患儿一般状态较用药前好转,已能自主排尿,跛行略缓解;治疗期间出现甲沟炎、荨麻疹、腹泻、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

■病例讨论

NF1可累及多系统,因此目前NF1的治疗提倡多学科联合诊疗,根据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确定诊疗科室,本病例的诊疗成功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NF1诊疗中的重要性。目前针对神经纤维瘤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但本例患儿经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多处占位性病变,外科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术后4个月复查时发现椎旁椎管及腹腔内多发病变,提示病变进展迅速、手术疗效有限。司美替尼靶向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此类病变广泛、瘤体位置特殊、手术疗效不佳的NF1相关PN患儿的治疗优选。

眼眶处PN严重影响视力功能,如何挽救?

美国最近报道了一例左眼眶弥漫浸润性PN病例的诊治经过[3]。眼眶PN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疼痛、毁容、弱视、视力丧失和因压迫生命结构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其浸润性和高复发率,手术切除这些病变的效果往往有限。

■临床表现

该名诊断为NF1的4岁男性患儿在11个月大时首次出现新发性左上睑下垂,随后出现难治性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以及显著的左眼球突出和低眼压,何特(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显示相对突出4mm,最佳矫正视力为20/50;MRI显示左眼眶软组织增多,累及泪腺的内、外软组织有异常信号增强,与PN一致。眼球的突出影响了患儿进行弱视治疗的眼镜佩戴,导致弱视逐渐恶化。

■治疗经过

由于眼眶处的PN不适合手术切除,在诊断3年后患儿开始进行司美替尼药物治疗,剂量为20mg每日两次,开始治疗后不久,患儿的外观、肿瘤负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显著改善,重复MRI显示肿块大小的间隔减小。治疗2年后,患儿的弱视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到20/20,何特眼球突出计测量显示受影响眼睛的相对突出改善到2mm,让患儿得以继续佩戴眼镜,目前情况良好。

图2 A为患儿治疗前左眼球突出的表现,BCD分别为司美替尼治疗2个月、7个月、1年后的改善表现

治疗几个月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仅有4级弥漫性痤疮样皮疹,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给药指南,患儿司美替尼的剂量减少到每天30mg(早上20mg+晚上10mg),皮疹症状在减少用药剂量后消退。

■病例讨论

本例患者在使用司美替尼治疗后,外观得到改善,并且视力和何特眼球突出计测量值得到改善的首次报告,提示司美替尼在改善眼眶PN视力功能方面存在治疗潜力,且耐受性良好。

手术联合栓塞术,减少PN围手术期出血风险

针对PN进行手术治疗时,由于瘤体起源于神经,同时血供丰富,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增高。近期巴西报道了一例应用手术联合栓塞治疗改善PN成人患者症状及预后的病例[4]。

■临床表现

该例34 岁女性患者右侧腰臀部出现巨大PN(39.5×20×15.7 cm),影响外观和活动能力。进行高频超声扫描 (24 MHz) 和多普勒血流测定法对肿块进行扫描后,发现高回声实性肿块,边界不规则,伴有多个低回声结节,并渗透到大口径血管蒂,提示肿块血管化明显,进而完善腹部和骨盆处血管断层扫描观察动脉供应,观察到肿块及周围部位,包括肋间、腰椎、髂骨和臀部具有多处血管形成。

■治疗经过

考虑患者手术治疗出血风险较大,计划采用两阶段法:首先于右侧上腹下动脉、腰动脉和臀上动脉进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栓塞后24小时切除瘤体。术中失血量适中,但术后第二天血红蛋白从14.2 g/dL下降到8 g/dL,需要输注2个浓缩红细胞单位。手术后两年,患者无症状,未出现复发,自尊心和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改善。

图3 患儿治疗前(A)与手术治疗2年后(B、C)的表现

■病例讨论

本例患者瘤体的明显血管化、深层浸润、特有的毛细血管脆性可能造成致命的术中出血,这增加了PN手术切除的难度。从本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提示,术前栓塞有助于具有大量异常血管的PN的手术治疗,使用新技术结合多学科方法进行充分的术前规划,对于PN患者的功能修复和改善外观非常重要。

小 结

NF1-PN可累及多系统、多部位,有些部位的特殊性(如头颈部)以及病变分布广泛常常导致病变难以完全切除,此时可应用靶向治疗药物抑制瘤体生长、缩小肿瘤体积,从而降低PN带来的并发症风险。手术治疗也是目前常用的NF1-PN治疗手段,可联合多学科,借助血管造影和营养动脉栓塞等新技术优化NF1-PN手术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来源:健康综合营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