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望自己走过的26年从教之路,仿如一场从“物理”到“悟理”的修行,在领悟“物理”之妙境中,去研习“物理”之真谛,助力学生实现梦想,也推动着我不断攀登教育高峰。
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再到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我的每一步提升都是对教育教学的不懈追求、研习和创新……
回望自己走过的26年从教之路,仿如一场从“物理”到“悟理”的修行,在领悟“物理”之妙境中,去研习“物理”之真谛,助力学生实现梦想,也推动着我不断攀登教育高峰。
喜欢教书,曾给家里的小动物“上课”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每一笔都透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上有4个姐姐,因为父母都很忙,3岁以后就被姐姐们带去学校“陪读”。放学后,姐姐们写作业,我就模仿老师的样子给家里的小动物“上课”,或者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家里搞“研究”。
7岁那年,父亲送我一套儿童科普读物,那是开启我求知之门的钥匙。翻阅着那些图文并茂的书籍,听父亲讲述着关于星星、植物和动物的奇妙故事。这是我童年最宝贵的记忆,也是我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源头。
母亲则从广泛阅读的角度培养我。从童话到寓言、从古诗到现代文学,书籍成了我童年时期最好的伙伴。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想象力,还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我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时,学校举办了一次科学展览,我与科学老师一起制作了一个简易电路模型,向大家展示电灯发光的原理。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让我意识到与人分享知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初中时,我遇到了一位极具魅力的物理老师——张老师。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教学方法新颖独特,能够将枯燥的物理定律讲解得生动有趣。在他的课堂上,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良师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知不觉中,我在心里埋下了成为一名教师的种子,要成为像张老师那样优秀且备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在童年播下的种子最终会绽放出迷人的花朵。于我而言,童年的每一个重要事件和经历,不仅塑造了今天的我,更指引我继续前行的方向。
1999年,我从湖北师范大学毕业,来到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任教高中物理,开启了我梦寐以求的教书生涯。
“三勤”教学法,体会教学相长之乐
站上讲台后,我还没来得及品味梦想实现的喜悦,困难就接踵而至。记得第一次上课,在学生的连番提问下,我的思路完全被打乱了,以至于语无伦次,紧张到汗流浃背,最终草草收场。刚下课,我就夹着备课本“逃”回了办公室。当时,我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但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却是一大挑战。学生的兴趣点各异,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所有人的学习热情。此外,课堂管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也是我需要面对的问题。
要想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必须了解和关心他们。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困惑和生活状况。我坦诚地对学生说:“我刚大学毕业,没有教学经验,你们可以怀疑我讲得不对,我愿意与你们一起探讨,只要大家提出疑问,我一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也许是这份真诚打动了学生,他们反而很包容我,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都会围着我问个不停。
我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我走上了“三勤”之路:勤学、勤思、勤创新。
在勤学方面,每天除了上课,我白天基本全部用来听课,一节不落,晚上才用来备课改作业。我的教学师傅叫康明利,大家都叫他“康师傅”。康师傅是一位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基本功扎实的教师,带班成绩优异,治学严谨,深受学生喜欢。康师傅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我一边模仿学习,一边深入思考,并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物理教学模式,力求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勤于思考是我的一个重要提升方式。每次课后,我都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思考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构思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计划,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学科的奥秘。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在日常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挑战传统观点。一次,一个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了质疑,他的问题引发了全班大讨论。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一起深入探究,最终大家一起发现了“真相”。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我还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自制实验器材,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我还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如通过“制作简单的电动机”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中学习电磁学相关理论,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除了教学上的创新,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推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互助中提高;倡导实验教学,让物理原理在实验中得以直观呈现。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一起奔赴锦绣前程
“我曾是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对学习毫无兴趣的问题学生。是您用不懈的努力,将我从虚拟的世界中唤醒,让我重新发现了生活和学习的意义。”这是学生小辰从武汉大学给我写来的一封信,祝愿我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点亮更多像他一样曾经迷茫但渴望光明的心灵。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更有效地管理课堂和处理师生关系,从而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和同事敬佩的榜样?我逐步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背景置于教学设计的核心。
一是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指导。开展定向辅导,对于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专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信心。
二是在学生发展与引导方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德育与智育并重,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如讨论科学伦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创新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探索,通过科学实验、辩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是做好个性化学习,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需求,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和方式,满足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我非常重视家校合作与沟通,开设家长工作坊,让家长了解如何在家辅导孩子的学习,增强家长的教育参与感和家庭教育能力。
“肖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与乐趣,他总能通过简单的方式让我们理解复杂的问题。”目前正在清华大学读大二的学生郝子键这样评价我的课堂。
“带着学生玩着就把物理学好”“物理的尽头是哲学”……我始终认为,物理是一门探索“虚”的科学,需要教师用知识带领学生从“虚”悟“实”,是一场从“物理”到“悟理”的思想跋涉。
如今,作为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将心怀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继续在物理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行,助力一批有激情、有潜质、有担当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才,加速培养新时代的“大先生”。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双名计划”培养对象,湖北省十堰市车城高中党委书记)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08日第7版
作者:肖小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