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爱的同学们,最近大家在积极准备“新时代 新家乡”的征文吧,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我们邀请到了三位老师来支招,指导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同学们完成一篇精彩的文章。
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亲爱的同学们,最近大家在积极准备“新时代 新家乡”的征文吧,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我们邀请到了三位老师来支招,指导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同学们完成一篇精彩的文章。
小学组:用心观察日常变化
指导教师:彭娟,任职于西宁市城中区教学研究室,青海省中小学特级教师
妙招一:观察生活找素材。首先要理解“新时代 新家乡”这一主题。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家乡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这些变化表现在经济发展、城乡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
在习作前,同学们可以用心观察家乡的日常变化,如建筑、道路、环境;家乡人们的生活变化,积累具体的习作素材;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搜索网络、请教长辈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回顾自己与家乡的故事、邻里间互助温暖的新风貌,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
妙招二:谋篇布局巧构思。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有物有序”。积累了素材,解决了“有物”的问题后,就要在“有序”上想办法。
开头简单介绍家乡,引出主题,中间部分详细描述家乡的新变化、新故事。可按照不同方面分段叙述,如先写环境变化,再写人文变化……同时展现具体的实例、数据和对比,以增强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家乡新时代发展的热爱与祝福。对了,习作中别忘了运用一些连接词。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连贯。
妙招三:语言表达有技巧。要想让别人读了你的习作仿佛身临其境,那就在语言表达上多动动脑筋。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变化,突出新时代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做到语言简练不冗长,使习作更易让人读懂。
妙招四:修改润色添活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习作完成后,检查文章结构,确保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检查语言是否流畅,有无错别字、病句等;检查所举实例、数据,是否有说服力;检查习作中是否渗透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新时代的赞美。修改润色完成后,与同学、老师交流习作心得,取长补短。
初中组:需要共情 需要用心
指导教师:张璐璐,西宁市第十二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从事教育工作20年
此作文题,一眼看去并不难,但却戳中同学们的软肋,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假大空”。这更需要共情,需要用心写作。
抓住内涵,深度解析。首先,同学们要认识本次征文活动的意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同学们全面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解析征文的要求,我们要清楚从时代到家乡、从家乡到个人是层层构建起来的整体价值逻辑,再从诸多主线中梳理要写的内容。许多同学在针对这类话题写作时,容易将重点聚焦于宏观领域,这样很难写出真情实感。从微观角度看,时代与城市发展建设、时代与传统乡土观念、时代与社会风尚弘扬都息息相关。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变成有意义的写作材料。
关注时事,选取题材要想写出“新时代 新家乡”的内涵,必须对时代、对家乡的“新”有所了解。青海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全新面貌:生态旅游业、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交通条件、教育设施、医疗水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围绕这些变化,可以从更小的角度切入:家乡风貌、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家乡风味……例如:从家乡的风土人情入手,写一写家乡近年的发展变化,点出家乡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紧密联系。或是表达对乡土的眷恋,对现代文化与家乡文化的思考,凸显这份情怀的时代性与思想性。还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家乡的英雄人物,歌颂他们的高尚品质,反映新时代,同样不乏在各个领域默默耕耘的典型人物。总之,从中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最有感触的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把题目作为主要内容,写出自己对这一对象的某种感情。
运用技巧,写出魅力。写这类作文,不仅需要丰富的素材积累,还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议论文为例,先要落实观点,然后寻找有力的论据,随后拟定题目、组织语言、构思开头、划分段落、一气呵成。写散文可以围绕身边小事来写,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写作时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描写手法、调动多种感官、采用特写镜头、合理的想象来增添文章魅力。
“新时代 新家乡”主题征文大赛
截稿时间延至1月20日
本报讯(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老师,最近在考试,投稿时间可不可以延迟?”“您好,收到通知有些晚了,截稿时间可否延迟几天,我们组织全校学生来参加!”连日来,西海都市报接到很多老师和学生的电话,咨询“新时代 新家乡”主题征文相关事宜。鉴于全省学生参与征文的积极性很高,为保证全省各地各校学生都能参与此次大赛,特将大赛截稿时间延迟至2025年1月20日。
此次大赛由省教育厅、西海都市报社联合举办,征文大赛主题为“新时代 新家乡”,截至目前,已收到电子邮件投稿900余份,纸质文稿300余份,预估参赛作品已达3000余件。
作文大赛征稿截止时间由2025年1月10日延长至1月20日,征文对象为全省大中小学生,包括中高职学生。征文来稿体裁不限,小学生征文来稿字数600字以内,中学生征文来稿字数800字以内(可适度增加),大学生征文来稿字数1000字以内(可适度增加)。来稿不得抄袭,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评奖资格并通报所在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
征文来稿中需注明“新时代 新家乡”(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征文字样。文稿内必须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学校班级(全称)、通信地址、联系方式(本人或家长手机号码),指导教师真实姓名、学校名称。集体来稿必须经推送单位初审,方可获得优秀组织单位评审资格。未按要求投稿的文稿视为废稿。
参赛学生可自主投稿,也可由学校或教育部门初审后,统一投稿。纸质文稿邮寄至: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长江路5号西海都市报社教育周刊栏目。电子文稿发送至:359060476@qq.com。微信关注“西海都市报”官方公众号,可在对话框中直接投稿。上述投稿渠道任选一种即可。
高中组:
思考“新时代”的内涵
指导教师:王晖,青海湟川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班主任
首先,明确主题,在作品立意上理解“新时代”的含义,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思考和讨论“新时代”的内涵。化大为小,将新时代与个人生活、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选择相对具体的方面深入思考。可以结合新时代以来青海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探讨。
其次,在内容上,要描绘“新家乡”的变化,要关注身边的实际变化,比如青海省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用具体的例子来展现家乡的新面貌。文章切忌大而空。
再次,选定角度与文体,个人视角,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写一篇记叙文、抒情散文或者诗歌,讲述自己眼中家乡的变化,如生态环境改善、交通便利性增加、教育资源丰富、市政服务优化、文化休闲资源更充足等,表达自己对变化的赞颂和对家乡的热爱。历史对比,通过与过去的情况对比,突出新时代下家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例如,写一份调查报告,比较现在和十年前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水平等。未来展望,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想象未来的可能性,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个人对青海未来发展的看法和见解,为新时代新家乡谋划一份新未来。
最后,审稿与修改,同学们不要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对自己的作品多修改、多优化。在动笔前深思熟虑,最好列一份写作提纲,让自己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写完初稿后要自我检查,如错别字、语病、数据错误、逻辑问题,保证自己的作品没有知识性错误。可以同学之间互相阅读对方的文章,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者由老师给出专业建议,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完善作品。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成最终的作品。
《西海都市报》(2025年01月07日 第A6版:教育视点)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