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国字号"大学,就是那些冠以"中国XX大学"或"中国XX学院"的高校。这可不是随便哪所学校都能用的称号。现在全国也就29所高校有这个殊荣,而且大多数都是"双一流"院校。
嘿,听说又有一所"国字号"大学新鲜出炉了!这回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正式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豪门圈子"。
说到"国字号"大学,就是那些冠以"中国XX大学"或"中国XX学院"的高校。这可不是随便哪所学校都能用的称号。现在全国也就29所高校有这个殊荣,而且大多数都是"双一流"院校。
有意思的是,这29所学校里有15所都挤在北京,真是占尽了地利优势。
要说这个新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也是来头不小。它坐落在苏州,是由国家举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创办的全日制公办高校。别看是新学校,但人家的目标可不低 - 要打造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光看这派头,起码也得是211高校的水准。
说到有趣的事,你们注意到没有,怎么"学院"老爱生"大学"呢?就拿中国科学院它就养了两个儿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虽然是老牌985,但早就搬去合肥了。
而中科院大学就在北京中科大的老地盘上建校,借着中科院这棵大树,发展得风生水起。虽然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在大家心里早就把它当成985级别的学校看待了。
这次新来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算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亲儿子"。提到中医科学院,就不得不提那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她就是这个院子里的研究员。
这所新大学玩的是精品路线,搞小班教学,走长学制。主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中药学三大领域。它的规划也很有意思:预计招收5000名全日制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是2:5:3,还要招收500名留学生。
这配置,一看就知道是冲着高端人才培养去的。
现在国内中医药大学的前五名是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但这个新来的"国字号"中医大学,估计很快就能在这个圈子里占有一席之地。
要知道,现在想当"国字号"可不容易。2020年8月教育部就明确规定,新设高校不能在校名中使用"中国"字样。所以能拿到这个称号,一定是有过硬的实力。
中医科学院大学能获此殊荣,一方面是因为中医药这张"中国名片"确实独一无二,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苏州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
说起来,这些"国字号"大学还真是各有特色。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专攻人文社科,中国农业大学是农业领域的翘楚,中国传媒大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独领风骚。还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院校,像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这些,都是各自领域的"国家队"。
有意思的是,这些学校虽然都顶着"中国"的名号,但各自的发展路径却很不一样。有的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线,有的专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的则致力于创新研究。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在自己的领域里当领头羊。
回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这个"新面孔"。它选择在苏州这个人文荟萃之地安家,也是颇有深意。苏州不仅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还有众多知名医家的传承。
再加上现代化的产业环境,对于一所想要在传承创新上下功夫的中医药大学这里简直就是风水宝地。
这所新大学的办学思路也很清晰:既要传承中医药这个"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又要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创新发展。它不是要简单地培养中医,而是要培养能够把中医药推向世界的高层次人才。这个定位,不得不说很有前瞻性。
看看当今世界,传统医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的作用,更是让世界刮目相看。在这个背景下,一所专门致力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字号"大学的诞生,可以说恰逢其时。
就像一位老中医说的:中医不是要守着老方子过日子,而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所新大学的建立,或许就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有人可能会问,已经有这么多中医药大学了,还需要再办一所吗?其实这就好比,虽然我们有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在教物理,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学科依然有其独特的地位。同理,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创办的大学,它天然就具备了一些其他学校难以比拟的优势。
比如说,它可以直接利用中医科学院的科研资源和平台。再加上小而精的办学规模,高比例的研究生教育,这些都为它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过话说回来,办大学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能不能真的办成一所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还得看实际的办学成效。但至少目前看来,这所新晋的"国字号"大学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它的发展值得期待,也值得关注。
毕竟,在这个中西医结合、多元医疗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能够创新发展中医药的人才。而这所新大学,或许就能成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颗中医药教育的新星,会在未来绽放出怎样的光芒。
来源:心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