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业和学术领域,IEEE Fellow作为最高荣誉被广受认可,获得难度也极大。这项殊荣不仅有严格的会员等级要求,同时要对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且具有复杂的提名和评审流程,每年全球仅有300多个名额使得竞争异常激烈。
在工业和学术领域,IEEE Fellow作为最高荣誉被广受认可,获得难度也极大。这项殊荣不仅有严格的会员等级要求,同时要对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且具有复杂的提名和评审流程,每年全球仅有300多个名额使得竞争异常激烈。
日前,2024年IEEE Fellow公布,高通公司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博士凭借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位列其中。
从权威严苛的评审过程中脱颖而出,徐晧博士坦言幸运且激动。他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阶段性总结,对其博士毕业后每一段工作履历的回顾,这是一段有关青春、热爱、挑战、成长的故事。
行走在技术创新前沿
此次徐晧博士获得IEEE Fellow,评审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推动移动通信的技术创新”。从博士毕业加入贝尔实验室再到高通,徐晧博士陆续参与了毫米波、MIMO和OFDM等关键技术的早期研发,这些技术不仅在当时都是世界领先的研究领域,如今也成为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
“我非常幸运能够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参与到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通信技术研发工作当中,并且早于这些技术最终商用的10到20年。回顾这段历程,我认为非常顺利,也感到十分幸运。在这个时间节点获得IEEE Fellow这样一个来自业界的认可,是对我职业生涯的充分肯定。”徐晧博士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
徐晧博士同导师T. Rappaport博士合影
1996-2000年,徐晧博士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Virginia Tech)无线通讯专业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的便是当下5G标准中关键技术之一的毫米波。1999年,便凭借在毫米波通信以及6G以下(Sub-6)通信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徐晧博士同G. Durgin博士、导师T. Rappaport博士共同获得了IEEE通信学会的Steve Rice Award奖。
徐晧博士同当年贝尔实验室领导,美国工程院院士Reinaldo Valenzuela合影
2000年博士毕业后,徐晧博士加入了国际著名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参与了当时业界最早的、全球首个MIMO BLAST(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系统的研究,全球首台BLAST原型机的研发工作,由此催生了最早一批户外MIMO信道容量评估方案,以及3GPP/3GPP2联合空间信道模型(SCM),为多天线技术成为3G后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奠定了基础。凭借在MIMO领域的突出贡献,徐晧博士获得贝尔实验室的最高荣誉——总裁金奖(President’s Gold Metal Award)。
2003年徐晧博士加入高通,参与的首个项目,是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应用到3G EV-DO标准上,OFDM日后也成为4G、5G中最重要的通信技术之一。此后,徐晧博士参与了大量MIMO、OFDM技术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使这些技术更加成熟,并最终落地到行业标准和商业产品当中。
如果说博士毕业到贝尔实验室,是顺其自然学术研究的延续。那么从贝尔实验室到高通,则是徐晧博士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这个过程中,徐晧博士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得以将许多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落地到标准当中。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领域的优秀华人科学家,徐晧博士拥有超过800项美国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授权专利超过6000项,是为数不多在该领域拥有开创性研究成果的技术专家。行业看来,徐晧博士此次获得IEEE Fellow,可以说实至名归,在此之前,徐晧博士早已有诸多荣誉傍身。
2023年,由徐晧博士团队主导推动、与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实现的 “5G无界XR解决方案”,获得GTI Awards 2023“创新移动业务与应用奖” 和“卓越奖”。
徐晧博士曾在众多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并且在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期刊担任副主编多年。此外,徐晧博士还获得2019 环球“金趋势奖”年度杰出人物和2018《 通信世界》中国十大5G领军人物等行业认可。由徐晧博士团队主导推动、与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实现的 “5G无界XR解决方案”,获得了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的 “最佳国际化应用奖”,以及GTI Awards 2023“创新移动业务与应用奖” 和“卓越奖”。
直面挑战无畏改变
能够在职业的每个不同阶段都能做到技术最前沿,徐晧博士认为,这源自对行业的热爱以及喜欢接受挑战,因为他总是想做当时更有趣和最有意义的事。
“如果你觉得工作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你就不会很投入地去钻研。如果特别感兴趣,那工作起来就不觉得太累。高通会不断地寻找最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我个人也是这样。”徐晧博士说。
2003年徐晧博士刚加入高通时,公司便安排了个“大活”——利用OFDM为EV-DO 3G开发通信广播系统,徐晧博士是仅有的三名主要研发人员之一。
人手紧任务重,OFDM又是新技术,徐晧博士刚从偏重理论研究的贝尔实验室来到高通,尚未经历过大项目的实践历练,这些对他来说,可谓不小的挑战。但徐晧博士似乎天生是一位解决问题的专家,他从不把挑战等同于辛苦而做负面的情绪管理,而是将其视为学习、收获和提升的过程。
除了负责项目的系统设计,徐晧博士还要一人完成系统和链路仿真的工作。大量仿真模拟实验往往需要调用数十台机器并查看运算情况。而在当时,设备还没有实现自动调用和算力分配,徐晧博士只能通过手动操作。
人手有限又缺乏IT系统支持,只有用巧力使巧劲。徐晧博士在一台电脑上打开多窗口,通过SSH(安全外壳协议),远程访问每一台机器,并逐次分配启动任务。那段时间,徐晧博士电脑屏幕上经常有二三十个排列整齐、硬币大小的窗口用来监控信息和检查。
最终,凭借独创的操作方法,加之夜以继日的努力,项目三人组不仅从零开始将系统设计完成,还将其推进成为国际标准,写进了EV-DO的3GPP标准,后来还被应用到了产品之中。
2015年,徐晧博士在瑞典参加3GPP会议
如果说首个项目,徐晧博士完成了学术到实践的转换,练就了技术上独当一面的能力,那么几年后代表高通加入3GPP工作组,则让徐晧博士走出实验室,深入到行业的“烟火气”中,变得更加成熟。
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公司在3GPP工作组动辄数十人的人员配置,多数时候,来自高通的代表仅有数位代表。徐晧博士回忆其刚参与标准制定发布工作时,所有的研究阶段标准课题(Study Item)都由他一人负责,工作强度非常大。
另一方面,3GPP标准制定不仅涉及大量的技术研发,还要经过多轮的辩论、投票最终达成共识,不仅需要对技术有深入理解,还要有很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这对于当时还是实验室理工男的徐晧博士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于是,每一次沟通和公开演讲,徐晧博士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结束后进行复盘,找出其中的问题点继而改进。就这样,在3GPP的六年中,在标准制定的一线,在一次次的沟通交流、演讲辩论中,徐晧博士从不善言辞到侃侃而谈,表达能力和自信一点点建立起来,也将高通的很多创新技术带到3GPP标准中。
“为什么有的公司或者个人能够与时代潮流或科技发展潮流相融合,或者引领潮流,关键在于无畏改变。我觉得任何一种经历,特别是新的经历,只要愿意接受,最终对个人成长和境界提升都是有帮助的。从做技术到表达技术、辩论、带领团队,再拓展到AI、机器人、PC和XR等领域,每一个转变都是个人和研发团队成长的过程。”徐晧博士说。
适应、学习、寻找
从顶级通信技术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加入行业顶级公司高通,徐晧博士坦言,是受后者“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完美结合”的特质吸引。在关注技术的同时,徐晧博士对于能否快速实现商业落地的兴趣更加强烈。高通能够将学术同实践结合得更好,这是吸引徐晧博士加入的最重要原因。
高通成立于1985年,其创始人文·雅各布、安德鲁·维特比不仅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还将通信理论、算法与实践相融合,使其成为2G移动通信标准(IS-95),以及3G和码分多址(CDMA)的标准,这种建立在基础研究之上,并转化为产品的“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助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万物智能互联时代、智能计算无处不在的时代不断收获成功。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创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涌现,在智能手机的基础上,高通开展多元化战略,积极拓展业务边界,将领先的连接和计算能力,引入PC、汽车、AR/VR、机器人等领域并实现多点开花,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徐晧博士认为,高通历经多年持续引领科技领域的创新,就是因为其不断地寻找最新的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不断地将前沿技术转变为产品,永远在找下一个突破点。比如在无线通信方面,精准判断和把握了语音通信向数据通信转变的趋势,主导了智能手机时代。近年来更是着力推进并引领AI终端侧的引用,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汽车、扩展现实(XR)、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广泛布局。
徐晧博士在2023年骁友会的活动向高通总裁兼CEO安蒙进行介绍
在徐晧博士看来,高通并非一家将成熟产品做到极致成本的公司,而是一家依靠技术突破开辟新领域来引领行业的公司,这样才能不断寻找到更好的生存空间。
“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不断拓展新领域,从通信拓展到智能手机,再从智能手机拓展到其他智能终端,以及近年来向AI领域的拓展等。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种不断适应、学习以及寻找的过程。如果想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身发展方向。”徐晧博士说。
此外,徐晧博士指出,高通一直秉持“开门政策”(Open-door Policy),在管理结构上并不强调层级,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资深员工,都能够平等交流。更注重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因此,任何有能力的人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技术背景深厚,重视研发和技术发展以及永远平等的交流方式,是高通一直秉持的原则。”徐晧博士说。
综合全面的研发领军人
2017年,徐晧博士出任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尽管再次经历角色转换,但多年的历练让徐晧博士更加自信从容。
徐晧博士坦言,这不仅仅是带团队、做科研,而是能力变得更加多元。比如要面对不同的群体,比如市场部门、合作伙伴、媒体、运营商等,还要参与业界的学术讨论,做好高通与国内大学的合作,参加政府组织的活动等等。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挑战,但也都是锻炼机会。这些挑战塑造了我的能力,让我变得越来越综合、越来越全面。”徐晧博士说。
2020年,徐晧博士在服贸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对于如何做好研发负责人的工作,徐晧博士分享了三点经验:
一是要深入理解技术,能够发现价值,具有技术和行业发展方向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二是要有很好的领导力。能够带动团队提升凝聚力,同时为团队创造比较好的工作环境。
三是要有良好跨部门合作和对外交流的能力。比如深化同国内大学的合作,推动国内对无线通讯和AI的关注与发展;通过与国内主流运营商的合作,扩展5G商用,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将高通的技术推广到国内市场;通过举办技术交流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为国内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助力等。
过去几年,高通中国区研发团队参与推动了中国5G的发展。包括联合国内厂商基于高通研发团队的原型机,率先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款5G商用终端等。此后,在国内推动XR应用以及5G技术的定位服务,开展多项测试,并支持IMT-2030(6G)、IMT-2020(5G)项目还以及国通信认证协会(CCCA)的相关测试工作,为5G在国内的商用提供支持。同时,也会向各大运营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介绍5G的最新技术。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让国内更多的厂家了解高通的芯片产品,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等。
徐晧博士认为,5G自2019年在国内商用后,实现快速发展,从规模到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迄今为止,中国5G基站占全球60%,中国5G用户全球占比超50%。积累了很多5G商用经验,数万个行业用例在国内得到推广,从商用角度而言非常成功。
“今年起,3GPP将正式开启关于6G的讨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在无线通信方面,6G将是高通的重要研究方向。”徐晧博士说。
而在AI方面,目前已经实现了在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上的应用,包括背景虚化、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大语言模型处理等。据徐晧博士介绍,今年高通中国研发团队支持了很多国内OEM厂商在AI算法上的应用。后续将继续关注如何将AI算法更有效、更低能耗地应用在手机上。同时,也会继续推进AI在汽车、PC、机器人、XR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此外,徐晧博士表示,在机器人领域,高通将通过持续与国内厂商合作,推动如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的应用,包括可在商店协助售卖的零售机器人(Retail Robot)研发项目等等,旨在探索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提供智能服务。
“顾客只要告诉机器人所需购买的物品,它就能从货架上代为选取。我们在国外进行了相关演示,也会逐渐地在国内市场上推广,在这个方向我们还会持续拓展。”徐晧博士说。
侧记:
初见徐晧博士,是在2017年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彼时他刚刚担任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不久。印象最深的,是其对技术的理解,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对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以及3GPP标准制定流程的信手拈来。一些较为深奥的技术原理和学术名词,徐晧博士都能够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易于理解,让参会的媒体同行如沐春风。
此后,多从徐晧博士的同事口中了解到这位“技术大牛”。比如他特别鼓励团队成员进行创新,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人发挥到极致等。
作为70后,徐晧博士身上有属于他们那一代理工男的普遍特质:责任感和韧性。对于工作一丝不苟,勤于钻研,极大的承压能力、学习能力,极致的探索、乐观和拼搏精神。
这些年,高通一直在介绍和传播科学家的故事,让外界了解到,他们奔走在科技创新前沿,但并不是冰冷的研究机器,他们勇于接受挑战、无畏改变,用技术改变世界,带给人温暖,他们的故事也五彩斑斓。
了解到徐晧博士的成长经历,求学和工作履历后,对这样一个群体,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他们心里有梦、手里有活、眼里有光。也正是凭借这样一群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的技术和精神的传承,成立四十年的高通,能够始终把握时代和产业变迁的趋势,始终处于技术创新发展的潮头。
来源:集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