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岁的张女士平常吃嘛嘛香,从来没想过自己的肠胃有什么问题。但这次公司体检,却给了她迎头一棒。
35岁的张女士平常吃嘛嘛香,从来没想过自己的肠胃有什么问题。但这次公司体检,却给了她迎头一棒。
最终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患上了恶性程度高的胃印戒细胞癌,但幸好是早期,通过手术有较高治愈率。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
胃癌细胞有很多种模样,不同类型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其中,一种形状类似“戒指”的印戒细胞,它组成的胃印戒细胞癌就非常特殊,不仅恶性程度极高,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约占胃癌的8%~30%。
但它之所以成为“胃癌之王”,并不是因为模样特殊,而是有这3大特点:
早期的胃印戒细胞癌还是小喽啰,癌细胞只在胃黏膜表面聚集。
但一旦开始繁殖壮大,它们就会迅速侵袭整个胃,让胃壁都变得硬邦邦(也就是“皮革胃”),还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甚至威胁身体其他器官。
更可怕的是,胃印戒细胞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才可能出现腹胀、腹痛、饭量减少、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而且这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症状相似,很容易误诊,耽误治疗。
一旦没控制好,任由发展,后期还可能会出现消瘦、贫血、腹部积液等较为严重的情况。
胃印戒细胞癌早期较少发生转移,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到晚期时,放疗和大多数化疗药物都对它难起效果。
更何况此时,胃受害程度已经较为严重,还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即使进行手术,也存在复发的可能。
至于为啥好好的,会沾染上这个恶魔般的“胃癌之王”?
浙江大学有研究表明,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可能与基因功能异常有关。
而《实用医学杂志》有研究则发现,其可能与胃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另外,以下2个因素也可能促使“胃癌之王”的发生与发展。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喜欢在胃里寄生的细菌。WHO认定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1类致癌原。
它可以依靠鞭毛缠住胃黏膜上皮细胞,并通过释放尿素酶产生氨,来抵抗胃酸的攻击,最后扎根在胃里,引起胃部炎症、异化乃至癌变。
而浙江省肿瘤研究所也有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胃印戒细胞癌的癌细胞能量代谢,并促进其恶化。
在其它类型的胃癌中,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以上。
但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男女的发病率基本相当,并且呈现出女性更易患癌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雌激素的关系。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R)与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可能是因为这种癌症发生发展时需要雌激素的支持。
由于胃印戒细胞癌隐匿又险恶,所以最好的防御方式是定期体检,特别是年龄>45岁且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平时更要注意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由于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粪-口传播,与携带者一起吃饭、接吻等都有可能感染,所以日常用餐建议分餐,使用公勺、公筷,减少相互感染风险。
一方确诊,建议相关同住人都一起检查,如有发现,同步治疗。
另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椒、冬枣、沙棘,有助于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
来源:敦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