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视频剧集2024:以“创新性”成就“确定性”

B站影视 2024-12-31 11:55 2

摘要:整体而言,今年的剧集市场呈现出“稳中有新”的特点——在内容端,“提质减量”的趋势持续深化,注水剧已基本绝迹。剧集叙事的节奏感、选角的贴合度、“服化道”的审美、内容的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均有明显提升。在平台端,各家排播都明确出自己的内容特色与风格。虽然侧重点有所不

©️深响原创 · 作者|林之柏

转眼间2024年已经走向尾声,这一年的剧集精彩纷呈、联袂出场,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注脚、妙趣好时光。

整体而言,今年的剧集市场呈现出“稳中有新”的特点——在内容端,“提质减量”的趋势持续深化,注水剧已基本绝迹。剧集叙事的节奏感、选角的贴合度、“服化道”的审美、内容的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均有明显提升。在平台端,各家排播都明确出自己的内容特色与风格。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核心平台们对于剧集内容的投入决心依然坚定。

岁末年初,我们复盘了2024年剧集市场的四大特点,也试图剖析特点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支撑。这或许也能为接下来中国剧集的走向带来一些启发。

要以行业发展视角思考“剧集”的特点趋势,离不开对“人”的理解。一方面是“观众”“会员”,即剧集的内容消费人群,他们的需求喜好是检验剧集内容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另一方面是“从业者”,即剧集的生产者、播出者。他们的态度、思考、能力,决定着剧集的水准。


当消费人群的需求和从业者产出的供给相遇重合时,剧集市场就迸发出了全新的活力。这也是今年爆款频出的根源——当下的剧集内容供给越来越回归到观众的“真需求”。

图片来源:《玫瑰的故事》宣传海报

具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以下四大趋势:

第一,大IP“魔法”焕新。

今年热播的《繁花》改编自金宇澄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作品,《玫瑰的故事》改编自香港作家亦舒原著小说,都是经典文学作品。而《与凤行》、《庆余年第二季》则都是阅文的大IP。

这和过去几年影视行业的认知有所不同——早在泡沫期,一些影视公司以“IP+流量”的形式“码盘”,但最终成品差强人意,播出效果欠佳。行业此后回归理性,不再迷信所谓“大IP”的魔法。

但为何现在“大IP+头部艺人”的组合又重新见效了呢?比如《繁花》开播即爆,并在白玉兰奖、金鹰奖赢下多项荣誉,叫好又叫座;再比如《庆余年第二季》,先后斩获酷云首日点播“史冠”、云合首日播放量“史冠”等一系列纪录,在IP改编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背后其实是行业的思考逻辑变化,之前拼盘是在行业泡沫期拿预算,给广告主做汇报,组队即收工。而现在是从观众需要入手,挖掘IP的内容展现,释放IP而非利用IP。

打破魔咒的背后,是平台和创作团队思考逻辑的全面更新。过去“IP+流量”的玩法之所以被观众抛弃,是因为当时一些从业者只想着在行业泡沫期追风口、赚快钱,匆忙拼盘向平台和广告主要预算,没有认真思考观众到底想看什么内容,如何系统地开发好IP。

如今泡沫出清,创作者是以“做出好内容”为目标地理解IP、挖掘IP、释放IP。如此一来,IP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撬动真正的IP粉丝与自然口碑,把IP的影响力叠加在剧集之上。

《庆余年第二季》

第二,题材融合创新,叙事手法创新,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今年剧集行业一个很突出的进步,就是在题材和叙事手法上找到创新路径:题材上走融合路线,摆脱单一的类型标签,让不同元素相互碰撞出新火花;叙事手法上,适应观众快节奏的追剧习惯,并融入更多新鲜设定。

比如《柳舟记》就把思路打开了:既有轻喜剧元素,还将古装、爱情、种田等多种题材叠加,跳出了古偶的套路。同时摒弃雌竞、虐心、反转等常见“爽剧”模版,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对叙事逻辑线的稳步推进传达出成熟的感情观和理性的人生价值观。这种创新的思路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作品面貌,也实现了更深度的时代情绪共鸣。

《柳舟记》


还有《永夜星河》融合“穿书”和“系统”,走出了一条赛博古装轻喜剧的新路线;年底黑马《九重紫》带来了短剧式叙事效率,“一箭穿心”式重生转场手法新鲜感十足,选角上也突破了古偶“换乘式”流水线的审美疲劳。

说到底,剧集始终是“非标品”,虽然剧集创作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基础范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可以满足于模版套路、流水线作业。况且观众的喜好爽点会随着社会思潮、经济情况、舆论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保持创新意识和敏锐度,不断去挖掘观众的新鲜感,甚至超前捕捉风向。

剧集行业的从业者已逐渐明白,“复制粘贴”是难以出成绩的,过去那种一个范式火了之后雷同剧集扎堆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

《永夜星河》

第三,剧集内容更有深度,步步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庆余年第二季》,主角范闲的个人成长线其实也是每个普通人的成长线,他的成长也诠释着人们探寻一生的哲学命题——“我是谁?”;而《玫瑰的故事》则是以黄亦玫的经历细腻勾勒时代女性的成长轨迹,探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自我定位和价值实现;即使是《山花烂漫时》这样的当代英模人物题材,也没有一味渲染苦难与折磨、通篇歌功颂德,而是下足功夫,把故事掰开揉碎,注满具体的细节,展现人物内心,让观众共鸣。

我们曾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雷雳讨论过“人们为什么爱看剧”的问题,他的答案是:第一,心理转换,获得松弛感;第二,人际关系效用,自我代入共情;第三,剧集内容为观众提供日常生活评价体系的参考框架,实现自我行为确认;第四,打开空间限制,代为体验不同的人生。

这或许也是剧集逐渐“走心”的源动力——剧集对观众而言,亦师亦友,它会在价值观上产生影响作用,在人生观上有启发作用,在世界观上有拓展作用。因此好的剧集,不光带来情绪的放松、爽感,更会带来能够回味的思考。

第四,剧集开花,剧外也香,好内容从剧集走向文旅。

从《繁花》来看,热门剧集对文旅行业的拉动效应明显。据携程数据,在《繁花》播出后上海私家团和跟团游产品预订量环比分别大涨75%和30%,和平饭店、上海花园饭店、黄河路挤满各路游客。

文娱与文旅联动,是业内一直在追求的互惠共赢路线,但想做出效果并不容易。剧集要足够有厚度,有沉淀,才能让观众长久回味,并将热情从线上带到线下,从剧中带到现实里。今年能诞生诸如《繁花》《我的阿勒泰》《春色寄情人》《玫瑰的故事》等具有文旅张力的作品,也是剧集行业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如上文盘点,2024年的剧集市场充满活力,爆款不断。这让此前行业对平台能否持续稳定生产好内容的疑问有了肯定的答案。剧集不再是玄学。


根据云合数据发布的《2024年度头部剧综网播市场分析》显示,年度TOP剧集(热播期集均破4000万且累计有效播放破20亿)共6部,其中腾讯视频占4席,分别为《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繁花》《玫瑰的故事》,进一步释放头部内容影响力。

除以上剧集之外,腾讯视频今年还贡献了《长相思 第二季》《承欢记》《永夜星河》《九重紫》《大奉打更人》等爆款剧集,以及《山花烂漫时》《天行健》等豆瓣高分剧集,横跨现代、古装、爱情、现实主义等诸多类型,爆款频出且类型多元,令人应接不暇。

能形成这样“确定性”的水平,我们认为离不开三个关键:

其一是思路上,敢创新,以“创新性”成就“确定性”。

我们看到腾讯视频并不局限于固有的、成功的类型,而是鼓励创新,在创作方向上坚持“宁可冒险,不要无聊”,为更多突破固有思路的作品争取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腾讯视频也将作品的评价体系升级为“二元评价”,既看作品的经济效益,也兼顾作品的艺术成就,以及观众口碑,让不受流量热度、知名度影响的好故事也能被看到。

俗话说“求上者居中,求中者居下,求下者则不入流”,如果一个平台为了“稳”而“稳”,丢掉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那就只会陷入刻舟求剑、故步自封的困境。剧集是内容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更需要创新的活力——每一朵花都尽态极妍,才能形成繁花齐放的“稳”。

其二是在机制上,改善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

对外,腾讯视频将与剧集公司合作的模式从采购转变为面向播出成果“后验激励”的共创模式,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同为创作效果把关。

对内,腾讯视频针对制片人团队的薪酬模型进行改革,将后者的收益与作品最终质量挂钩,激发团队制作好内容的动力。只有团队保持稳定和饥渴感,才能有效沉淀创作经验,挖掘创作才能。

其三则是对结果保持耐心和包容,为从业者提供安全感和“容错率”, 给艺术创作以空间,最终实现沃土耕耘,水到渠成。

比如被称为剧集孤品的《繁花》,它既离不开王家卫的十年打磨,也离不开出品方腾讯视频的鼎力支持。这让行业看到了平台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主导性、对于结果有判断敢担当的一面。

《繁花》

长视频剧集行业经历过泡沫期、冷静期,终于走到了今天稳步发展的成熟期。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腾讯视频看到《长安的荔枝》《人之初》《六姊妹》《独身女人》《焕羽》《慕胥辞》《许我耀眼》等匠心剧集。在市场整体“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能有这样的排播储备,实属不易。

当下是一个“物质消费”趋于理性,“精神消费”不断攀升的历史阶段。优质的剧集内容恰恰就是精神消费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板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从业者的用心创作与平台正确思路的践行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好剧进一步涌现。

来源:深响DeepEch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