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骤降,血压升高怎么办?医生推荐这些中医养生建议!

B站影视 2024-12-30 08:55 3

摘要:近期气温下降,我院芳村分院中医全科医学科(中医经典科)病房迎来多位血压升高的患者,李大爷就是其中一位。一天早晨,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然而,他没走多远,便感到一阵头晕和胸闷。遂赶紧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测量血压显示显著升高到200/120mmHg。

近期气温下降,我院芳村分院中医全科医学科(中医经典科)病房迎来多位血压升高的患者,李大爷就是其中一位。一天早晨,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然而,他没走多远,便感到一阵头晕和胸闷。遂赶紧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测量血压显示显著升高到200/120mmHg。

医生告诉李大爷,这可能与最近气温骤降有关,建议他住院治疗。李大爷的经历并非个例,气温骤降对许多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着显著影响。

气温骤降与血压波动

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收缩压可能上升约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约0.6毫米汞柱。此外,一项研究发现,寒冷季节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温暖季节高出约24%。

气温下降不仅仅是天气的变化,更可能带来血压的波动和心血管健康的风险。气温降低时,人体受到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血压上升。

有研究指出,从夏季到秋季,人体血压平均会升高3-5mmHg,部分人的升高幅度甚至更大。这种现象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尤为明显,血管的频繁收缩和舒张不仅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也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激增。

血压升高带来的健康风险

新版欧洲高血压指南对血压分类进行了调整,引入了“血压升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的新概念,即收缩压在12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70-89mmHg之间。这一调整强调了即便是轻度升高的血压,也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轻度血压升高如果长期存在,可能会逐渐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除了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人群,那些处于“血压升高”阶段的人群也需要引起重视。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防止高血压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

血压升高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荷,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据研究,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一倍。这些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不同人群的血压监控与管理

1. 青年人(18-40岁):应遵循降低血压的生活方式指导,并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肥胖者。

2. 中年人(40-60岁):建议每年至少测量两次血压,若血压超过130/85mmHg,应进行更频繁的监测,并考虑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3. 老年人(60岁以上):应更加频繁地监测血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维持降压药物治疗。

4. 特殊人群: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等,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更为频繁的血压监测和合理调控。

气温骤降时,针对高血压患者有哪些预防建议?

1. 加强血压监测

在家中自备一个血压计,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及时记录血压数值,以便发现异常并尽早处理。

2. 做好防寒保暖

广州地区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大,应注意早晚保暖,外出时增添衣物,避免迎风而行。在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因过度干燥而导致体内缺水。

3. 调整饮食和运动

保持低盐、低脂的健康饮食,例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等,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太阳出来后、气温相对较高时进行。

4. 戒烟限酒,心情愉悦

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限酒则可以减少对血压的影响。同时,减少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规律作息,都对控制血压有积极作用。

5.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血压偏高或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6.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寒冷季节,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以增强血管弹性和骨骼健康。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7.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虽然需要保暖,但也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8. 制定应急计划

在气温骤降时,高血压患者应制定应急计划,包括急救药品的存放位置、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等,以应对突发状况。

除气温影响外,血压控制不佳的其他原因

1. 饮食管理不当

合理的饮食对于控制血压至关重要。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我们每天吃盐的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咸菜、酱菜、酱油、味精等食物中含有的隐形盐分也需要注意。此外,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也会影响血压。因此,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对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帮助。

2. 肥胖与缺乏运动

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如果体重明显超标,通过减重可以使血压降低5-20mmHg。此外,规律的运动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还能直接降低血压。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改善血压状况。

3. 饮酒过量

经常大量饮酒会使得血压明显升高,戒酒后血压可以下降2-4mmHg。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酒精摄入,最好是完全戒酒。服药期间饮酒不仅会影响药物疗效,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4. 生活习惯不规律

生活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都会影响血压的控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压力使得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的紧张和焦虑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学会缓解压力,对于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5. 药物使用不当

包括药物剂量不足、单一药物疗效不佳时未联合用药、不了解药物代谢半衰期导致服药间隔过长、服药依从性差(如不定期监测血压、随意停药、漏服药物)等。此外,一些患者错误认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擅自加大药物剂量,殊不知降压过快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甚至晕厥。

6. 依赖保健品,忽视正规治疗

部分患者听信虚假广告,认为某些保健品具有降压效果,从而放弃正规的药物治疗。事实上,只有经过医生诊断并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稳定血压。保健品无法替代降压药物,患者切勿轻信广告宣传,延误治疗。

7.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反复的缺氧和睡眠中断,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如果存在打鼾、白天过度困倦、早晨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睡眠监测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设备,以改善睡眠质量和血压控制。

8. 焦虑与抑郁

近年来,焦虑和抑郁对血压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长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从而影响血压的控制。心理因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和运动,还会对药物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焦虑、抑郁情绪,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方法,对于血压管理同样重要。

气温骤降,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养生建议

1. 中医调理建议

中医认为气温骤降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血压波动。可以适当饮用具有温通血脉作用的中药茶饮,如姜茶、桂圆红枣茶等。此外,针灸和按摩一些穴位(如内关穴、足三里穴)也有助于调节血压。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也是中医强调的重要方面。

2. 中医养生与保健

在中医养生学中,冬季主藏,应注重保暖和养肾。建议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热量。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和八段锦,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3. 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中医提倡“药食同源”。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菠菜、黑木耳等。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食物,如山楂和核桃。

4. 中医预防策略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冬季来临之前进行预防性调理,如进行艾灸和刮痧等,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结语

冬季气温骤降,我们的血压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只要加强监测、注意保暖、调整生活方式并及时就医,就能有效预防血压升高带来的健康风险。

血压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生活方式的改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全面认识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来源:有事问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