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举办“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发布会和中国城市网络形象创新发展论坛,正式发布“人大指数”《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城市传播、文化、经济、生活、治理五个维度对全国105座大城市的城
2025年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举办“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发布会和中国城市网络形象创新发展论坛,正式发布“人大指数”《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城市传播、文化、经济、生活、治理五个维度对全国105座大城市的城市网络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其中,南昌在中部地区城市中表现突出,稳居第一方阵,凸显省会城市在区域城市网络形象建设中的战略支点作用。
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指出,该《报告》构建了对城市网络形象评估科学评估的框架,促进了城市网络研究深度拓展。通过整合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报告将抽象的城市形象转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指标体系,为城市治理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同时,《报告》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分析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在政务公开、舆情应对中的“数字治理范式”,以及十堰、襄阳等中小城市在生态治理、文化IP打造中的创新实践,报告提炼出“精准传播”“韧性治理”“民生温度”等共性经验,这些发现可为地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
发布会公布了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总榜,南昌在中部地区城市传播与经济网络形象维度分别位居第七、第八,优势挺进第一方阵。报告指出,中部地区城市的网络文化形象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其中,南昌、合肥等Ⅰ型大城市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路径,不断增强游客满意度与城市文化竞争力,体现出中部地区城市在文化传播体系构建中的主动性与成长性。
自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来,南昌市一直在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新的经济业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报告》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卢家银教授表示,南昌等中部地区城市的网络形象建设实践表明,非省会城市不必受限于资源禀赋,可通过文化资源创新转化与治理模式优化升级,在特色化路径上实现跨越发展。
据了解,该指数报告在延续文旅建设和政务服务等传统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重新构建了多维指标体系。研究团队通过搜集、整理政府公开数据、舆情数据、行业数据,使用智慧星光和美团等各类平台大数据,对全国105座大城市的网络形象进行了量化分析。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五次发布“人大指数”成果。“人大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大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形成的一批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与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各领域的指数。
会议当天,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50多位学界专家,与重庆、厦门、宁波、中山等多地城市代表和业界精英展开研讨,共同研讨城市网络形象的建设与提升路径。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