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解剖基础知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6 07:49 3

摘要:❸基底节- 灰质集合,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及丘脑- 尾状核:构成侧脑室前角的外侧边界,分为头、体、尾部(头部是出血常见部位)

1,颅骨- 颅缝

- 矢状缝:分隔颅骨左右两半
- 冠状缝:分隔额骨与顶骨
- 人字缝:分隔顶骨与枕骨
- 鳞状缝:分隔颞骨与顶骨

- 囟门
- 前囟:矢状缝与冠状缝交汇处(最大)
- 后囟:矢状缝与人字缝交汇处
- 蝶囟:冠状缝与鳞状缝交汇处
- 乳突囟:人字缝与鳞状缝交汇处

2,大脑
❶分为左右两半球,每半球由4个脑叶组成(由脑裂分隔)
- 脑裂Fissures:胎儿早期形成的脑组织内折
- 脑沟Sulci:胎儿晚期或出生后形成的较小皱褶
- 脑回Gyri:由脑沟形成的组织隆起

❷胼胝体
- 位于中线,横向连接侧脑室顶部
- 连接大脑左右半球

❸基底节
- 灰质集合,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及丘脑
- 尾状核:构成侧脑室前角的外侧边界,分为头、体、尾部(头部是出血常见部位)

❹丘脑:位于第三脑室两侧,形似卵圆形,由中间块连接

3,超声解剖标志

1. 前角
2. 体部
3. 三角区
4. 后角
5. 颞角
6. 脉络膜沟
CN:尾状核
CP:脉络丛
T:丘脑

4,小脑

- 协调运动、平衡与姿势
- 由两半球及中央蚓部组成
- 位于第四脑室后方、脑干后上方、大脑后下方

5,脑膜

- 硬脑膜Dura:最外层,坚韧的保护层
- 蛛网膜Arachnoid:纤维网状中层
- 软脑膜Pia:最内层,紧贴脑表面
- 功能:保护大脑,引导脑脊液(CSF)从蛛网膜下腔流向硬膜窦

6,脑室系统

- 侧脑室:左右半球各一,分为前角、体部、颞角、后角及三角区
- 第三脑室:中线腔隙,连接侧脑室(经室间孔)和第四脑室(经中脑导水管)
- 第四脑室:位于小脑前方、脑桥后方,通过外侧孔和正中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7,脉络丛
- 高度血管化的组织,主要产生脑脊液(CSF)
- 位于侧脑室体部底部及第三、第四脑室顶部

8,脑脊液(CSF)循环
脉络丛毛细血管 → 脑室 → 导水管与孔 → 蛛网膜下腔 → 硬膜窦(进入静脉系统)

9,颅内血供

- 前循环:双侧颈内动脉(供应Willis环)
- 后循环:双侧椎动脉汇合为基底动脉
- Willis环:通过前交通动脉(连接左右ACA)和后交通动脉(连接PCA与ICA)提供侧支循环

来源:全科学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