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连锁总部数量,从2023年的6725家,跌到了6680家,一年少了45家,看起来不多,背后却藏着大趋势。
原创 药新闻 药店智汇
你可能还没注意,今年的药店圈,发生了两件事:
1、全国连锁总部数量,从2023年的6725家,跌到了6680家,一年少了45家,看起来不多,背后却藏着大趋势。
2、是头部企业自己动手,砍掉连锁。
国药集团2024年直接减掉了三家子公司门店;而国大药房旗下的吉林成大方圆和天津分公司,干脆清盘了。
这些不是小企业,是你朋友圈里刷到最多的那些“大牌”。而他们的选择,几乎都指向了一个词:轻装上阵。
单体药店不降反增:
谁在逆势扩张?
再来看另一组数据:2024年,全国单体药店比去年多了5134家,总数达到了286500家,增幅1.82%。
对比连锁的“瘦身”,这是“逆风飞翔”。
你没看错,在大企业喊困难、做减法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个人老板”,反而在加码开店。这不是意外,是趋势。
连锁率跌了,
和国家目标背道而驰
我们回到一个关键指标——全国药店连锁率。
2023年,全国零售药店连锁率是57.81%;202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7.56%,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而国家目标,是2025年连锁率接近70%。意味着:我们不但没靠近,反而离得更远了。
背后真相:
大连锁,为什么越做越难?
先说第一点:大象难转身。
门店多、人力重、机制慢,光一个“提货价”谈不下来,就可能亏掉一整片区域。
再说第二点:关店比开店还贵。
很多连锁其实是“表面风光”,背后是“挤压生存”。裁人、关店、退出,是早就埋下的结局。
更别说政策红利已过,集采、医保谈判、合规检查,让过去“靠规模吃红利”的模式彻底失效。
单体药店,
反而出现了“好活”的迹象
为什么单体药店在涨?很简单,因为它“灵活”。
一家店,老板能盯全场;小决策,能快速执行;更懂本地顾客,更愿意学内容、做服务。
我们接触的很多单体老板,都开始搞私域、开直播、甚至打造自己的“药师IP”。
他们不大,但不傻。他们没有被“集团流程”困住,反而跑得比大公司快。
电军人口在降:
蛋糕少了,分法要变
所谓“电军人口”,就是每一家药店,平均服务多少人。
2023年是2114人/店;2024年,这个数字降到2086人。
什么意思?蛋糕变小了。以前是你开一家就能分到一口;现在,是1000家店抢同一个小区的客户。
你再不转型,就真没人进来了。
最后:
别等行业讲完故事,你才发现机会走了。
我们不唱衰连锁,但趋势不等人。
当“砍门店”成为常态,你还在等“总部优化资源”,可能就错过了自己店的下一步。
反而是那些一人带一店的老板,用直播卖药、用顾问卖服务、用社区做私域,默默赚走了流量。
单体,不是过去的“没钱开连锁”,而是现在的“有选择地不做连锁”。谁先看懂,谁就先活下去。
数据来源于《中国药店》杂志2025年第四期
来源:许晓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