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网络平台上出现医生张文宏化身带货主播,推销蛋白类产品,不少老人信以为真、大量下单购买。张文宏本人回应:假的AI合成信息就像蝗灾一样,一次又一次发生,像漫天飞来的蝗虫一样害人;除了向平台方投诉,也曾考虑报案,但对方账号不断变化,像幽灵一般难以描述,只能寄希
顶端新闻评论员 山擎天
“张文宏开始带货了?”
近期,网络平台上出现医生张文宏化身带货主播,推销蛋白类产品,不少老人信以为真、大量下单购买。张文宏本人回应:假的AI合成信息就像蝗灾一样,一次又一次发生,像漫天飞来的蝗虫一样害人;除了向平台方投诉,也曾考虑报案,但对方账号不断变化,像幽灵一般难以描述,只能寄希望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网络截图
在此类直播中,幕后人员利用AI生成的数字人稍加编造话术进行“忽悠”,便可使得那些不知名、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商品瞬间被秒。 如果“猫腻”被发现,他们就会重新再开账号直播带货,就像张文宏描述“这样的卖货账号不止一个,且一直在变”。
造假收益远高于违法成本是这类现象层出不穷的主因。在该场“张文宏”直播带货中,商品中的蛋白棒产品短时间已经售卖了1200多件,目前该账号已经搜索不到,也许不久之后,网络平台又会冒出个另一个直播带货“张文宏”。《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事件数量激增了3000%,AI合成视频正在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引导舆论、敛财工具。看不着、摸不见、对得上……这些在AI合成视频中的优点转身一变,不断挑战人们“眼见为实”的认知底线,侵蚀消费者合法权益。
乱象面前,监管也要跟得上、跑得快。我国相继颁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目的就是规范AI应用。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别有用心之人手握多个账号,躲在监管力度薄弱之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成为当前监管痛点。监管部门还需进一步明确虚假AI合成视频责任划分,紧抓网络平台整治措施落地(疏通维权渠道、完善平台算法、加强对深度合成内容管理等),提升主动技术手段鉴别,积极引导AI技术规范使用。
AI技术要想造福于民,监管与提升大众防范意识必不可少。只有不断堆高违法行骗成本与难度,提升公众鉴别真伪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AI技术沦为技术行骗便利之工具。
来源:顶端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