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青史的那些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5 17:15 2

摘要: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空气中还弥漫着烟花燃放后的浓烈气息,大家嘴里还残留着年夜饭的香甜味道。那些公卿世家,王候将相刚刚放完了春节的假期,正准备拖着慵懒的身子去打卡上班。

二、玉树临风的大帅哥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空气中还弥漫着烟花燃放后的浓烈气息,大家嘴里还残留着年夜饭的香甜味道。那些公卿世家,王候将相刚刚放完了春节的假期,正准备拖着慵懒的身子去打卡上班。

而贩夫走卒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也是收拾行李要告别家人,依依不舍地外出打工的时候,在楚国的丹阳(今天的湖北秭归),一个足以改写中国文化史的小男孩呱呱坠地了。

小男孩的父亲是楚国的贵族,芈姓,屈氏,名伯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伯庸时任楚国的大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是楚国武装力量的实际掌控人。在那个唯靠实力说话,凭拳头开路的年代,这个位置可真的是实权中的实权,肥缺中的肥缺。

这可是相当牛逼的大官了,那就是典型的钟鸣鼎食之家,位高权重之族。

而且他们家和楚王是一家人,那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所以楚王才会把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他,让他来管理全国的武装力量。屈伯庸的腰板是硬硬的,手里的家伙杠杠的,顶子也是红红的,兜里更是鼓鼓的,看得其他人眼睛红红的,内心酸酸的。

家中添了男丁,屈司马当然很高兴,这不仅意味着自己后继有人,更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所以这是一件大事,一切马虎不得。

为了显示对这件事的重视,首先要给孩子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从名号上就要寄予他远大的理想和无限的期望,这可能是为人父母者共同的心愿吧!

大司马想了想,自己为了天下的百姓,为了王上的宏图霸业,四处征战,但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安康,反而还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能够远离战争,希望天下太平,由此给初生的孩子取名为“平”。

但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有原则、且心怀正义的人,不要做一个随波逐流的无用之人,更不能做同流合污的奸佞之徒;所以给他取字为“原”,这便是屈原名字的由来。

后来他又结合自己的见解和理想将这个名字的意义再次升华,更名为“正则”,字“灵均”。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原则!可惜历史的走向并没有因为一个人的愿望而改变,反而因为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变得更加地狂放不羁,更加地无法驾驭。

可能大家都要问,既然古人也喜欢拼爹显摆,那就应该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屈原的祖先和楚王是一家人,那为什么他不和楚王一个姓呢?那是多么荣耀的事啊,简直就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遇到别人,只要的报上自家的名号,不用多做解释,其他人都会肃然起敬,免得还要说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废话,来证明自己身份的尊贵。

其实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带有女字旁的。姓是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我国在上古时期,有著名的八大姓,分别是:“姬、姚、妫、姒、姜、嬴、姞、妘”。比如黄帝大家都知道他是轩辕氏,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姓“姬”,而炎帝为神农氏,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姓“姜”。贵为华夏人文始祖天下共主,尚且很少提及自己的姓,可见一般人物更不敢提自己的姓了。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这要从古代的一些奇葩的规定讲起。

母系社会的时候,妇女的地位比男人要高,很多孩子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以当时只有女人才配有“姓”,而一般的男人还不配拥有姓,只能称“氏”,除非你是国家的君主,才能拥有“姓”,这便是我国几千年来姓氏文化的起源。

简单地说,“氏”能证明你的血源来源于哪个部落,而“姓”很有可能是表明你居住在什么地方,或者居所附近的环境有什么特征。比如“姬水”是黄帝出生的地方,“姜水”是炎帝出生的地方。

楚怀王和屈原都姓芈,只不过楚怀王是为熊氏,而屈原为屈氏,所以也有人叫屈原为芈原,在今天看来,这也是合理的。

当然经历了礼崩乐坏的东周和秦以后,那就别当别论了,这个姓氏的规矩便被人抛于脑后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道德伦理的养成,与他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人生三观的养成也以与其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以及他今后发展的方向。

虽然生于战乱纷争的战国世代,但屈原的童年是愉快的,也是幸福的,他有完整的家庭,有丰富的物质保障,他不必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要忍饥挨饿,也不用承受家破人死亡的战乱之苦,除了有锦衣玉食,他还能享受最好的教育,还有最爱他的父母和姐姐。

就凭这一点,屈原的生活条件在当时就已经打败了99.99%的同龄人。

所以,在他幼小的心目中,世界是美好的,人与人之间是和善坦诚的,一切的一切都理想的,这就是造就他浪漫主义的发源地,培养他正直善良的秉性,也是他今后无法承受残酷现实的源头。

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知识面很丰富,他虽然出身贵族,但自幼生活在民间,又一直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对民间疾苦理解得非常深刻,故而同情贫苦百姓。

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认为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一切都是多么的阳光,他根本没有看到世界阴暗的一面,也没有接触到人性丑陋的一面。

所以,他的理想主义情怀便在此扎下了深根,他那洁净的身体和高尚的灵魂,再也容不下那些腹黑龌龊的人和事,更不屑于去干那些阿谀奉承的事,这也就注定了他悲剧人生的开端。

屈原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史料中记载较少,但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年,在那个时代背景,那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应该都有独特的经历,人品绝对不会差,再加上他那一世的才华,更是间接述说了他那非凡的经历。

正统的教育,良好的家风,端正的三观,好学的本性,一样都少不了。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真像越来越多,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慢慢地发现,外面的那个花花世界和自己生活的那个圈子有些格格不入。

本来按屈原的家世和地位,不仅是妥妥的官二代,而且还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如果放在今天,仅凭这样的家世,一旦走到大街上,肯定会引起无数青春少女的尖叫,甚至还会引来无数闺中少女的媚眼直抛,甚至连已为人妻的贤妻良母都会禁不住春心荡漾。

与之相比,就算是什么思聪在他的面前一站,都是相形见拙,自卑得抬不起头来;什么青春偶像与之相比都觉得黯然失色,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只有在心中不停地呕酸水的份,根本没有一点点骄傲的本钱。

据史料记载, “屈原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综上所述,屈原的形象是身材魁梧,腰背挺直;体态偏瘦,气宇轩昂;须发飘髯,目光有神;峨冠博带,衣着整洁;常佩长剑,珠玉为饰;终身贯之,至老愈坚。

屈原身材修长,面白如玉,常着华服,不仅人长得帅,而且还有不世的才华,可以说他的作品一旦闻世,便会引起轰动,这一点你可以看看他的作品,无需我在这里反复列举证明。

而且他后来还当了三闾大夫,专门负责楚国贵族子弟的教育,如果没有点真材实料,没有点真才实学,敢去误人子弟吗?更何况那些楚国贵族又不都是傻子。

他这样的才华,如果放在流量决定经济的今天,那绝对是自带千万流量粉丝的网红大咖,更是学富五车的超级博主。他只要在微博里打个喷嚏,也会赢得一万个赞,如果再随便发一个表情,那肯定会迷倒一大片。

如果他一旦失足,走上了去直播带货的邪路,那肯定是一场史诗级的灾难。最终的结果,不是把外卖小哥的腿跑断,就是把外卖小哥的车轱辘跑得冒烟。

其实造物主大抵还是公平的,它在赋予个体某些方面的特长时,也会给这些人种下一些短板和缺陷,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四大美女各有生理缺陷,而千古一帝,也有不同的认知局限,正因为这样,木桶效应才得以成立。

屈原当然也不例外,造物主在赐予他俊朗的外表和不世的才华后,当然也会给他种下性格的缺陷,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发作,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其实屈原完全可以像其他纨绔子弟一样,凭着显赫的家世和尊崇的地位,只管麻木地吃喝玩乐,每天没心没肺地酒池肉林中潇洒,或者开着宝马,提个鸟笼,嬉戏撩妹,讨上几十房小妾,生他几十个子女,悠哉悠哉地享尽一身的荣华富贵,风花雪月地过完一辈子,那才叫享受人生啊!。

来源:绝域轻骑Gkw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