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烽烟四起,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纷纷变法图强。在南方的楚国,这片拥有灿烂文化和广袤土地的国度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政治家——屈原。他名平,约生于公元前339年,不仅是“楚辞”的创立者,更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篇如璀璨星辰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烽烟四起,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纷纷变法图强。在南方的楚国,这片拥有灿烂文化和广袤土地的国度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政治家——屈原。他名平,约生于公元前339年,不仅是“楚辞”的创立者,更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篇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文学的天空。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打小就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他天生聪慧,读书勤奋,记忆力惊人,看过的东西几乎过目不忘,说起话来更是条理清晰、滔滔不绝。别的孩子还在嬉笑玩闹时,屈原就已经捧着史书,关心起天下大事了。他心怀理想,目光长远,一心想着为楚国的强大出一份力。
等到屈原长大些,家族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和楚王的亲属关系也变得疏远。但他毕竟和楚王同姓,加上才华出众、口才了得,还是得到了在楚王身边侍奉的机会。后来,屈原从文学侍臣升任左徒,正式踏上了他的政治与文学之路。
那时候的楚国,虽然底蕴深厚,但也面临着强秦的威胁。屈原熟知历史,对当下局势看得透彻,他心里明白,楚国有统一天下的潜力,于是早早立下宏愿,要辅佐楚怀王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达成理想,他向楚怀王提出“合纵”策略,主张楚国联合齐国,再拉拢赵、魏、燕、韩四国,一起对抗秦国。楚怀王听了屈原的分析,觉得十分在理,便采纳了这个建议。这一决策让楚国在诸侯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楚怀王大喜,对屈原越发信任,还让他主持内政改革。
年轻的屈原一路顺风顺水,满脑子都是治国安邦的大计。他想着,有楚怀王的支持,一定能复兴楚国,让国家走上富强之路。于是,他日夜操劳,一门心思扑在改革上。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才华和成绩,不仅没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反而引来了大祸。那些腐败的贵族和宠臣,嫉妒屈原的才能,更不满他推行的法令限制了自己的特权。他们凑在一起,暗中使坏,想方设法要把屈原拉下马。
有一回,楚怀王让屈原秘密起草法令。稿子还没写完,上官大夫就跑过来,想抢过来看,被屈原拒绝了。这上官大夫怀恨在心,跑到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泄露机密,还自夸没有他就写不出法令。楚怀王偏听偏信,从此开始冷落屈原。
公元前304年,秦国使了个阴招,以割让600里土地为诱饵,哄骗楚国和齐国断交。等楚国真和齐国掰了,秦国却指着地图耍赖,说当初说的是6里。楚怀王气得不行,发兵攻打秦国,可没了齐国帮忙,楚军连吃败仗。这时,楚怀王才想起屈原的好,重新启用他,恢复了和齐国的关系。但秦国灭楚的野心不死,一边不敢明目张胆开战,一边用金银财宝贿赂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和宠臣子兰。在他们的怂恿下,楚怀王不仅娶了秦国美女,还打算和秦国结盟。屈原极力反对,却被楚怀王免去了官职。后来,秦国邀请楚怀王去会盟,屈原一眼看穿这是圈套,拼命劝阻,楚怀王不仅不听,还把他流放到了汉北。
被流放到汉北的屈原,满心都是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他和当地百姓一起耕田种地,听着民间歌谣,触景生情,心中的愁绪化作了不朽的诗篇《离骚》。这首长达373句、近2500字的抒情长诗,倾诉着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与腐朽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诗中用美人香草作比喻,融入神话传说和丰富想象,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果然,楚怀王这一去秦国就落入了圈套,被秦王软禁起来,最后客死他乡。楚怀王的儿子楚襄王即位后,把屈原召回了都城。可屈原因为议论子兰怂恿楚怀王入秦的事,又得罪了子兰。子兰联合上官大夫,在楚襄王面前说尽屈原的坏话,屈原再次被流放。
这一次流放,屈原的日子更加艰难。江南地区荒无人烟,他一路上风餐露宿,贫病交加。三年过去了,楚襄王也没有召回他的意思。一天,屈原来到先王宗庙和公卿祠堂,看着墙壁上画着的天地山川、神灵怪物和古代贤圣,心中涌起无数疑问。他一边问,一边把这些问题写下来,于是,气势磅礴的《天问》诞生了。这首诗一口气提出170多个问题,从宇宙起源问到历史传说,充满了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对现实的悲愤。
长年的流放生活,早已把屈原折磨得不成样子。他披头散发,走到汨罗江边,嘴里喃喃自语,吟唱着悲歌。一位渔夫认出了他,惊讶地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屈原苦笑着说:“世人皆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所以我才被放逐啊!”渔夫劝他:“既然世道混浊,您何不随波逐流?大家都醉了,您也装醉不好吗?何必这么清高,把自己弄得这么惨?”屈原摇了摇头,坚定地说:“刚洗完头要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要换上干净衣服,人都不愿弄脏自己。我宁可跳进江水,葬身鱼腹,也不愿让清白的人格被世俗污染。”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看着衰败的楚国,知道自己再也等不到为国效力的那一天了。他写下《怀沙》后,抱着石头,毅然决然地沉入了汨罗江。
屈原虽然离开了,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黑暗势力抗争的无畏勇气,以及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据说他投江后,楚人纷纷划船打捞,还往江中投饭团,免得鱼虾伤害他的身体。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这一天也成了全民族的节日——端午节。
来源: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