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农业税自古便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初税亩”,至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中国2600年的田赋传统正式终结,同时也彻底破解了“黄宗羲定律”。中国的赋税改革进行过很多次,唐朝有两税法,明朝有“一条鞭法”,清代有“摊丁入亩”等等,每次的赋税
中国农业税自古便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初税亩”,至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中国2600年的田赋传统正式终结,同时也彻底破解了“黄宗羲定律”。中国的赋税改革进行过很多次,唐朝有两税法,明朝有“一条鞭法”,清代有“摊丁入亩”等等,每次的赋税改革虽然在短期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过不了多久,又会再次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成了走不出的历史规律,而这次改革如此彻底,背后有怎样的曲折与考量呢?
农民“交公粮”场面
对农业税取消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会说,是1999年江西丰城的一位周姓农民用血的代价换来了9亿农民免征农业税,这种属于典型的以讹传讹,一看就是过分夸大了普通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江西丰城确实发生过农民集体事件,但是在2000年,是由一本官方发行的小册子《减轻农民负担手册》直接引起的,当时农民已经苦农业税费负担久矣,就买来手册宣传,却受到镇政府人员阻止,本来积怨已久的干群矛盾随之爆发了,演变成群众性事件,从而受到了上边的关注,直接推动了农业税的取消。
《减轻农民负担手册》
在那个年代,抗税抗交的事件并不少见,我小时候在村子里生活就没少听说,只不过我们那的情况没有这么激烈罢了。其实当时的农业税税率并不高,只有农产品产量的7%—13%,但为何农民的意见有这么大呢?
三提五统的征收
什么是三提五统,简单来说就是集体经济下资源的再分配,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后,也保留了下来。其中“三提”就是村级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五统”则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建设费和优抚费,这些费用都是干什么的?
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用表
举个例子,比如公积金就是用来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购置农业生产设备等,公益金是供养农村五保户、残疾人等,管理费就是村里的行政开支之类的,其他的都好理解了,多是些公共服务类的支出,现在这些费用大部分都是中央直接拨款了,但当时政府财政不足,这些费用只能由农民自身承担。虽然国家规定三提五统的费用占农民纯收入的5%,但实际征收难以把控,经常超标,农民税费负担比重超过20%,在有些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甚至达到50%。
分税制改革的实施
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财权上移,事权下交,尤其是当时中央转移支付的机制并不完善,以2000年为例,当时中央财政收入占比51%,但是2千多个县级财政、4万多个乡级财政的两级财政收入共计仅占 22%,而县乡两级政府却承担着义务教育、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农业基础设施、城镇社会保障等刚性很强的事权,这些费用最后都要落到农民身上,有些地方甚至通过摊派、罚款等方式向农民转嫁,民间一度出现“上吊不解绳,喝药不接瓶”的极端征收现象,可见当时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矛盾之深。
就拿义务教育来说,乡镇财政50%-70%的用于教师工资的支出,实质上都是由农民承担,包括农村校舍的改造费用都是转嫁给了农民。当时也就是2000年左右,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盖了新的教学楼,但没过多久我们学校的大门就被村里一个兽医给锁了,他多年行医赚了钱,是垫资方,说是盖楼的钱一直没给他还清,为此我们几次村子的学生停了小半年的课,直到后来几个村子把村集体的土地承包权免费给了他,才换回了这所教学楼,我也才能得以复学,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这是为富不仁的代表,但现在来看个人行动背后的原因,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利益纠纷,人是逐利的,人性并不总能够焕发光辉,普通人的权益更多是需要机制来保障,而不是寄托到某个人大发慈悲,兽医固然可恶,但时代如此,我还远怨不到他的身上。
2000年左右建成的我的农村小学母校
乡镇企业的衰败
如果说改革开放在农村除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外,更伟大的创举应该就是乡镇企业了。乡镇企业最早是从社队企业改制而来,80年代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在1979—1988这十年期间,县乡两级财政收入的50%—60%来自乡镇企业,且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溢,乡镇企业成功吸纳这些剩余劳动力,由于集体经济的特点,一些乡镇企业还承担着对农村集体的福利支出,这些不仅缓解了基层财政压力,还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多赢的局面。
80年代的乡镇企业
但到了90年代,乡镇企业发生了全国性的倒闭潮,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经营基础薄弱,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够等,另一方面,也与当时制造业产能过剩,国家实施紧缩政策有很大关系。在此背景下,部分乡镇企业倒闭,部分企业由当地政府“甩包袱”,成为私有企业,不再发挥集体企业吸收就业和承担福利支出的作用。这给县乡财收入政造成了不小压力,而这些压力最终都要传导到农民的身上,一方面农民的收入在减少,另一方面农民的负担却在不断加重。
除此之外,中国长期实施的工农业“剪刀差”,拿农业产品价值补贴工业,限制粮食收购价格,形成了对农村经济的长期掠夺,再加上县乡政府人员冗杂,吃财政饭的人都需要农民供养等原因,造成了农民负担严重,农村地区人心不稳,1997年后,群体性事件大幅飙升。这种矛盾的激化也是上边下定决心取消农业税的直接推动因素。
当然,农业税不是想取消就能取消的,更不是闹一闹就能取消的,不然古代那么多造反起义,也不会此起彼伏,关键还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至2006年,中国工商业税收已经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农业税仅占全国税收的1%,中国已经从农业国转身为工业国,国家有意愿也有能力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自此开始。
当然农业税取消后,并不是所有人都举双手赞成的,当时就有人提出:13亿中国人,9亿农民不纳税,放眼全世界历史都是没有的,甚至还有人提出,建议在农村征收财产税,也就是房产税的说法,这些主要和当时乡镇财政极度紧张有关,乡镇供养了这么多吃财政人员,农业税的取消,一下子让乡镇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行难以为继,一时间基层“官怨沸腾”,但这些人的声音怎么能与9亿农民的愿望相抗衡,农业税取消从2000年在安徽实施,最终2006年全面取消,可以说是农民顽强抗争的结果,更可以说是因为我们走出了几千年农业国的困境,是时代给予农民最大的馈赠!但也请记住,时代不会如此善良,所有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在此我会分享一些经济历史、金融投资、时事评论等方面的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谢谢了。
来源:博约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