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我在作家的房间里,寻找上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4 08:31 2

摘要:我承认在平时不怎么看书,虽然读大学时候借书数量位列全校第三。年纪也不算小了,算不得文青,这些年的餐饮推送也谈不上是文字创作。但我可能是酒后作家,只不过读第一声,在微醺后进行一些餐饮小作文的内容创作,还挺高效和搞笑的。

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回翻阅书册(餐厅里的广告营销杂志不算)还是在百新书局。

我承认在平时不怎么看书,虽然读大学时候借书数量位列全校第三。年纪也不算小了,算不得文青,这些年的餐饮推送也谈不上是文字创作。但我可能是酒后作家,只不过读第一声,在微醺后进行一些餐饮小作文的内容创作,还挺高效和搞笑的。

受邀来naive理想国的上海空间看看。

所在街区我就非常喜欢,在虎丘路与圆明园路之间拓展出的新街区“安仁里”找到了历史与现代的连接。招商和环境都做得很不错,是属于本地人很有面、乐意带抵沪朋友专程去转转的那种。

线上内容“看理想”和实体出版“理想国”齐头并进,naive理想国也作为“安仁里”开街的首批入驻。而我最早接触到该品牌还是通过线下商业,北京郎园vintage和秦皇岛阿那亚的门店我都去过。而上海店也巧用空间,一店两面,结合咖啡酒吧书店的复合业态,底层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并兼具cafe&bar功能;二层”作家的房间“则为日咖夜酒的餐饮空间,舒适得像是来到内容创作者的家里一样。

这里白天也有着很不错的咖啡选择,但我这次夜间来主要是喝点。打开那份隐藏在书本中的酒单发现,本期主题以时间为线索,探寻所在地外滩源创立时间1904年时至当下的13本书籍,在其中咂摸咂摸时光流转生活变迁的滋味。

而我很喜欢在鸡尾酒单中寻找上海元素,这回还真被我发现不少。

1929 《银元时代生活史》

用一杯丰富层次的Old Fashioned来展现民国时代的上海滩风貌。混用bourbon和rye whiskey带来醇厚酒体,加入绍兴黄酒后口感则更为丰润,用焦糖感还原老上海的西式生活残影,并在冰块上点缀了绿豆粉,呼应上海传统。

是很好的一杯开场酒,相信无论是现存的老克勒还是往昔的小开们都会喜欢。

1933《台北人》

由于知识面的浅薄,将白先勇与白崇禧第一次联系在一起还是这本书《台北人》。白先勇先生小时候过着一些颠沛流离的生活,小学就读了仨,也在旧上海留下过短暂时光。

这杯酒明显是在书中上海舞女台北名媛身上找到了灵感,并以White Lady为蓝本,在gin和citrus力娇酒中还加入低温慢煮的岩兰草并点缀以白玉兰,喝一口身着蝉翼纱素白旗袍的上海伊人仿佛跃然眼前。

1988 《猫鱼》

这本回忆录的作者是著名演员陈冲,地道上海人,而“猫鱼”在上海话中也有含义,即漏网小鱼,专门给猫吃的。

这杯以Bloody Mary改编,呈现了一杯液体版本“屋里厢”罗宋汤的味道,而行程过半,也能在杯器中感受到猫与鱼之乐,重现了在上海平江路老房子里的童年时光。

并有一款从开业酒单上保留至今,结合作家btr小说集推出的《上海胶囊》,创作也可谓是“天马行空”。

以tequila的基酒,做得看似澄清,喝起来却有明显的黑松露味道,调味上结合了一些黄酒与寿司红姜,为上海增添一分结合本土与国际的融合。上面三款点缀的分别为牛奶、蓝橙、阿佩罗风味,用胶囊装饰点题。

在互联网的快节奏中,author's room看起来属实有微门槛,但它始终敞开大门欢迎四方新老宾朋。落座吧台与调酒师聊聊基于书籍的创作,或是独自翻阅一下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这里私密舒适,属实是理想的小酌去处。

近期也借着socialsupply举办的SIP ON LOVE活动重返了作家房间。活动充分利用酒吧自有空间,通过物理层面把空间分成厨房、浴室、客厅三个主题部分,并以三款以爱为主题的鸡尾酒承载亲情、爱情与友情。

参与的朋友,你们有找到lover at first sip么?

Sadly I'm not.

But, I like Marga Ritas

And gettin' caught in the rain

I'm not much into health food

I am into champagne

I've got to meet you by tomorrow noon

And cut through all this red tape

At a bar called Author's

Where we'll plan our escape

来源:是个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