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风向大变!赖清德喊话两岸谈判,大陆摊牌:“台独”翻不了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5 02:21 2

摘要: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日前以所谓“大公司并购小公司”形容两岸关系,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从“新两国论”到“脱中入北”,再到如今的“并购说”,赖清德的两岸政策到底是什么,引起不少人的讨论。近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明确表示,不管台湾地区领导人讲什么、怎么讲,都改变不了

据台海网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日前以所谓“大公司并购小公司”形容两岸关系,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从“新两国论”到“脱中入北”,再到如今的“并购说”,赖清德的两岸政策到底是什么,引起不少人的讨论。近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明确表示,不管台湾地区领导人讲什么、怎么讲,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方向和步伐,更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

台湾地区(资料图)

据台媒报道,赖清德是在近日播出的一档采访节目中提出这一观点的。他宣称,两岸关系就像“大公司并购小公司”——身为“大公司”的中国大陆需要重新思考对台战略,在所谓的“对等”的前提下,与台湾这个“小公司”展开谈判。有分析认为,赖清德这番发言,看似接受两岸统一,甚至接受以沟通对话的方式,和平缓和两岸关系,但将两岸统一进程类比为“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并购,相当于预设了所谓“两岸互不隶属”这一大前提,是对“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公然挑衅。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两岸统一与商业逻辑中的“公司并购”毫无可比性。他强行类比是想否定中国对台湾拥有完整主权,本质上还是抗拒统一、追求“台独”。从“敌对叙事”转向“商业包装”,赖清德向外界制造一种他正寻求两岸关系某种“解决方式”的假象,一方面是想规避国际社会对他“台独”冒进的警惕,另一方面是故意制造混乱,误导台湾民众对统一议题的认知。这其实正凸显了“台独”势力在历史大趋势面前的黔驴技穷。

5月20日,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上任一周年的日子,两岸都在关注,赖清德又要对两岸关系抛出怎样的论调。果不其然,这一天,赖清德在台北召开记者会,他宣称,自己坚定地“追求和平”,因为“和平无价,战争没有赢家”。随后他又强调,只要“对等尊严”,台湾很乐意跟中国大陆进行交流合作。

台湾地区(资料图)

赖清德还总结自己过去一年执政的经验,提出四点执政方向,第一点,会持续不断强化“国防力量”,不管是对外军事采购,或是“国防自主”;第二点,会持续强化经济发展的韧性,立足台湾地区、布局全球、行销全世界,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第三点,积极跟国际友盟共同合作,肩并肩发挥规则的力量,“以备战来避战”,达到和平的目标。

虽然他的措辞中,仍然包含了不少具有浓厚“台独”色彩的说法,例如所谓的“对等尊严”,就是变相的“两国论”。但是和他此前的态度相比,明显软化了不少。之前在公开演讲中,赖清德没少大肆宣扬对抗性言论,立场极为激进。现在开始喊和平,倒不是知道自己错了,而是知道他头顶上随时都悬着一把利剑,但凡演讲中大肆炒作“台独”言论,恶意挑起两岸对立,新一轮“围台”演习将如期而至。

国台办回应赖清德的时候,却拒绝了赖清德提出的所谓谈判协商,这说明国家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非常清晰,赖清德不放弃“台独”,我们是不可能跟他们谈判的。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回应指出,“台独”分裂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对立对抗与交流对话背道而驰。停止谋“独”挑衅行径,两岸关系才有转圜空间;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台海紧张局势才能缓和;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协商对话才有基础。

台湾(资料图)

当前,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仍没有本质改变。民进党仍在用对外发声和对内塑造的方式,试图巩固“台独意识”。而大陆方面则通过制度化、机制化的应对方式,持续压缩“台独”空间。总的来看,这一轮舆论交锋虽然没有突发事件的冲击力,但同样反映出两岸关系的复杂现实。民进党当局仍在试图通过对外操作争取战略空间,蔡英文与赖清德分别扮演“外宣”和“内宣”角色,互相配合;而大陆则保持长期应对思路,在强化舆论回击的同时,也稳步推动两岸统一进程。

来源:世观新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