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临床工作当中,无论是“初级医生”还是“主治医生”都不可避免的会随“主任”查房,而查房中可能每个人都惧怕的就是“主任”当面提出很多问题,今天我们总结了胰岛素在不同临床场景中常见的七个问题,你都能答对吗?
引言
在临床工作当中,无论是“初级医生”还是“主治医生”都不可避免的会随“主任”查房,而查房中可能每个人都惧怕的就是“主任”当面提出很多问题,今天我们总结了胰岛素在不同临床场景中常见的七个问题,你都能答对吗?病例患者,男,23岁,因“口干、多饮、多尿2天,恶心、呕吐1天”来我科住院。查空腹血糖42.17mmol/L,肌酐149.0μmol/L,钾5.86mmol/L,钠122mmol/L,血酮体4.47mmol/L,尿酮体(+++),尿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均阴性。Q1:
该患者考虑诊断为什么?是否需要胰岛素进行起始治疗?
本例患者起病急,起病即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血糖极高,而HbA1c仅轻度升高,胰岛功能极差,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根据以上临床特点,考虑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须终身使用胰岛素。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几类情况需起始使用胰岛素:① 新发病2型糖尿病分型困难患者,且存在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②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分型困难,与1型糖尿病难以鉴别时;③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药治疗基础上,血糖仍未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起始胰岛素的联合治疗;④ 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⑤ 手术前后、感染、妊娠、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特殊情况,应该及时使用胰岛素。Q2:
一提起打胰岛素,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尖尖的针头,还有随之而来的注射疼痛,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打胰岛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疼。
向上滑动阅览
01
种类识别
有字母R的代表短效胰岛素;有字母N的代表中效胰岛素;有数字30、25、40、50代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数字代表速效胰岛素的比例(%);有数字30、25、40、50+R代表预混人胰岛素,数字代表短效胰岛素的比例(%);速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一般没有后缀。02
使用方法
短效胰岛素可以静脉注射,其它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不能静脉使用;短效和超短效若皮下注射只能在餐前,不可在空腹或睡前使用,以防止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泵选用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速效胰岛素,中、长效、预混胰岛素不能用于胰岛素泵。03
使用频次
一般超短效和短效胰岛素一天注射3次,用于控制三餐后血糖;预混胰岛素一天注射2~3次,在餐前注射;长效胰岛素一天注射1次即可。04
注意事项
尚未使用的胰岛素应冷藏于2-8℃冰箱中。勿接近冰箱的冷却器件,不可冷冻;避免过热和光照;使用中的有效期是4周。Q4:
胰岛素如何选?基础还是预混?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包括哪些?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
那么,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路径是什么?
Q6:
那么胰岛素初始剂量的设定方法有哪些?
根据不同的糖尿病类型胰岛素剂量设定为:1型糖尿病:一日总量(U)=体重(kg)×(0.4~0.5)。2型糖尿病:一日总量(U)=体重(kg)×(0.5~0.8)。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一位80kg的肥胖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需要采取胰岛素治疗方案。计算胰岛素初始总量:80kg×(0.5~0.8)U/kg/d=40~64U/d。Q7:
当早餐前自测血糖水平为8.1~9.0mmol/L时,基础胰岛素调整剂量为多少IU/d?
表1 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原则
“2-4-6-8方案”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当早餐前自测血糖水平为8.1~9.0mmol/L时,基础胰岛素调整剂量为+4u。
Q8:
患者,男,48岁。因“确诊糖尿病3个月,出现多饮、多尿、多食2周”之主诉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测空腹血糖12.8mmol/L,确诊为T2DM,身高170cm,体重82.1kg,体质指数(BMI)28.4kg/m2,起始门冬胰岛素早6U 晚6U bid,血糖控制不佳,请问该患者应如何调整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的调整方法如下:
① 预混人胰岛素:每日1次方案,起始剂量0.2U/kg/d,晚餐前注射;
②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2次方案,起始剂量0.2~0.4U/kg/d,按1:1的比例分配在早餐前和晚餐前;
③ 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4U,直到血糖达标。
结合该患者,3个月前确诊糖尿病,起始预混门冬胰岛素治疗2周,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后,结合血糖监测结果:空腹血糖10.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4mmol/L,分别调整晚、早餐前用量至:预混门冬胰岛素为早18U,晚20U。此后每3~5天调整1次,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U,直至血糖达标。
Q9: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胰岛素也不例外,胰岛素也有不良反应,请问胰岛素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分别是什么?
1. 低血糖:口服糖块15min后复测,病重者予静注50%葡萄糖40-60ml或静点10%葡萄糖;
2. 过敏反应:局部热敷、口服抗过敏药物、更换剂型、脱敏治疗;
3. 胰岛素抵抗:采用浓缩胰岛素制剂、换用胰岛素种类、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60 ~100mg/d),生效后迅速减量;
4. 体重增加: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加用双胍类及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5. 皮下脂肪增生/萎缩:停止在增生萎缩部位注射、避免针头重复使用;
6. 注射部位感染:注意皮肤卫生、加强无菌操作、针头一次一用一弃一更换。
参考文献:[1] Lepore M, Pampanelli S, Fanelli C,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long-acting human insulin analog glargine, NPH insulin, and ultralente human insulin and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fusion of insulin lispro[J]. Diabetes. 2000 Dec;49(12):2142-8.[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4):315-409.[3] 李彩格.基础胰岛素治疗策略——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基石[J].药品评价,2015,12(11):30-33+38.责任编辑|小林*"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