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第十七届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于马来西亚兰卡威马苏里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此次航展中,中国歼 - 10CE战斗机模型以及相关技术的展示再度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引得参展客商、外军代表、军事观察家还有各国媒体纷纷投来高度关注的目光。
近日,第十七届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于马来西亚兰卡威马苏里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此次航展中,中国歼 - 10CE战斗机模型以及相关技术的展示再度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引得参展客商、外军代表、军事观察家还有各国媒体纷纷投来高度关注的目光。
航展开展首日,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个军政代表团接连到访中航技展台,并围绕相关事宜展开了深入交流。
马来西亚第一副总理扎希德对歼 - 10CE给予高度评价,称其技术极为先进。他还表示:“在我看来,未来部分产品领域将不再被以往的生产国所垄断,中国政府正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近期,歼-10CE在实战中大放异彩,首次取得战果。5月7日的一次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出动歼-10CE击落印度使用的法国“阵风”战斗机——不是名气更大的歼-16,也非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是低调的歼-10CE惊艳了军事圈。
巴基斯坦空军歼-10CE
性能具备优势歼-10CE是我国航空工业自主打造的一款全天候、单发单座的多用途战斗机。
该战机能力卓越,具备体系协同作战本领,能在强电磁对抗环境中实现超视距多目标攻击,也拥有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能力。在机动性能方面,中低空机动格斗表现出色;飞行性能上,超音速飞行轻松驾驭;起降性能优异,短距起降不在话下;作战半径大、航程长,还具备空中受油能力。此外,它装备了先进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与武器系统,外挂武器能力强大。
军事专家邵永灵指出,歼-10CE具备多个显著特点。其一,雷达反射截面积小,这使得它在战场上更难被敌方雷达发现;其二,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能力强且抗干扰能力出色;其三,武器配置强大,搭载了射程长的PL - 15空空导弹。
在近期播出的《歼 - 10传奇》纪录片里,歼 - 10C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贴脸开大”精彩画面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印度媒体留意到,这部纪录片由央视环球中心面向全球发布,其中有一个片段详细阐述了歼 - 10C在地面防空系统、预警机等作战体系的有力支撑下,采用“A锁B射C导”的作战模式成功击落敌机的过程。经济时报等印媒立马关注到了该环节背后的信息,称这正是巴基斯坦空军在5-7空战中的战法,《歼-10传奇》纪录片等于将其向全世界公开了。
A锁B射C导:防空系统锁定敌机目标,战斗机在敌方防区外发射空空导弹,预警机为导弹提供跟踪引导
在当今的空战领域,竞争的关键已不再局限于单架战机的性能强弱,而是转向了作战体系综合实力的较量。军事专家邵永灵指出,歼 - 10CE战机与配套的数据链系统、预警机以及先进的空空导弹相互协同,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具备强大作战效能的体系。
性价比高在国际军贸领域,歼 - 10CE凭借其高性价比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军事专家张学峰指出,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出口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第三代战斗机,若将备件、发动机、培训以及技术保障等费用计算在内,中型和重型战斗机的单价普遍高达约2亿美元,价格十分昂贵。相较之下,歼 - 10CE价格亲民,性价比优势显著。
在国际军贸市场上,歼-10CE的高性价比也使得该型战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军事专家张学峰介绍称,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出口的国际标准的第三代战斗机,算上备件、发动机、培训和技术保障,中、重型战斗机普遍单价在2亿美元左右,非常昂贵。而歼-10CE的价格比较友好,性价比高。
“争气机”这样变“顶流”
1982年寒冬,时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的宋文骢接到电话,中央正筹备新一代战斗机重新研制工作,将召开方案论证会,邀他参与。当时研制新一代战机任务艰巨但刻不容缓,现代战争中空中力量是主力军,中国需先进战斗机避免受制于人。美苏推出第三代战机且不断升级,美国70年代已研究第四代战机,中国在第三代战机研制上未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这对宋文骢是难得机会,可推进歼-9未竟事业,他带方案参会。会议当天,有机玻璃制成的战斗机模型在投影仪上亮相,宋文骢称赞其有时代感,这款设想中的新型战机充满创新突破气息。
在歼 - 10战斗机研发的起步阶段,我国飞机研究所面临着极为艰难的处境。当时,研究所内连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都没有,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条件也远谈不上优越。在这样的环境下,要突破重重技术壁垒、实现自主研发本就困难重重,而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实现超越,更是难如登天。此前历经14年研发的歼 - 9项目最终终止,技术指标设定过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对于重新启动的歼 - 10项目而言,容不得半点失败,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即便身处如此艰苦的环境,科研人员们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工作中。他们不放过任何一张图纸,反复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面对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逐个攻破。“我内心十分清楚,我们必须坚定决心,拼尽全力,为国家打造出最顶尖的战斗机。”在早年的一次采访中,宋文骢目光坚毅地说道。
1998年3月23日,这是一个注定被铭记的日子,歼 - 10原型机迎来了它至关重要的首飞时刻。总设计师宋文骢与试飞员雷强并肩而行,缓缓朝着飞机走去。此刻,两人都竭力压抑着内心翻涌的情绪,试图用这份克制给予对方慰藉。
雷强目光坚定地看向宋文骢,语气沉稳且果决地说道:“宋老,您就放宽心吧!只要飞机不会在空中突发爆炸,只要我还能操控飞机,我定会想尽办法。哪怕最后真的不幸坠落,我也要让它落在跑道上,这样咱们就能清楚这十几年来的努力究竟哪里出了差错。”
按照既定计划,歼 - 10 战机在完成绕场三圈的首飞任务后,即可返航。然而,试飞员雷强主动提出再飞一圈的请求。20 分钟转瞬即逝,雷强在空中精准且出色地完成了所有预定飞行动作,随后,歼 - 10 战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雷强一下飞机,便紧紧抱住歼 - 10 战机总设计师宋文骢,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感慨道:“这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真正战斗机啊!”巧合的是,宋文骢出生于 3 月 26 日,此刻他满心欢喜地说道:“歼 - 10 首飞成功是在 3 月 23 日,从今往后,我的生日就定在这一天啦!”
时光流转,中国战机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革新。在这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歼 - 10原型机所积累的深厚底蕴,无疑成为了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与之比肩而立的坚实起点与强大底气。而比这技术积淀更为珍贵的,是无数科研人员与工作者心中坚定的信念以及雷厉风行的行动力。
他们每一个人,都如同精密机械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发光发热。这些螺丝钉彼此紧密咬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用汗水和智慧,将曾经想都不敢想、做也做不成的事情,一一变成了现实。
歼 - 10,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第三代战斗机,它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宛如一座桥梁,引领中国战斗机从依赖引进、模仿仿制的阶段,跨越到了自主研制的崭新天地。正因如此,歼 - 10被广大网友亲切地誉为国产“争气机”,承载着无数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时至今日,歼 - 10系列不断推陈出新,各个改进型号在持续的迭代优化中,一次次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这一系列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军机自主研发体系已然迈向成熟,正以稳健的步伐,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
来源:科普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