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的碎碎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18:14 2

摘要:偶尔,我也呷一口茶。严格的讲,呷进口的并不是茶,而是深圳友人林洪来先生送我的新会陈皮泡出来的汁或说水。茶叶,不论是陈茶,还是新茶,我都是有的,远的有广东的朋友快递来的新出的西湖龙井,近的有四川雅安的朋友托人捎来的明前茶。虽然略识一点茶经,但我对喝茶又是不讲究的

今天,窗明几净,阳光如水。我就在这如水的阳光下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张春田著的《人生实难,大道多歧:书信里的中国文学巨匠》。

偶尔,我也呷一口茶。严格的讲,呷进口的并不是茶,而是深圳友人林洪来先生送我的新会陈皮泡出来的汁或说水。茶叶,不论是陈茶,还是新茶,我都是有的,远的有广东的朋友快递来的新出的西湖龙井,近的有四川雅安的朋友托人捎来的明前茶。虽然略识一点茶经,但我对喝茶又是不讲究的——我更喜欢喝陈茶。咱娘却不同,她犹喜新茶。所以,每年得到明前茶时,我都迫不及待地快递给娘。

张爱玲确实说过:“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在最近培训《从业人员心理压力与调适》的课程时,我自我剖析,我有社恐症。这也是我对张爱玲这句话记得如此之牢的原因。

作家对于社交的态度也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鲁迅擅长社交,如1927年10月初到上海时的日记就是这么记的:

3日:午后抵上海,寓共和旅馆。下午同广平往北新书局访李小峰、蔡漱六……夜过北新店取书及期刊等数种。玉堂、伏园、春台来访,谈至夜分。

5日:往内山书店买书四种四本,十元二角。

7日:晚邀小峰、云章、锦琴、伏园、三弟及广平饮于言茂源,语堂亦至,饭毕同观影戏于百新[星]戏院。

8日:下午往内山书店买书三种四本,九元六角。夜同三弟、广平往中有天饭,饭讫至百新[星]戏院观影戏。

10日:下午往内山书店买《革命艺术大系》一本,一元。

11日:午后同三弟往商务书馆买《人物志》一部一本,四角;《夷坚志》一部二十本,七元二角……西谛赠《世界文学大纲》第四本一本。

12日:往内山书店买书六本,共泉十五元。晚小峰及其夫人及曙天来访,同往中有天晚饭,乃衣萍邀,坐中共六人,为小峰、漱六、衣萍、曙天、广平、我。饭毕又往内山书店买书两种,四元四角也。

七天里,鲁迅先生与文学界和出版界朋友聚谈或聚餐就达三次。通过阅读有关对张爱玲的研究资料,我敢断定,张爱玲属于社恐的——她的一生似乎只有两位挚友——年轻时的炎樱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香港结识的邝广美。

据说当下活着的中国作协个人会员达12000余人。我在最近多个场合都说,不论是政治领袖,还是文人作家,我们无须急于评价,500年以后再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称皇帝开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中国历史上大约出现过400多位皇帝。可是,人们能记住几个皇帝的名字呢?文人作家同样如此。我孤陋寡闻,因而无知者无畏,我大胆预测,中国现当代作家,如果再过500年,恐怕能被后人记起的也只有鲁迅、张爱玲、沈从文和刘亮程了,至于其他众多的文人作家皆是历史的浮云,只要一阵风的功夫,就会消失于无形。

李国文的《文人的风骨》花了三天的时间浏览完了,但今天仍在回味。我觉得,对中国文人讲风骨有点多余。因为历史上中国的文人站着走路的少,跪着匍匐的多。风骨既非道德的标签,又非浪漫化的想象,风骨乃是一曲在权力场域中不断变奏的灵魂交响。所以,我认为鲁迅、张爱玲和沈从文是有风骨的,刘亮程有或没有,我不了解,不敢枉下结论,但是刘亮程的文字是有风骨的。

今天外出,路遇一株三角梅,甚美。我想赞美它,一时语塞,便求助豆包AI。豆包AI云:

这株三角梅繁花似锦,满枝皆被热烈的紫红色花朵簇拥。繁茂的花枝肆意垂落,似紫色瀑布倾泻而下,铺天盖地。花朵密集如繁星,于绿叶衬托下愈发明艳动人,尽显蓬勃生机,如一位盛装的舞者,在绿意间尽情绽放着生命的绚烂。

豆包AI的赞美甚合我意。谁说AI没有人的温度?谬也!

今天本没打算记日记的。有位朋友说,我的碎碎念,温柔了她的朋友圈。于是,又记下了这么几行有别于往日的文字。

来源:扁嘴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