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奏响科技创新最强音

B站影视 2024-12-26 03:22 1

摘要:仰望星空,我们沿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于深邃幽远的蓝色深空摘取硕果:2024年1月8日,神舟十六号搭载的“太空马铃薯种子”希森系列20个组合66500粒实生籽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开箱交接。这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积蓄坚实的“种子”力量。科研人员通过对太

科技创新就像一个巨大的引擎,拉着2024年奋力拓开了时空的深度和广度。

仰望星空,我们沿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于深邃幽远的蓝色深空摘取硕果:2024年1月8日,神舟十六号搭载的“太空马铃薯种子”希森系列20个组合66500粒实生籽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开箱交接。这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积蓄坚实的“种子”力量。科研人员通过对太空马铃薯种子的催芽、育苗、移栽等工作,持续进行鉴定评价选育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科研人员采用当前最前沿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辅助传统遗传育种的方式,高度精准的编辑马铃薯基因组,靶向提取和插入耐盐碱基因,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将原本需要10多年的育种周期大幅缩短至几年。

脚踏实地,我们洞悉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在生命力旺盛的大地播种绿色希望:各地跳出老套路,通过科技创新找到绿色低碳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工业固废变废为宝,让有限的资源无限循环;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开启“创新燃料”“碳”寻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尖兵以绿色发展为“主旋律”,通过自主创新、联合创新,突破重围,斩获一个个“全球首套”“国内首台”等殊荣,为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蓄了前行动力……科技力量,端稳能源“饭碗”,全面发力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

回归基础,我们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在逐渐完善的科技政策中雕刻光明:全心全意修订《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为科研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奠定坚实基础;实打实地给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以梦为马、轻装上阵,蹄疾步稳走上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

机遇和挑战,是时代赋予内蒙古科创发展的催化剂,突破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势在必行。

SUMMARY

这一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传递出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洞见。内蒙古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勇往直前的内蒙古,摆脱大投入、高能耗的传统增长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内蒙古推动北京市海淀区与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数道智算乌兰察布大规模智算中心项目”在乌兰察布市开工,北京市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走进自治区。借助“最强大脑”,发展“院士经济”,聚焦“内蒙古所需、北京所能”精准推动科技创新供需对接,以顶级专家和创新团队领衔服务产业创新,将智慧力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这一年,科技“突围”工程,创造内蒙古年度热点。自治区党委部署科技“突围”工程,打破常规,强势起跑,全面启动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稀土、氢能、特色乳业和空天计量基准装置“4+1”个突围点位,部署36项重点任务,区内外企业和科研力量竞相参与,各盟市因地制宜积极布局,将科技“突围”工程的发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推动产业创新和培育未来产业上,全区科技创新氛围空前高涨。

这一年,蒙科聚科创平台,镌刻出内蒙古科技新的年轮。这里孵化的不仅是企业,还有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以及促进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一系列“破题”之举让全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畅通,科教资源配置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沉睡”的科技成果被唤醒,一个个重大科技创新种子在这里破土成长。

如今,站在这方创新热土上,时间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科创故事。

今年,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内蒙古成绩喜人。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主持完成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主持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是他自2010年度获奖后主持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我区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参与的“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肉鸭高效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丰收成果折射科学家精神。一年来,内蒙古支持选派1000名科技人员到“三区”受援旗县开展科技服务,支持“三区”受援旗县培养194名本土骨干科技服务人员和农村牧区科技创业创新人员。

科技创造希望。2024年,科技成为内蒙古的一抹亮丽印记,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来源:创新内蒙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