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3日(周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苹果公司的跨国生产模式再次表达了不满,他在公开声明中威胁称,如果苹果不将iPhone生产迁回美国,他将对其征收25%的高额关税。
5月23日(周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苹果公司的跨国生产模式再次表达了不满,他在公开声明中威胁称,如果苹果不将iPhone生产迁回美国,他将对其征收25%的高额关税。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很久以前就告诉苹果公司的蒂姆·库克,我预计他们在美国销售的iPhone将在美国制造和生产,而不是在印度或任何其他地方。如果不是这样,苹果必须向美国支付至少25%的关税。”
目前,苹果的生产网络已经形成了复杂且高度依赖海外供应链的局面,其根基深深扎根于中国长达数十年的制造产业中。这种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组装零件,而是庞大而高效的零部件供应网络。
自1990年代以来,苹果就在中国构建了这张全球闻名的生产网络,如今已成为行业标杆。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苹果被迫寻找替代方案以降低风险,印度成为了苹果生产计划中的“新宠”。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在当前财季,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数iPhone将来自印度。
特朗普声称“美国制造”将为经济带来新生,但苹果对该提议兴趣不大。
分析师指出,如果iPhone的生产移至美国,一部售价1200美元的iPhone可能飙升至1500美元甚至3500美元。这样的价格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直接威胁到苹果的核心业务。
Wedbush证券的分析师丹·艾夫斯指出:“让iPhone在美国生产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补充道,苹果的现有供应链是多年来精心打造的成果,迁移到美国不仅需要耗费数年时间,还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的成本,这种转移最早也要到2028年才能实现。
届时,苹果产品的价格将“高得难以想象”。
库克曾在2017年的一次中国会议上提到,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比如在精密制造领域。
他表示:“在美国,想要召集一群专精工具工程的技术工人恐怕连一个会议室都填不满。而在中国,你可以填满几个足球场。”
苹果大部分的生产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这种“拧小螺丝”的工序虽然单调,却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鲁特尼克曾在一次采访中预测,关税将迫使苹果将这些工作带回美国,但这种观点与现实背道而驰。
早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期间,他就曾施压苹果将iPhone制造搬回美国,但未能如愿。
苹果当时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关税豁免。也正是那段时期,苹果开始尝试将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和印度,以分散风险。
2019年,库克还亲自陪同特朗普参观了位于德州的一家苹果Mac电脑组装厂,该厂自2013年起就开始运作。
参观结束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今天,我为美国打开了这座重要的苹果制造工厂的大门。”
为了缓和与特朗普的关系,苹果今年早些时候曾宣布一项总额达5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并承诺到2028年将在美国新增2万个就业岗位。
这项投资并未涉及iPhone的本土制造,主要用于建设位于休斯顿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苹果希望借助AI领域来赢得白宫好感,但此举似乎并未打动铁了心要把制造业“抢回来”的总统。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到底还能坚持多久才不得不涨价?
答案或许藏在其服务业务中。
近年来,苹果的服务部门持续为公司带来可观利润。2024财年,该部门收入高达960亿美元,完全不受关税政策的影响。
这也意味着,苹果有空间在短期内吸收部分额外成本,而不必立即让消费者买单。
来源:土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