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3日上午,在义乌市赤岸镇山盆村,一家大棚杨梅种植基地内弥漫着一股酸甜诱人的气息——一枚枚红透的杨梅个头均匀、色泽莹亮,不少已经红得发紫,宛如晶莹剔透的玛瑙镶嵌在翠绿的枝叶间。几名头戴草帽的妇女正手提竹筐,迫不及待地上山采摘第一批成熟的杨梅。
杨梅熟了
5月23日上午,在义乌市赤岸镇山盆村,一家大棚杨梅种植基地内弥漫着一股酸甜诱人的气息——一枚枚红透的杨梅个头均匀、色泽莹亮,不少已经红得发紫,宛如晶莹剔透的玛瑙镶嵌在翠绿的枝叶间。几名头戴草帽的妇女正手提竹筐,迫不及待地上山采摘第一批成熟的杨梅。
“近年来,为了提高杨梅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先后到仙居、兰溪等地参观学习,引进新的栽培技术。2022年起,我们先后搭建了占地近100亩的大棚,并实现自动喷滴灌设施全覆盖,这两年的杨梅品质大大提高。”大棚杨梅种植基地负责人丁誉金说。
“传统的露天杨梅种植靠天吃饭,往往丰产不丰收,成果到商品的转换率不到30%。”种植杨梅近30年的丁誉金介绍,杨梅是一种喜水又怕水的作物,成熟季恰好遇上梅雨季,绝大部分果子会因为雨水过多烂在树上。而使用大棚种植后,成果到商品的转换率可达70%以上。
据了解,该大棚杨梅种植基地有荸荠、东魁、早色、硬丝、丁岙梅等品种,目前首批成熟的为早色杨梅。“大棚杨梅的甜度要比露天的高很多,更重要的是采摘期延长了近一个月。”丁誉金介绍,大棚杨梅可从5月20日左右采摘至7月初,而露天杨梅要晚20天左右成熟,采摘期也只有两周左右。
赤岸镇是义乌及周边知名的“杨梅之乡”,杨梅种植面积超7000亩,年产量超350吨,主要分布在山盆、下水碓、清溪等村。去年,该镇为破解杨梅“靠天吃饭”的烦恼,在清溪村建成700立方米恒温恒湿冷库,延长杨梅销售周期,同时借助“山里云销”直播基地助农销售,取得不错的成效。
“今年,我们提前谋划,投资600万元建设果汁、露酒生产线,本月底就可建成投产。”清溪村党支部书记成斌说,该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500公斤鲜果,生产杨梅汁、蓝莓汁、葡萄汁等8类深加工产品。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60万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为持续擦亮赤岸杨梅的品牌金名片,赤岸镇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指导,积极推广设施栽培的同时,还积极打出助销组合拳——6月上旬,该镇将在清溪村举行一场为期20天的杨梅节活动,通过活动策划、内容供给形成“出圈”效应,进一步提升赤岸杨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义乌新闻”是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在义乌设立的官方新闻平台,关注义乌政治、经济、民生等热点新闻,欢迎报料、评论!
记者 朱翔
编辑 余首锋
审核 陶后夫
监制 邵建伟
民生视角 用心倾听
来源:金华日报义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