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最近是不是发现身边好多品牌都悄悄改名了?像一些奶茶品牌,名字一改再改,还有饮料品牌,从名字到口味都在去日本化。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大秘密,那就是消费趋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咱就来唠唠这背后到底咋回事,普通人又该怎么抓住这个机会。
家人们,最近是不是发现身边好多品牌都悄悄改名了?像一些奶茶品牌,名字一改再改,还有饮料品牌,从名字到口味都在去日本化。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大秘密,那就是消费趋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咱就来唠唠这背后到底咋回事,普通人又该怎么抓住这个机会。
以前经济增长快,大家收入涨得也快,就特别追求个性化。这时候,一些日式、欧式的消费品牌就特别吃香。为什么呢?因为大家觉得这些品牌有个性,与众不同。很多国内品牌就瞅准了这个机会,明明是国产的,在包装上印两个日文或者英文,瞬间就显得高大上了,同样的东西就能卖得更贵。这就是咱常说的“假洋货”。
但这几年呢,经济增速稳定下来了,大家收入增长没那么快了。这时候大家心里就开始琢磨了,自己的消费其实就是别人的就业,反过来,别人的消费也是自己的饭碗。有了这种共识之后,大家买东西的时候就开始优先考虑那些能给本国创造就业和财富的品牌了。现在大家买东西之前,都会先关心这个品牌能不能给中国产业链回血。所以消费者的心态变了,市场风向自然也就跟着变了。
那些聪明的企业马上就察觉到了这个变化,开始改变打法。以前拼命模仿国际大牌,现在开始强调自己是中国制造,传播中国文化,突出本地货成色。就拿咖啡和奶茶来说,以前包装上都使劲吹豆子和茶叶是国外的,显得多高端似的。
现在的标注,都把云南的豆子和茶叶标粗标大,为什么?因为这样既能带动云南农民增收,又能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消费者还特别吃这一套。你看霸王茶姬,就因为在这方面做得好,发展速度比奈雪快多了。
虽说我们都知道这些公司最终目的还是卖货,但不管怎么说,只要他们说出去的话,能实现个三分,那对本地的就业和消费也是有贡献的。可以预见,接下来各行各业都会有这样的变化,假洋货会逐渐消失,真国货会卖爆。这个时候,谁要是还去做假洋货、假奢侈品的生意,那可就亏大了。
很多公司都提前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做出改变。比如说名创优品,改完商标之后,营收增长明显变快了。还有一些做高端的品牌,也不追求做奢侈品了,开始走亲民路线。茅台跨界做冰淇淋,还跟瑞幸联名;小罐茶也开始做几块钱的瓶装茶。这就是企业创始人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能精准把握经济周期变化里的商机。
就拿小罐茶的老板杜国楹来说,前些年大家追求消费升级,各行各业都在搞品牌化。买酒有茅台,买烟有中华,茶叶市场虽然规模大,有三千亿,但一直没有一个大品牌,大家喝茶和送礼都不太安心。
杜国楹花了13年时间,建立了全产业链的工艺标准,还引入公证系统,确保没有差茶和假茶。小罐茶虽然贵,但确实推动了茶叶标准化,给整个茶产业树立了价值标杆,这就是小罐茶在上一个经济周期里展现出来的商业嗅觉。
现在,小罐茶又开始做几块钱一瓶的茶饮料,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不是后知后觉了,毕竟市场上已经有东方树叶这样很成功的牌子了,感觉市场都饱和了。但杜国楹不这么看,他认为现在无糖茶市场才刚刚开始,之前很多品牌卖无糖茶,更像是在卖无糖健康的理念,茶只是一个区别于白开水的载体。
最后拼的是谁的渠道广,谁就能卖得好。他觉得不能浪费这个推动茶产业标准化、传播茶文化的机会。而且中国的茶种类丰富、多元,开发空间还很大,无糖茶的天花板远远没有到来。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家专业的茶企来好好做这件事。
小罐茶就率先站出来了,不跟别人卷价格,而是卷品质。作为正宗茶企,小罐茶对茶叶品质和口感的理解是非常专业的,也有统一的标准。他们把好喝放在第一位,同时也注重包装好看,确保每瓶茶的品质和口感都是标准的,就像是一瓶开罐即饮的功夫茶。
而且小罐茶还特别强调中国茶文化的宣传,结合年轻人的喜好,做了现代化的表达,这就非常符合新时代的消费特征。有这样的商业嗅觉,再加上专业茶企的技术底子,还是很看好小罐茶能从专业茶企成功布局快消品市场的。也期待小罐茶这样的专业选手下场之后,中国的无糖茶能进一步发展,用东方味道和东方文化代表中国饮料,去和可乐、咖啡这些世界饮品一较高下。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到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也得从中找找机会。如果你是创业者,那就要顺应这种潮流,做真正有品质的国货,别再想着搞那些假洋货的噱头了。要是你想投资,那就多关注那些积极转型、拥抱国货潮流的企业。
要是你只是个普通消费者,也别小看自己的力量,你的每一次消费选择,都在影响着市场,支持国货,就是在为中国经济加油。
文字来源:温义飞的急救财经的视频内容
来源:围炉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