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骨质疏松合并肢端肥大症,应如何补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20:39 2

摘要:在大众认知里,骨质疏松和肢端肥大症似乎是互不相关的两种疾病。但在实际临床中,这两种疾病常存在交集。肢端肥大症患者由于生长激素(GH)长时间过度分泌,致使骨骼和软组织出现异常增生现象;骨质疏松的显著特征,则是骨密度持续降低,骨折风险大幅增加。当两者并存时,患者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南总内分泌科陈钡钡 李佳

在大众认知里,骨质疏松和肢端肥大症似乎是互不相关的两种疾病。但在实际临床中,这两种疾病常存在交集。肢端肥大症患者由于生长激素(GH)长时间过度分泌,致使骨骼和软组织出现异常增生现象;骨质疏松的显著特征,则是骨密度持续降低,骨折风险大幅增加。当两者并存时,患者骨骼健康管理的难度,无疑面临着双重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两种疾病的内在联系、补钙原则以及综合管理办法展开,为合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助力患者维护骨骼健康。

一、什么是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作为一种罕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有关[1]。肢端肥大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大致为(2.8~13.7)/10万,年发病率为(0.2~1.1)/10万[2],我国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二、肢端肥大症与骨质疏松:为何会“双重打击”?肢端肥大症患者椎体骨折风险比普通人群高3~8倍,且男性略多于女性[3]。过量的GH和IGF-1会对骨骼造成多方面的损害。一方面,其会导致骨小梁结构异常,使骨强度降低;另一方面,GH过多还会加快骨转换,增加椎体骨折风险[4]。同时,GH能够刺激大鼠甲状旁腺增生,该机制也可能促进人类甲状旁腺增生发生引发甲旁亢,损害骨骼健康[5]。在治疗方面,生长抑素受体配体作为肢端肥大症一线治疗药物,可通过生长抑素受体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降低椎体骨折风险[4]。然而由于骨微结构的不可逆性损伤,部分肢大患者即使病情控制稳定,仍存在较高的椎体骨折风险[6]。同时,此类患者常伴有维生素D缺乏和轻度高钙尿症[4]。因此,及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有利于保护肢端肥大症患者的骨骼健康。

三、补钙的原则

1

钙需求评估

基础摄入量:普通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钙800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mg[7]。但肢端肥大症患者因钙流失增加,建议适当提高每日钙摄入量(1000~1500mg)。

动态监测:定期检测血钙、尿钙、甲状旁腺激素(PTH)及25-羟维生素D水平,避免高钙血症或肾结石风险。

2

重视维生素D的协同作用

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成人推荐摄入量为400~600IU/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IU/d[7]。维生素D可通过日晒(每天15~30分钟)或强化食品(动物肝脏、鱼类、鸡蛋黄等)获取。

3

适当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是骨骼中胶原蛋白合成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功能,有研究表明膳食蛋白质的增加与钙摄入量>800mg/天的骨折发生率降低有关[8]。因此,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在钙摄入充足的前提下,每日摄入蛋白质0.8~1.0g/kg体重,将每天的蛋白质总量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这更加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四、生活方式干预:从细节强化骨骼

1

适当运动

对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减少久坐,每周至少进行150~30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150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效果相当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组合有氧运动[10]。患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有氧健身操、太极、瑜伽、家居劳动等。

2

饮食优化

推荐食物:奶制品(如牛奶、酸奶)、豆腐、深绿色蔬菜(如芥蓝、油菜心、苋菜等)、芝麻等。高钙食谱举例:每日300ml低脂牛奶+100g豆腐+50g芝麻可提供约1000mg钙。

限盐限咖啡因:研究表明钠盐和咖啡因摄入量增加会促进尿钙排泄,影响钙在肠道的吸收,对钙平衡有潜在的负面作用,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9,10]。因此,建议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老年人不超过5g,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300mg(咖啡≤2杯)[10]。

3

钙剂选择

在琳琅满目的钙剂产品中,碳酸钙的元素钙含量独占鳌头。不过,碳酸钙需要在胃酸环境中解离为钙离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建议在进餐时服用碳酸钙,此时胃酸分泌充足,能大大提升吸收效果。柠檬酸钙(也叫枸橼酸钙)则相对“随和”,其吸收不依赖胃酸。无论何时服用,都不会对吸收效果产生较大影响。这使得它成为胃酸缺乏人群,以及正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胃酸抑制剂患者的理想选择[10]。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高钙血症或高尿钙症患者,禁止使用钙剂。在使用钙剂时,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若钙剂用量过大,导致每日钙的总摄入量远超推荐标准,会显著增加患泌尿系统结石、血管钙化的风险。

五、总结

合并肢端肥大症的骨质疏松患者面临双重挑战,但通过原发病控制、个体化抗骨质疏松治疗、生活方式优化及多学科协作,仍能有效维护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此类患者补钙需超越“单纯补钙”的思维,建立以钙为基础、多靶点调控的综合管理网络。通过精准评估、科学用药及生活方式重塑,患者可显著降低骨折风险,提升生活质量。患者需树立长期管理意识,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监测,方能实现疾病的全方位管控。

审核专家李 佳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参译专著5部近年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5项 授权专利8项多次担任大会同声翻译多份SCI杂志审稿人参考文献:

[1]ROLLA M, JAWIARCZYK-PRZYBYLOWSKA A, HALUPCZOK-ZYLA J, et al. Complications and Comorbidities of Acromegaly-Retrospective Study in Polish Center[J].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1,12:642131.DOI:10.3389/fendo.2021.642131.

[2]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01(27):2115-2126.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106-00022.

[3]GIUSTINA A, BARKAN A, BECKERS A, et al. A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romegaly Comorbidities: An Update[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105(4).DOI:10.1210/clinem/dgz096.

[4]WYDRA A, STELMACHOWSKA-BANAS M, CZAJKA-ORANIEC I. Skeletal complications in acromegaly[J]. Reumatologia, 2023,61(4):248-255.DOI:10.5114/reum/169918.

[5]SHI S, ZHANG L, YU Y, et al. Acromegaly and non-parathyroid hormone-dependent hypercalcemia: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BMC Endocr Disord, 2021,21(1):90.DOI:10.1186/s12902-021-00756-z.

[6]DALLE C L, MICHELETTI V, COSARO E, et al. Bone histomorphometry in acromegaly patients with fragility vertebral fractures[J]. Pituitary, 2018,21(1):56-64.DOI:10.1007/s11102-017-0847-1.

[7]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8]HURLEY D L, BINKLEY N, CAMACHO P M, et al. THE USE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IN SKELETAL HEALTH: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POSITION STATEMENT[J]. Endocr Pract, 2018,24(10):915-924.DOI:10.4158/PS-2018-0050.

[9]KIM S W, JEON J H, CHOI Y K, et al. Association of urinary sodium/creatinine ratio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KNHANES 2008-2011[J]. Endocrine, 2015,49(3):791-799.DOI:10.1007/s12020-015-0532-y.

[10]Nutrition And Bone Health Committee 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 Chinese Society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Mineral Research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0,13(05):396-410.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