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来西亚政府5月19日刚宣布要用华为芯片打造AI系统,第二天就悄悄撤回声明。
马来西亚政府5月19日刚宣布要用华为芯片打造AI系统,第二天就悄悄撤回声明。
还能是什么原因,人人心知肚明,遭到美国压力了呗!
美国刚刚宣布对全球范围使用华为芯片的企业实施出口限制。
马来西亚这个时候的表态,显然踩到了美国的红线。
中方没有犹豫,24小时之内,两招出手,直接回应。
和中方比稳准狠,老美还是嫩了点。
一张芯片,撬动了一场国际科技主权的较量。
5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规,全面升级对华为芯片的限制。
这一次,他们不仅限制美国企业对华为供货更把“使用华为芯片”本身列为“违法行为”。
被点名的重点,就是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特别是昇腾910B。
2024年这款芯片大规模商用,性能已接近国际顶级AI芯片,在智慧交通、医疗影像、工业智造等领域全面落地。
“盘古大模型”、昇腾AI服务器背后都是它。
这不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生态的心脏。
美国很清楚这个节点意味着什么。
从5G、基站、手机,到现在的人工智能平台,美国的焦虑越来越明显。
他们不是怕华为一个企业,而是怕中国芯片有了“从训练到部署”的全链条能力。
5月19日马来西亚宣布,将建设全国首个基于华为芯片的AI系统。
这是一次明确的技术路线选择,可第二天5月20日声明被撤。
没有召开记者会,没有发新闻稿,只是悄无声息地删掉了内容。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
但时间点太敏感,谁都能看出来:这不是马来西亚自己变卦了,而是“被变卦”。
过去几年,马来西亚与华为合作不断。
5G网络、智慧城市、AI实验室,合作基础早已打好。
这次突然收手,只能说明一件事:外部压力大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
而这种压力,很可能来自多个方向——技术源、资金流、外交话术,统统压上。
但更有意思的是马来西亚国内并不完全买账。
5月21日马来西亚科技工业协会(PIKOM)罕见发声。
他们直言华为方案技术成熟、价格合理,数家本地企业已进入对接流程。
现在临时叫停企业不仅损失订单还要重走评估流程。
这不是“政策调整”,这是“拖垮执行”。
不止企业不满,地方政府也有怨言。
马来西亚东部几个州已经敲定智慧交通项目,由华为提供底层AI系统。方案敲定,预算也批了。
现在如果临时换供应商,不仅技术要改,成本也要翻倍,甚至还得重新报批。
一位地方交通厅官员私下吐槽:“我们不是不听话,是换不起。”
还有议员在议会质询政府,质疑撤回决定的合法性与透明度。
这说明马来西亚的撤回,不是“国家级共识”,而是“高层被迫让步”。
马来西亚刚撤回声明24小时内,中国商务部立刻回应。
5月21日商务部发言人点名批评:美国的制裁是歧视性的、系统性的、缺乏法律依据。
接着第二招来了——正式启动《反外国制裁法》。
这部法律2021年出台内容明确:任何组织或个人协助外国对中国企业实施歧视性打压,将承担法律后果。
不仅可以冻结资产限制入境,还能禁止与中国企业交易。
这一次,不止是对美国喊话,也是对“执行者”喊话。
谁帮美国打压中国企业谁就要准备付出代价。
这不是“嘴上说说”,是法律上的“真格”。
从最早的5G到现在的AI,华为总是被推到舞台中央。
但这一次AI芯片不是终点,是起点。
因为芯片背后是整个AI主权路线图。
如果中国的AI芯片能在全球落地,哪怕不靠美国生态中国也能完成自己的一套系统。
所以他们才会封杀得这么彻底,连“用芯片”都不放过。
而中方这次的回应,也说明了一个现实:
科技斗争不是技术比拼,是规则之争。
谁能定规则,谁就能赢未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中方亮出的《反外国制裁法》,就是一次制度对抗的开始。
那就看谁笑到最后吧!
未来的技术合作,不再只是合作,而是博弈。
参考资料:
战旗红2025-05-23美国步步紧逼,马来西亚或将弃用华为,不到24小时,中方亮出王牌
来源:医生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