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仍是刚刚结束的全球眼科年度盛会——2024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2024)视网膜专题的热点。为使广大眼科医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AAO2024传递的重要信息,《国际眼科时讯》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新媛教
编者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仍是刚刚结束的全球眼科年度盛会——2024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2024)视网膜专题的热点。为使广大眼科医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AAO2024传递的重要信息,《国际眼科时讯》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新媛教授针对本次会议视网膜专题中DR相关内容进行点评,张新媛教授不仅分享了DR的最新研究进展,还针对三项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解析。
AAO2024舞台上的DR研究新进展
AAO2024于当地时间10月18日至21日在充满活力的文化之都,以建筑、音乐(尤其是爵士乐和蓝调)、博物馆和多样化的美食而闻名的芝加哥举办。来自全球各国和地区的眼科专家和研究人员超过14000人与会,是年度最大、传递最新临床成果的国际眼科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在AAO 2024会议的第二天,美国PPP(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玻璃体视网膜专业委员会委员就DR新指南(PPP 指南)进行了讨论,重点信息如下:
在DR筛查的讨论中,在国家战略指导下的筛查计划特别是远程筛查计划、人工智能在DR早期筛查中的重要作用为讨论的热点;
在DR病程的进展防控方面,Stephen Kim(USA)教授提到控制血糖和血压可大大降低DR发病以及进展风险,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多少才能对DR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最佳作用也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在DR的治疗方面,PPP指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针对每个患者病情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特别是要从患者的病情考虑到每个患者的依从性;
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特别是水肿累及黄斑中心凹的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仍是阻止视力丧失的首选治疗方案;
对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Atma Vemulakonda教授强调“全视网膜光凝术仍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但抗VEGF治疗在患者视力获益方面更具优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仍是改变晚期PDR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手段。
DR研究精彩点评
研究1: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患者的视网膜影像学表现
讲题:Retinal Imaging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讲者:Matthew Lin
共同作者:Jaffer Shah, Kyle Kovacs
研究速览
在这项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中,作者首次详细描述了MODY患者的视网膜影像学特征。研究发现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伴随周边视网膜病变(PPL)是最常见的表现,超广角成像技术是筛查MODY家系视网膜并发症的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
张新媛教授点评
MODY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MODY家系中携带突变基因的健康成员的患病风险高达95%,因此对于眼部,特别是视网膜并发症应予以关注。该研究的价值在于其填补了MODY患者视网膜表型研究的空白,尤其是使用超广角成像技术在DR早期即发现了PPL的频发,提示眼科医师在对MODY患者筛查时,使用先进的超广角成像技术可大大提高筛查的阳性体征。由于MODY遗传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涵盖更多基因型并通过研究队列进一步探讨影像学特征在疾病进程中的表现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研究2:DR临床前期患者RNFL厚度与OCT-A血管生物标志物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讲题:RNFL Thicknes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OCT-A Vascular Biomarker Changes in Preclinical DR
讲者:Vinod Kumar Singh
共同作者:Rajendra Prakash Maurya,Akshay Gopinathan Nair, Rakesh Shakya
研究速览
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作者探讨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与视乳头周围的血流密度(POVD)在糖尿病患者未发生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重要作用,发现临床前期DR患者视盘颞侧与上方区厚度明显降低。另外作者也对OCT-A所检测的血管密度变化进行了探讨,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POVD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
张新媛教授点评
这项研究显示了RNFL厚度作为早期DR特别是神经病变的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利用OCT-A进行的血管密度监测在糖尿病患者进行DR发生的早期监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对于作为四大慢病之一的糖尿病及其所导致的视网膜病变的三级预防的防治关口前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发现糖尿病所导致的视神经病变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3:GLP1-RA对DR发生发展的影响
讲题:The Impact of GLP1-RA on DR: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Studies Emphasizing Retinal Changes as a Primary Outcome
讲者:Ishani Kapoor
共同作者:Swara M Sarvepalli, Majda Hadziahmetovic
研究速览
这项系统综述以及荟萃分析探讨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胰岛素或其它口服降糖药物(OAD)相比,GLP1-RA不会增加DR发生的风险,可能比胰岛素及OAD更具优越性。相较于OAD,GLP1-RA可能会增加PDR的风险,但作用仅为暂时,并与HbA1c水平的快速下降有关,这种现象也可见于其它OAD。
张新媛教授点评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1.9%。另外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比例高达90%,肥胖与超重人群的不断增加也是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2005年,国际上第一种GLP1-RA艾塞那肽在美国上市,2009年第一种人源性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上市,此后数年间,更多的GLP1-RA被研发并投入临床使用。由于GLP1-RA具有减重、心血管保护等药理效应,已在国外被批准用于降低伴发心血管疾病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但是对于眼部并发症的保护作用尚不知。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其安全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与OAD相比,GLP1-RA可能会增加PDR的风险,这可能与HbA1c快速下降有关。眼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需关注这类患者的血糖控制速度及其对视网膜的潜在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这些变化是否具有长期风险,并探讨优化GLP1-RA治疗过程中视网膜变化监测的具体方法。
总结:威胁视力的DR是全球工作人群的首位致盲原因,也是各国需要直面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AAO2024会议中,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提示了当前DR防治领域的重要进展,尤其是在DR早期筛查中影像学标记物的应用与新治疗策略方面的探索。这些发现为DR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超大广角视网膜成像技术结合生物标志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为DR的防治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期待明年的眼科盛会带来更多的新发现和新惊喜。
来源:财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