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实习生顺利“上岸”闵行名企!背后的诀窍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9:26 2

摘要:清晨7点半,22岁的顾筱雯准时从家出发前往公交站。不到8点,她已坐在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的实习生工位前,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核对当天的采购清单。这个曾因秋招失利而焦虑的上海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准毕业生,如今已手握这家名企正式录用通知,成为同班同学中首批“上岸”

清晨7点半,22岁的顾筱雯准时从家出发前往公交站。不到8点,她已坐在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的实习生工位前,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核对当天的采购清单。这个曾因秋招失利而焦虑的上海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准毕业生,如今已手握这家名企正式录用通知,成为同班同学中首批“上岸”的幸运儿

顾筱雯(右)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

在今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24.6万人的就业季,顾筱雯的顺利就业,也是闵行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从社区就业服务站的精准对接,到“政企校”联动的实训模式,再到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闵行正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为高校毕业生群体铺就从校园到职场的“进阶之路”。

家门口的服务站:

就业“红娘”帮助找工作

“去年秋招结束了还没收到offer,当时真的很焦虑。”回忆起半年前的迷茫,顾筱雯仍记忆犹新。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经验不足让她在求职中屡屡碰壁。江川路街道初心驿社区就业服务站——这个嵌入居民生活圈的“就业微枢纽”,成为她求职的转折点

顾筱雯(中)与同批录用学员在初心驿社区就业服务站接受岗前培训

在闵行,社区就业服务站并非简单的信息中转站,而是集政策落地、资源整合于一体的就业服务“枢纽”。立足于“三级社区网络就业服务支持体系”,江川路街道在原有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嵌入就业服务空间,打造了4个社区就业服务站,形成辖区就业服务站点的广覆盖。

工作人员通过日常企业走访,将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实习需求,整合成可视化的“江川乐业热力图”。同时,依托闵行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政策和社区就业服务站载体,提前排摸即将毕业的区域大学生,建立了“毕业生资源库”

顾筱雯就是通过这一机制,去年12月被精准匹配到凯士比泵公司的社会实践岗位。“之前自己也对外投了不少简历,都是行政文员类的岗位,这次公司根据我的专业安排在采购岗位实习,带教老师也很热情,公司对新员工还有职业发展规划!”言语中,顾筱雯有掩饰不住的欣喜。

顾筱雯(中)与同事在一起,公司新员工职业规划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就像‘就业红娘’,一边摸清企业需求,一边了解学生特长,就是让合适的人遇见合适的岗位。”江川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唐羽翮介绍说。

这种“政策+资源”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打破就业市场的信息壁垒。截至2025年,江川路街道已建成了包括凯士比泵公司在内的6家大学生实践基地,其中凯士比泵公司今年招录11名实践学员,包括顾筱雯在内的3人已签订三方协议;田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招录5人,1人即将达成就业意向。数据背后,是“实践—培养—就业”全链条就业服务的生动实践。

新建的碧江社区就业服务站组织招聘面试活动

在七宝镇,“15分钟就业服务圈”更展现出立体的服务维度,社区就业服务站建立于“园门口”“家门口”和“景门口”,不仅提供岗位推荐,更配套简历优化、模拟面试等“增值服务”。

张岩(化名)是七宝镇吴宝社区就业服务站服务成功的第一位应届高校毕业生,他对此深有感触:“第一次投简历时,我的简历格式混乱、重点不清,服务站老师帮我修改后,马上收到了面试通知。”这种“一站式”服务,让大学生足不出社区,就能完成从求职准备到岗位匹配的全流程。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闵行将在45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中推进“技能加油站”特色站点建设,将电工、育婴员等技能培训下沉到社区,从“就业服务”向“职业成长”延伸,形成“培训促就业、就业带培训”的良性循环。

开辟“实战课堂”提前适应职场

在近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莘庄工业区组织的23家企业与近500名2026届毕业生面对面交流。与传统校招不同的是,这里更像是一场“实训成果展”——许多学生早已通过实习与企业建立深度连接,夏应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2025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夏应天去年7月就进入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实习,如今即将正式入职。回顾实习经历,他用“实战课堂”来形容:“在学校学的是理论,到企业后直接参与生产线改造,还考出了电工证,这种成长是课本给不了的。”

莘庄工业区的探索,源自对“人岗错位”痛点的破解。以往企业校招时,常发现学生就业预期与岗位需求存在落差,于是莘庄工业区组建人才服务团队,将工作重心前移至实习阶段。通过动员企业提供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毕业前有1年时间适应职场,实现“实习即实战、毕业即就业”

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连续3年参与校企合作,近20名东海学子入职后成长为技术骨干,人力资源部经理许冰感慨:“实习让我们有足够时间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学生也能真正了解企业需求,这种双向选择更高效。”

实际上,校企合作在闵行早已超越简单的实习招聘,走向了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去年9月,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鲸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深度校企合作,学校将按照专业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招生人数,“订单式”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则以“工学结合”形式安排学生参观、课程实习,实习结束后,凡经双方考核合格并取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证书者,即可与公司签订劳动就业合同。

对于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还有利于企业稳岗拓岗,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面对今年上海24.6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考”,闵行更打出政策、服务、招聘“组合拳”,以精准滴灌的方式,为青年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近日,“就业无忧,政策先行”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宣讲活动走进上海戏剧学院。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及浦锦街道“娘家人”服务团队以鲜活案例解读创业补贴、贷款政策,让抽象的文字条款转化为可操作的“创业指南”,不少学生当场表示“对创业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正持续释放效能。自2024年起,闵行已累计发放企业吸纳重点群体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及扩岗补助超6000万元,惠及2.3万余人次。“免申即享”模式,让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须申请,就能直接享受政策红利。凯士比泵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尤姜坦言:“政府补贴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也增强了企业招聘信心。”2025年,该公司通过社会实践机制提前锁定3名毕业生,“储备式招聘”逐渐成为企业用工新思路。

提升服务精准度上,闵行首创的“大学生就业接力跑计划”成效显著。针对大学生毕业前、毕业期、毕业后三个阶段,分别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对接、就业技能强化、跟踪服务等“三棒”帮扶。顾筱雯便是受益者之一,她在毕业前经社区服务站推荐,进入凯士比泵公司实习,并凭借出色表现顺利转正,完成了从“求职焦虑者”到“职场新人”的蜕变。今年,闵行升级推出“大学生就业接力跑计划2.0”,以“易职+”为核心,将通过品牌化、数字化、社区化三大路径,进一步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为拓宽就业渠道,闵行还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招聘网络。线下开展春季专项行动、校园招聘会等,线上借助“易就业”平台、直播带岗等形式举办各类招聘活动,累计组织3757家次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5万余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手里有热乎乎的饭碗,比什么都重要。”闵行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让更多年轻人在就业路上收获“稳稳的幸福”。

记者:覃丛丛

封面由AI生成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曰闵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