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擘画乡村共富新路径!环县探索“产业+非遗+生态”高质量发展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8:18 2

摘要:当现代农业遇上文旅创意,当乡土文化碰撞旅游经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环县正以农文旅融合为笔,深入挖掘文旅内涵潜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谋划,通过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体验、非遗传承等多元路径,实现群众增收、乡风焕新、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出一幅

环县城东塬村美丽乡村一瞥。

当现代农业遇上文旅创意,当乡土文化碰撞旅游经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环县正以农文旅融合为笔,深入挖掘文旅内涵潜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谋划,通过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体验、非遗传承等多元路径,实现群众增收、乡风焕新、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农业筑基:以产业振兴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

番茄红、黄瓜翠、甜瓜香,在木钵镇关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50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这些大棚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更是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聚宝棚”。如今,关营村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自然条件,以“群众富、集体强”为两大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建立四项联动机制,培育“羊+瓜果菜菌游”六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助力。“我们的大棚搭载了‘大棚小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种植环境的精准调控。”关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技术人员漫博一边说一边在手机上远程实时监测和调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指标,使种植环境实现智能化管理,确保蔬菜“健康成长”。

木钵镇关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俯瞰。

“这些新技术不仅让我们的蔬菜品质更优、产量更高,更重要的是让农业生产变得智能化、精准化。”木钵镇党委副书记刘兴龙说,水肥一体化滴灌、矮化密植栽培、农情监测等农业技术落地生根,既保证了百姓的“菜篮子”丰富新鲜,也带动了村民增收,农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而是融合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近年来,环县全面落实《庆阳市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环县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洪德镇耿塬畔村、木钵镇关营村、八珠乡八珠塬村、毛井镇红土咀村4个特色村示范引领作用,完善17个特色村的交通道路、游客服务、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了集种植、采摘、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满足游客不同的体验需求,使农文旅融合成为这片土地新的“致富密码”。

文化铸魂:让非遗“活”起来、乡村“潮”起来

在今年的“五一”假期,曾经毫不起眼的小村庄庄子峁,如今华丽蜕变,以全新面貌迎接八方游客,成为游客追寻乡愁的热门打卡地。踏入庄子峁,浓郁的乡土烟火气扑面而来,游客或沉浸于非遗文化的魅力,或细细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或在网红景点打卡留念……处处洋溢着热闹的氛围。

小村庄“大流量”,在庄子峁生态农庄,手工豆腐坊、石磨辣椒面、油果果等特色美食与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引来无数游客品尝购买。如今,庄子峁已蝶变为集农耕文化传承、非遗体验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更获评“甘肃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借鉴庄子峁生态农庄成功经验,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农家景、享农家趣、购农家货”为思路,环县探索发展“农业+文旅+生态”融合发展模式,发掘、培育一批有情怀、有影响力的乡村能人,支持各村发展民间手工艺术作坊,通过“直播带货+研学体验”的方式,发展黄酒、手工豆腐等“五小产业”,覆盖农户2000余户,户均增收3850元,形成了乡村发展新业态、新格局。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学用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环县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向村内延伸,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乡村幼儿园等民生设施一应俱全,各种活动精彩纷呈——庄子峁生态农庄的“村晚”联欢活动;环州故城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非遗展示、文博展览等多项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皮影剧目展演;皮影书签、台历、灯具等文创产品;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持续扮靓“古色环州”“民俗环县”“中国羊谷”招牌。

环县还配齐环州故城沙场风云片区大型游乐设施、民宿酒店基础设施,编创环州大剧院室内大型实景演艺剧目,推出非遗文化展演、穿越互动剧目等,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艺展演秀、科技与文化相碰撞的无人机表演秀、道情与皮影相融合的活态非遗秀、绿色食材与特色烹饪相邂逅的美食体验、线上与线下相衔接的农特产品展销等,让每一位游客拥有“一步一景致、一城一风情”的沉浸式体验,使各地游客游览环州风韵、畅享美好时光。随着景区业态的不断丰富,旅游收入也持续增加,依托黄土风情打造的特色民宿也成为游客体验“诗意栖居”的热门选择,入住率达90%,仅今年5月1日当天,环州故城景区单日游客峰值达3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消费超3000万元。

旅游赋能:田园变景区、农房变民宿

庄子峁生态农庄共享菜园。

清晨的环州故城,晨曦为城墙披上金纱,骑行爱好者整装待发;中午的庄子峁农家乐小院,游客伴着轻音乐品尝农家饭菜;傍晚的关营村星空营地,年轻人围着火炉吃烧烤……如今的环县,正成为周边城市的“微度假”目的地。

红色游、民俗游、美食游、避暑游、边塞游、草原游、乡村游“七大特色旅游品牌”使环县持续融入陕甘宁大旅游经济圈。近年来,环县充分发挥环州故城平台作用,依托东老爷山、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庄子峁生态农庄、杨胡套子草原等景区资源优势,加强了与周边景区的合作联动,构建起周边区域旅游联合体。

环州故城景区游人如织。

“不仅景色美,服务更贴心!”来自西安的游客蔺晓媛女士和家人已经是第二次来环县,对环州故城的志愿服务赞不绝口。如今,环县旅游热度增幅显著,与近年来环县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的深耕细作密不可分。畅通旅游交通路网,景区周边路网全面优化,设立高铁站直达环州故城公交线路,实现“高铁+公交”无缝衔接;实行免费停车、免费乘坐公交、外地车辆轻微违法“只警示不处罚”等多项优惠措施,提高了“行”的便捷,让游客“行之顺心”;合理串联县内及周边省市旅游景点,打造红色游、民俗游、乡村游等旅游精品线路,积极融入西安、银川大旅游圈,提升“游”的品质;坚持“无门票、沉浸式”景区模式,配套杂技、演艺、儿童游乐、划船、滑冰等娱乐项目,丰富“娱”的体验,全力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激发旅游消费市场活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农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元素的协同发展,让传统资源产生“化学反应”,真正实现“让土地长出金元宝,让文化变成摇钱树,让农民捧上金饭碗”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截至5月6日,全县共接待游客193.72万人,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综合花费10.85亿元,同比增长98%。仅“五一”黄金周,全县共接待游客55.54万人,同比增长9.97%,实现旅游综合花费3.2亿元,同比增长91.43%。(作者:史珊)

环州故城景区夜景。

来源:掌中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