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交易额超过公司市值 附属公司四连20cm涨停 三生制药靠的是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5:25 2

摘要:公司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SSGJ-707的全球授权协议,光首付款就达到12.5美元,总交易额更是达到60.5亿美元,也就是约437亿人民币。

海闻社观察 一鸣惊人。

5月20日,港股三生制药一则公告,一下子惊呆了整个市场:

公司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SSGJ-707的全球授权协议,光首付款就达到12.5美元,总交易额更是达到60.5亿美元,也就是约437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级别呢?

此前在业内石破天惊的两笔授权,康方依沃西单抗和礼新医药 LM-299,产生的交易额都没这次高。甚至三生制药在港股的上市公司主体,市值都还比这个数字低一点。

受此影响,三生制药股价单日飙涨32%,其A股附属公司三生国健更连续四日斩获20cm涨停,市值单周暴涨超百亿。

作为国际化布局非常早的企业,三生制药已经低调了好久。

32年前,三生制药就成立了,主要研究重组蛋白类药物。到2005年,公司研发出了全球首个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药物特比澳,这是三生制药震撼业界。但此后,三生就开始了相对按部就班的资本化、卖药、继续研发,在业内声量并没有很大。

2007年,三生制药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最早在海外实现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

2015年,从纳斯达克私有化的三生制药选择在港交所再次上市,比大多数国内同行都早。

资本化的过程中,三生制药也在逐步推进产品的全球扩张。此次交易前,包括特比澳、益比奥、益赛普等产品均已实现对海外的出口,尿酸酶药物产线有望今年通过FDA的审计,实现对美国市场的出口。

从港股上市以来,三生制药的收入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16.7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1.08亿元。这个业绩高度依赖于核心产品特比澳,去年特比澳的销售额仍高达50.62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5.6%。

但特比澳已经是一款有10年历史的老产品了,老产品的命运往往是在未来被更突破性的品种取代,市场也因此对三生制药的前景相对保守。

而且,由于过去相对激进的收购,三生制药积累了大额商誉,截至2024年末,公司的商誉高达42.53亿元。三生制药的资金流也其实相对紧缩,去年三生制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42亿元,需要加上定期存款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才能应对公司的短期借款。

此次BD交易带来的首付款,可以说让公司的资金轮转,顺畅很多。

所谓BD交易,就是药企通过业务发展 Business Development,例如技术许可、合作、并购等,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的交易。

此次交易的核心标的SSGJ-707,是一款靶向PD-1/VEGF的双抗药物。临床数据显示,其单药治疗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缓解率(ORR)达70.8%,疾病控制率(DCR)100%;联合化疗时,鳞状与非鳞状NSCLC的ORR分别达81.3%和58.3%,剂量仅为同类药物康方依沃西的一半。

从结构设计看,SSGJ-707采用对称式“2+2”构型,利用共同轻链技术避免错配,同时通过CHO细胞高效表达,杂质率低、生产成本优势显著。其Fc段设计摒弃ADCC/CDC效应,安全性优于传统PD-1单抗。

这也是为什么,辉瑞没有选择康方,而拥抱了三生的方案。

本次交易并不是一场一锤子买卖。

根据目前公布的交易内容,协议生效后,三生将直接先将 12.5 亿美元踏踏实实地收入囊中,同时,辉瑞将认购三生制药价值 1 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显然,这是为了后续的合作做铺垫。

随着药品的继续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在交易双方约定好的特定里程碑事件发生或完成之后,三生还将收到最高 48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在正式上市销售后,三生还将根据授权地区的产品销售额,收取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同时,三生制药及附属子公司沈阳三生将保留该药在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辉瑞保留通过支付额外付款获得在中国大陆商业化许可产品的选择权。

三生制药的爆发并非孤例。今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亿美元,逼近2023年全年水平。PD-1/VEGF双抗赛道已成MNC“军备竞赛”焦点:康方依沃西(84亿美元)、礼新LM-299(48亿美元)、普米斯PM8002(24亿美元)等交易频现,全球TOP10药企半数入局。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2025-2030年全球双抗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其中PD-1/VEGF双抗占比超30%。随着K药专利悬崖逼近、ADC联合疗法兴起,中国药企凭借靶点创新与临床效率,正从跟跑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三生生物等PD-1玩家可以高枕无忧。

过去火热的PD-1单抗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凭借更高的客观缓解率和更持久的疗效持续时间,PD-1双抗产品正展现出更广阔的潜力。

这种肉眼可见的潜力,让全球的头部药企都在积极押注,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康方生物的依沃西作为全球首个头对头击败K药的PD-1/VEGF双抗,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取得了明确的先发优势。相较之下,SSGJ-707尚未完成III期关键性注册临床,亦未开展与现有标准疗法如K药的头对头试验,因此硬数据还有待观察。

虽然后发产品往往相对先发产品有所改进,但这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SSGJ-707如果不具备重大差异,并不能产生断代性的差异,并不一定能在后续的销售上取得比依沃西更大的成功。

三生制药的逆袭,印证了中国创新药从“青苗贱卖”到“全球定价”的质变。但想要三生制药想要摆脱一药独大的困局,可能也并不一定能一次实现。

来源:海闻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