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麾下的王牌大将,李世民都十分忌惮,却被一神婆给忽悠死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02:31 1

摘要:罗艺这人,绝对不是个小角色。他生在588年,湖北襄阳人,后来跟着家里搬到陕西咸阳。他的老爹罗荣在隋朝当过左监门将军,管着宫门的守卫,家里底子挺硬。罗艺从小就练武,十八般兵器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擅长射箭和耍槊。据《旧唐书》里说,他“勇于攻战,善用槊”,这说明他打仗

罗艺是谁?从隋朝打到唐朝的猛人

罗艺这人,绝对不是个小角色。他生在588年,湖北襄阳人,后来跟着家里搬到陕西咸阳。他的老爹罗荣在隋朝当过左监门将军,管着宫门的守卫,家里底子挺硬。罗艺从小就练武,十八般兵器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擅长射箭和耍槊。据《旧唐书》里说,他“勇于攻战,善用槊”,这说明他打仗不是靠蛮力,而是真有技术。不过这人性格有点问题,刚愎自用还狡黠,做事果断但不怎么仁义,容易得罪人。

隋炀帝在位的时候,罗艺就开始崭露头角。612年,隋炀帝征高句丽,罗艺被封为虎贲郎将,负责督军北平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北迁安一带。他手底下管着军队,纪律抓得严,打仗也有一套,可惜脾气太臭,跟上司李景关系闹得很僵。他甚至还诬告过李景谋反,虽然没成功,但这事儿已经能看出他心眼儿多,手段也不软。

到了隋末,天下乱成一锅粥,各地起义军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罗艺当时在涿郡,也就是北京西南那块儿,地盘富得流油,粮仓满满,谁都想抢。他带着部队四处平叛,愣是把乱军打得找不着北。当地留守的官儿们,像赵十住这些人,根本压不住阵,罗艺一看机会来了,直接回师把郡丞抓了,震慑住所有人。接着他打开粮仓救济老百姓,把府库里的钱分给军民,硬是把人心给收服了。趁着这股东风,他自封为幽州总管,管着幽州和营州,成了北方一个响当当的割据势力。

618年,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派人来招降罗艺。罗艺二话不说,把使者砍了,还为隋炀帝办了三天丧礼,摆出一副忠义的样子。面对窦建德、高开道这些军阀的拉拢,他掂量了一下,觉得李渊在关中起兵,背后有关陇集团撑腰,民心所向,跟着他混更有前途。于是到了620年,也就是唐武德三年,他带着地盘和部队投靠了唐朝。李渊高兴得不得了,封他为燕王,还赐姓李,改名叫李艺,让他继续管着幽州的兵权。

投唐之后,罗艺没闲着。他带着部队帮唐朝平窦建德,从开战到搞定也就一百多天,效率高得吓人。622年,他又跟着打刘黑闼,攻破刘十善的军队,杀了八千多人,战功一个接一个。后来他被调到长安当左翊卫大将军,负责宫廷守卫。这时候他有点飘了,觉得自己功劳大,谁都瞧不上,甚至还动手打过李世民的亲信,气得李渊差点收拾他。不过看在他战功多的份上,最后还是放了他一马。

突厥那会儿老来边境闹腾,罗艺的名声在北边传得挺响,突厥人都怕他。李渊就派他带着天节军去泾州,也就是甘肃泾川那块儿,专门防突厥。罗艺在幽州的时候,把当地治理得服服帖帖,给唐朝稳住了北方的大后方。他打仗的本事没得说,可惜性格太硬,树敌太多,这也给他后来的麻烦埋了伏笔。

李建成的人,李世民的刺儿头,神婆的“神助攻”

唐朝刚立起来没多久,内部就乱了套。李建成是太子,李世民是秦王,俩兄弟为了皇位掐得不可开交。罗艺这时候地位挺尴尬,他手握幽州的兵权,又是个能打的猛将,谁都想拉拢他。他最后站了李建成这边,一来是因为李建成是嫡长子,名正言顺,二来是李世民功劳太大,威胁不小,罗艺觉得跟着太子混更稳当。

622年打刘黑闼的时候,罗艺跟李建成一块儿上阵,带着部队冲锋陷阵,打得敌军没脾气。这仗打完,他跟李建成的关系更铁了,成了太子阵营里的核心人物。他心里清楚,李世民的战功没人比得上,要是让他当了皇帝,李建成这帮人估计都没好果子吃。据《旧唐书》记载,罗艺还给李建成出过主意,说直接带兵杀进秦王府,把李世民和他的手下全干掉,永绝后患。这想法够狠,也能看出他对李建成的忠心和对李世民的敌意。

李世民为啥忌惮罗艺?很简单,这家伙手里有兵,而且打仗厉害。幽州那块儿是北方重镇,罗艺要是跟李建成联手,李世民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再加上罗艺这人脾气大,干事儿不留情面,连李世民的亲信都敢揍,双方早就结下梁子。李渊为了不让兄弟俩撕得太狠,把罗艺调到泾州防突厥,其实也是变相保住李世民。

到了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在长安玄武门埋伏,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月后自己当了皇帝。罗艺听到这消息,吓得够呛。他跟李建成走得近,手下好多都是太子的旧部,李世民上台后大肆清洗,罗艺这帮老伙计死的死贬的贬,他自己也觉得大祸临头。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罗艺的老婆孟氏迷信得很,请了个神婆来家里算命。神婆掐指一算,说孟氏有“凤仪之相”,将来能当天下之母。这话的意思不就是罗艺能当皇帝吗?孟氏一听乐坏了,赶紧把神婆拉去见罗艺。罗艺本来就憋着一肚子火,觉得自己当年在幽州多威风,现在却得看李世民的脸色,这神婆一忽悠,他心里那点野心彻底炸了。

其实叛乱这事儿,不光是神婆那几句话。罗艺怕李世民收拾他,手下被清算得差不多了,再加上他本来就咽不下这口气,神婆不过是点了一把火。他琢磨着,自己手里还有兵,突厥那边也蠢蠢欲动,不如趁乱干一票大的。于是到了627年,也就是贞观元年,他假装奉旨进京,带着部队南下占了豳州,想着自立为王,甚至称帝。可惜他这人太独,没几个人真心跟他干,军心不稳,叛乱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栽。

叛乱失败,部下背刺,结局惨淡

李世民听说罗艺反了,气得拍桌子,马上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兵去收拾他。唐军来得快,罗艺的部队压根儿扛不住。他打仗是有一手,可惜手下人不齐心,仗打得乱七八糟。在豳州城外,唐军把他围得死死的,他亲自上阵杀敌,想突围出去,可唐军的箭跟下雨似的,部队伤亡一大片。

最后在宁州乌氏驿,也就是宁夏固原东南那块儿,罗艺的军队彻底被困住了。他自己也受了重伤,手下人跑的跑散的散,眼看没戏了,他想逃到突厥去混口饭吃。他带着几百残兵,顶着冷风往西北跑。可这时候,他手下人看他大势已去,干脆反水了。有一天晚上,在甘肃乌氏扎营的时候,部下趁黑摸进来,把他杀了,割下脑袋献给唐军。

李世民拿到罗艺的首级,下令挂在长安街头示众,警告那些还想闹腾的人。他弟弟罗寿,当时在利州当都督,也因为连坐被砍了。孟氏和那个神婆李氏,因为煽动叛乱一块儿被处死。罗艺这事儿虽然没撼动唐朝的根基,但也让李世民看清了玄武门之变后内部还没收拾干净。他靠着雷厉风行平叛,稳住了皇位,后来才有了“贞观之治”。

《旧唐书》里说罗艺“艺性桀黠”,投唐立了大功,却因为信了妖言反叛,落得个善始不能善终的下场。《新唐书》也说他“刚愎不仁”,打仗厉害,可惜性格太差。这话说得挺实在,罗艺这人能力没问题,但迷信加上野心太大,把自己给坑了。他的故事后来成了个教训,功劳再大也得看清形势,别瞎听忽悠。

罗艺这辈子,从隋朝的一个小将混到唐朝的大将,又从割据一方的军阀变成叛乱的罪人,起起落落跟过山车似的。他给唐朝打过不少硬仗,可惜卷进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又被神婆忽悠得头脑发热,最后把自己搭了进去。

来源:足智多谋的史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