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因为她年轻守寡的凄凉,而是因为她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夜夜被“鬼压床”。
江南水乡,有座古镇名叫柳溪,镇上民风淳朴,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祥和之景。
但近来,镇东头那户姓李的人家,却笼罩上了一层说不出的阴霾。
李家寡妇,李婉娘,自打半年前丈夫出海未归,便成了邻里间议论纷纷的对象。
不是因为她年轻守寡的凄凉,而是因为她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夜夜被“鬼压床”。
这李婉娘,生得一副好相貌,眉如远山含黛,眼似秋水盈盈,性格温婉,待人接物皆是和气生财。
丈夫在世时,两人恩爱有加,是镇上人人羡慕的一对。
可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出海捕鱼,遇上了风暴,从此音讯全无,只留下一座空宅和无尽的思念给李婉娘。
起初,李婉娘只是偶尔提及梦中似有重物压身,醒来后浑身无力,心中虽惊却也未往别处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鬼压床”竟成了常态,夜夜如此,让她精神日渐萎靡,面容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更奇的是,半年后,李婉娘的肚子竟渐渐隆起,如同怀胎数月,这在镇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你说这婉娘,是不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张大婶一边在河边洗衣服,一边压低声音对王二婶说。
“可不是嘛,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说有孕就有孕了?
她男人都走了大半年了。”王二婶也是一脸疑惑,手里的棒槌敲打得更响了。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整个柳溪镇都知道了李婉娘的“奇事”。
有人同情,有人猜疑,更有那好事之徒,暗地里指指点点,让李婉娘的日子更加难熬。
这天傍晚,夕阳如血,洒在柳溪河上,波光粼粼。
李婉娘坐在自家门槛上,望着远方发呆,眼中满是无助与绝望。
就在这时,一位衣着朴素,手持拐杖的老妪缓缓走来,她便是镇上人称“神婆”的刘婆婆。
“婉娘啊,老身听说你近日来颇为难安,特来瞧瞧。”刘婆婆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李婉娘抬头,见是刘婆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起身相迎,将近日来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刘婆婆听后,眉头紧锁,围着李婉娘转了几圈,嘴里念念有词,最后停在了她的腹部,轻轻拍了拍。
“婉娘,你且随我来,此事非同小可。”刘婆婆神色凝重,拉着李婉娘的手,穿过曲折的小巷,来到了自己那间布满神秘符箓的小屋。
屋内昏暗,只有几盏油灯摇曳,照亮了一角。
刘婆婆从柜中取出一个古老的铜镜,对着李婉娘的脸照了又照,镜中映出的不只是她的面容,似乎还有另一层模糊的影子在游走。
“果然……”刘婆婆叹了口气,转身从墙上取下一幅泛黄的画卷,缓缓展开。
画中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纸人,穿着新郎官的衣裳,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与李婉娘梦中的“重物”竟有几分相似。
“婉娘,你可曾见过这纸人?”刘婆婆问道。
李婉娘仔细端详,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她颤抖着声音说:“这……这是我丈夫出海前,为了求平安,我在镇上纸扎铺请人扎的替身,本想烧了祈福,却因一时心软,留了下来……”
刘婆婆闻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问题就出在这纸人上。
它沾染了邪祟之气,又因你心怀不舍,未能及时焚烧,导致邪灵附身,夜夜纠缠于你。
而那‘孕相’,实则是邪气积聚所致,非真孕也。”
听到这里,李婉娘吓得脸色苍白,连忙求助于刘婆婆:“婆婆,那我该怎么办?
请您一定要救救我!”
刘婆婆沉思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包香灰和几张符纸,递给李婉娘:“今夜子时,你独自一人,将纸人置于院中,点燃这包香灰绕其三周,再贴上这些符纸,最后一把火烧了它。
记住,心无杂念,方能破除邪祟。”
李婉娘接过东西,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夜幕降临,她按照刘婆婆的吩咐,一步步操作,心中既有恐惧也有解脱的期待。
当纸人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一刻,她仿佛听到了一声凄厉的哀嚎,随后,一股清凉之气自心底升起,多年的压抑与恐惧一扫而空。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李婉娘的房间时,她李婉娘缓缓睁开眼,窗外鸟鸣声声,清脆悦耳,仿佛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
她坐起身,摸了摸自己平坦的小腹,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释然。
那股缠绕她半年之久的沉重感,真的随着昨夜那场火,烟消云散了。
她穿上衣裳,走出房门,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心情大好。
李婉娘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心中暗自决定,要从头开始,好好生活,不再被过去的阴影所困。
镇上的人们见李婉娘突然恢复了往日的神采,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是神婆刘婆婆显灵,有的则说是李婉娘自己想开了,总之,大家都为她的转变感到高兴。
李婉娘也不避讳,偶尔遇到邻里询问,便笑着回答:“是啊,多亏了刘婆婆帮忙,我现在好得很。”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又是数月过去。
李婉娘不仅身体恢复了健康,还学会了编织手艺,用自家院里的竹子编出各种精美的篮子、筐子,拿到集市上去卖,生意竟出奇地好。
她的勤劳与智慧,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与喜爱,柳溪镇的人们逐渐忘记了那些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只记得这个坚强乐观的女子。
然而,就在李婉娘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在河边清洗编好的竹器,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方走来,那正是她失踪已久的丈夫,李明远。
李明远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中闪烁着归家的喜悦。
原来,他在海上遭遇了海盗,被掳去做了苦力,几经周折才逃了出来,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了柳溪镇。
当他听说家中发生的种种变故,尤其是关于李婉娘的“奇事”,心中充满了愧疚与心疼。
夫妻俩在河边重逢,相拥而泣,仿佛要将这半年的思念与担忧都化作泪水流尽。
李明远紧紧握着李婉娘的手,承诺以后再也不离开她,要一起面对未来的风雨。
消息传开,柳溪镇再次沸腾了。
人们纷纷感叹命运的奇妙,也为李婉娘夫妇的重逢感到由衷的高兴。
刘婆婆听闻此事,也是微微一笑,喃喃自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从此,李婉娘和李明远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他们一起经营着小小的竹器店,生意越做越大,还收养了几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手艺,成为了镇上人人称颂的好心人。
而关于李婉娘“被鬼压床,半年后肚子变大”的离奇故事,也逐渐被时间淡忘,成为了柳溪镇老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每当提起,总会带着几分神秘与感慨。
但李婉娘知道,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她更珍惜的是现在,是与丈夫、孩子们共同度过的每一个平凡而又温馨的日子。
她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从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岁月悠悠,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暖花开。
柳溪镇依旧小桥流水,古色古香,而李婉娘的故事,就像那流淌的河水一样,静静地滋养着这片土地,激励着每一个听到它的人,去相信善良、勇敢与希望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故事的水乡,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而李婉娘的故事,无疑是其中最温暖、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李婉娘与李明远重逢后,日子过得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夫妻俩不仅把竹器店经营得有声有色,还成了镇上有名的慈善家,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李婉娘的心胸越来越宽广,仿佛能装下整个柳溪镇的风雨与阳光。
但好景不长,平静的生活再次泛起了涟漪。
这天,镇上的张屠夫突然跑来,神色慌张地告诉李婉娘,他在河边发现了一具浮尸,衣着打扮与当年掳走李明远的海盗极为相似。
李婉娘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拉着李明远赶往河边。
到了地方一看,那尸体虽已面目全非,但身上的衣物和随身的物件确实与海盗有关。
李明远眉头紧锁,心中虽有疑惑,但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于是,夫妻俩决定联手调查这起事件。
他们先是找到了当年与李明远一同出海的渔民,询问是否有人知道海盗的下落或是近期有什么异常。
经过一番打听,还真让他们找到了线索——原来,那些海盗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隐藏在了柳溪镇附近的一个秘密据点,继续为非作歹。
得知真相后,李婉娘和李明远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决定为民除害。
他们联合了镇上的青壮年,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趁着夜色突袭了海盗的据点。
经过一番激战,海盗们被一网打尽,柳溪镇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这场胜利不仅让李婉娘夫妇在镇上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守护家园的决心。
他们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不仅仅来源于个人的小日子,更在于能够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做些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婉娘和李明远的故事在柳溪镇乃至更远的地方传为佳话。
人们都说,他们是上天派来的守护神,用智慧和勇气保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而李婉娘,更是从一个普通的寡妇,成长为了镇上的巾帼英雄,她的名字被永远地刻在了柳溪镇的历史长河中。
然而,对于李婉娘来说,这些荣誉和赞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她最在乎的,还是与李明远相守的每一个平凡日子。
每当夕阳西下,两人便会手牵手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规划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明远啊,你说咱们这辈子能这么安稳地过下去,是不是因为当初我烧了那个纸人,把邪祟都赶走了?”李婉娘笑着问李明远。
李明远也笑了,他轻轻刮了刮李婉娘的鼻子,宠溺地说:“傻丫头,哪有什么邪祟不邪祟的。
咱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咱俩的心齐、劲儿往一处使。
还有啊,别忘了刘婆婆的指点,那也是咱们的贵人。”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向前走去。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
在他们的身后,是柳溪镇那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街巷,每一块石板、每一面墙壁都见证着这对夫妻的不懈努力与深深爱意。
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李婉娘和李明远的故事始终被后人传颂着。
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勇气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责任与担当的传奇。
在柳溪镇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过去的温暖与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梦想。
来源:初心yjj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