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哈哈代工风波看老牌企业转型公关之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14:01 1

摘要:最近,不少网友发现自己买的娃哈哈纯净水是今麦郎生产的,于是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表示很疑惑。5月14日,相关媒体联系了娃哈哈集团,客服回应说,通过正规渠道买的娃哈哈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可以放心喝。

文/豆瑞超 郭美杉公关世界杂志社

(图源:网络)

最近,不少网友发现自己买的娃哈哈纯净水是今麦郎生产的,于是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表示很疑惑。5月14日,相关媒体联系了娃哈哈集团,客服回应说,通过正规渠道买的娃哈哈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可以放心喝。

此回应一出又再次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娃哈哈客服回应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等话题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5月15日上午,娃哈哈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份《关于娃哈哈纯净水委托代工相关情况的声明》,解释了娃哈哈纯净水委托代工的相关情况。

(图源:微博截图)

回顾2025年,娃哈哈经历了年终奖缩水争议、商标转让纠纷、工厂停工引发的员工维权,再到这次的今麦郎代工事件,宗馥莉接手一年后,娃哈哈似乎频繁陷入舆论漩涡。这家承载国民情怀的老牌企业,正经历从“宗庆后时代”向“新管理时代”的剧烈转型。

事件回顾

5月15日,针对网络上的质疑,集团正式发布声明,公司和今麦郎确存在委托代工关系,代工期间娃哈哈自查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自2025年4月起,已终止与相关代工方的合作。《声明》还表示,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娃哈哈纯净水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及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标准,请消费者放心选购。未来,娃哈哈将始终坚持自有生产模式,通过更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全方位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产品。

(图源:娃哈哈微博)

据@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代工合作是因为2023年瓶装水市场需求激增导致的产能缺口,代工周期不到一年。今麦郎高层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其生产线为娃哈哈代工生产了超过12亿瓶产品,合作延续至今年5月正式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对代工期间质量问题的表述存在差异,今麦郎方面称严格遵循委托方标准,而娃哈哈声明则指出曾发现个别检测不达标情况。

代工引发信任危机,回应模糊加剧质疑

作为深耕市场三十余年的国民品牌,娃哈哈纯净水“实验室级品质”的公众认知与代工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舆情监测显示,争议焦点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引发了舆论对品牌价值与性价比的讨论。有网民表示,一直信赖娃哈哈品牌,认为其产品是品质的象征,没想到是由今麦郎代工生产的,感觉被娃哈哈“背刺”了。还有部分网民表示,既然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价格还更高,不如直接去买今麦郎。

其次是对于娃哈哈现有品控体系和产品质量表示担忧。社交媒体也涌现出了大量“瓶身变软”“口感差异”等用户体验反馈。此外,此次事件也引发舆论对于娃哈哈此前发生的商标转让存疑、多地工厂停工停产、员工集体维权频发等诸多敏感问题的讨论。

危机应对暴露企业公关短板

从舆情处置效果来看,企业响应机制存在明显改进空间。早在2024年已有消费者提出代工质疑,但官方迟至合作终止月余后才作系统回应,错过最佳澄清时机。声明内容侧重合作终止决定,对舆论关切的检测标准统一性、问题产品追溯机制等实质问题未作充分说明,导致二次舆情发酵。这种被动式应对,折射出企业对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视不足。

老牌企业的转型必修课

代工模式在快消领域虽属常态,但此次风波揭示出特殊警示:当品牌价值与品质承诺深度绑定时,任何生产环节的变更都需谨慎对待。对于具有国民认知度的老牌企业,建议建立三重保障机制:

1. 透明度建设:建立分级信息披露制度,对可能影响消费者认知的合作变动进行预先说明

2. 质量共管体系:构建覆盖代工全流程的数字化监控网络,实现质量数据实时共享

3. 舆情响应矩阵:组建跨部门应急小组,设置舆情预警-研判-响应标准化流程

此次事件不仅是个案处理能力的考验,更为整个食品饮料行业敲响警钟。在市场竞争与产能调配的动态平衡中,如何维系消费者对“看得见的质量”与“看不见的生产”之间的信任纽带,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来源:公关世界杂志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