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23日讯(记者 张玲 翁任莹)2024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各单元奖项揭晓,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左韬、姚远凭借《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荣获纪录片类最佳导演。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23日讯(记者 张玲 翁任莹)2024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各单元奖项揭晓,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左韬、姚远凭借《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荣获纪录片类最佳导演。
左韬获奖后接受记者专访,他说,深圳是自己的福地,也是自己的半个“家”。每年来深圳参加影像大赛(原深圳青年影像节),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左韬导演特别感谢影像大赛组委会为青年人搭建的这个平台,能够让青年影像工作者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窗口,也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在这里生长,更鼓励创作者们保持热爱,放飞梦想。左韬说:“深圳青年影像大赛评委会主席李亚威是青年人的榜样和引路人,她不仅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导演,更是支持我们青年人创作的灯塔,她照亮着我们,也照亮着许许多多的青年创作者们。她的艺术人生让我们倍感鼓舞,也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去年,也是在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左韬导演以纪录片《牛背上的电站》荣获“青年题材特别作品”奖,今年,收获最佳导演奖是他18年来坚持扎根纪录片创作一线的结果,他感到特别荣幸,也特别开心。
荣获2024深圳青年影像大赛纪录片类最佳导演的左韬(中)。
明星熊猫福宝诞生记
左韬和姚远是一对夫妻档导演,来自四川广播电视台,他俩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纪录片创作工作。左韬写的第一个影片策划就是关于大熊猫的,而姚远的父辈从30多年前就开始参与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因此他们与大熊猫、熊猫的守护者们从多年前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这份真挚的感情是他们创作和深耕大熊猫题材的初心。
《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海报。
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是大熊猫繁育的三大难题。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专家经过多年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也让三难问题不再成为难题。但是这一次,故事发生在旅居韩国的雌性大熊猫华妮身上,同时也发生在全球疫情的特殊时期。左韬介绍,华妮出现发情征兆,韩国方面紧急向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寻求帮助,但当时正值疫情期间,中韩两国专家只能通过云端进行隔空交流,携手帮助大熊猫华妮自然受孕。其后,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充满变数和悬念。在此过程中,中韩两国专家突破重重障碍,最终确保了韩国首只通过自然繁育出生的大熊猫福宝的成功诞生,而华妮和福宝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中韩两国熊猫粉丝们的心。左韬和他的团队适时跟进,用镜头记录了这场跨国大熊猫国际科研合作的传奇故事,同时讲述了很多大熊猫科研保护鲜为人知的“秘密”。
《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分别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韩国爱宝乐园取景。他说,在整个拍摄制作期间,两国摄制团队克服了语言和其他种种困难,采用双维度叙事手法,通过叙事和画面,展现大熊猫保护事业跨国合作、美美与共的主题。该片使用实时监控、采访、倒计时等视听影像手法,揭开华妮产子的全过程。
纪录片《我们的福宝》海报。
2023年的11月27日,作为首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最佳提案项目之一,纪录片《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正式上线播出。哔哩哔哩上线5分钟内,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3000人;当晚纪录片相关话题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第二位;上线15天,微博话题总阅读量破6亿。
2024年12月15日晚,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在江苏南京举行,《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荣获“短片十佳”表彰。此前的9月,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公布入围名单,《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也获得“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提名。在2024年,该片还收获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第四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2023年度四川新闻奖一等奖、2023年四川省网络视听精品传播活动特别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并入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与时代同行”优秀纪录片推介“百佳纪录片”。
2024年11月29日,《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姊妹篇,纪录片提案“守护大熊猫”之《我们的福宝》从7180部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本次,《我们的福宝》将与Discovery探索频道合作,以备受关注的大熊猫“福宝”回归祖国后的适应生活为主线,通过真实记录与深度挖掘,回答回到中国后的“福宝”需要面对什么样的考验和阶段等问题,展现“福宝”在新环境中的成长与变化,以及它与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创作中,导演左韬、姚远坚持着“有感而发、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的理念,用真情实感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底蕴。左韬告诉记者,有文章评论“纪录片《我们的福宝》为中国知名IP国际化传播、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他表示未来希望通过持续深耕熊猫题材纪录片,深入挖掘熊猫IP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结合现代传播技术与手段,采用创新的叙事策略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与相互融合。
《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拍摄工作中。
梦开始的地方
左韬和姚远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线从事纪录片创作工作。他俩在工作中是配合默契的导演搭档,在生活中是情投意合的夫妻。
左韬告诉记者,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先行者,是一座新兴城市,一个圆梦的地方。深圳青年影像大赛是青年创作者的家园,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为了影视创作的共同梦想,在这里尽情地抒发和交流。此前,他们已经三次参加深圳青年影像大赛,今年获得纪录片类最佳导演大奖,左韬兴奋地向记者记述了他们第一次参赛的故事。
左韬导演(左)和姚远导演(右)。
2021年,他们带着纪录片《荣军院里的英雄们》参加第14届深圳青年影像大赛。那部影片讲述3名老兵的故事,他们向来荣军院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宣讲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事迹,影片以此为主线,展现了老兵们“一朝军旅情,毕生写忠诚”,永不停步为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发挥余热的精神风貌。
当时,这部纪录片刚完成不久,也是第一次参加纪录片奖项评比。他俩很忐忑,但也对这部投入了心血的作品满怀期待。最终,这部影片在影像大赛上收获了建党百年单元“评委会特别作品”,团队的小伙伴们都非常高兴,觉得很振奋。之后,这部作品又斩获了第11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奖提名奖、中国外文局2021“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等奖项。
第一次参赛之后,左韬和姚远就感受到深圳的温暖和活力。之后,始终把深圳青年影像大赛作为自己创作进程中想要停靠的港湾,作为梦开始的地方。
《乌蒙四姐弟》的故事
左韬说,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关注青年人的作品,关注青年创作者的成长。每一个在影视艺术道路上追求的前行者,每一个有潜质、有热情、有特点、有梦想的影像从业者都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他们的作品可能还显得稚嫩,有些作品投资很少,显得比较粗糙,但是只要你拿出真诚的作品,有一个好的创意,好的角度,或者有一些闪光点,深圳青年影像大赛都会给你支撑和舞台,助你实现梦想。
于是,2022年,他们带着长纪录片《乌蒙四姐弟》回来了。影片讲述生活在川滇交界的乌蒙山深处、失去父母的四个孤儿的故事。
纪录片《乌蒙四姐弟》拍摄工作中。
他们历时一年跟踪拍摄,完成了这部纪录片,这是一个脱贫攻坚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纪录片拍摄的那一年,四姐弟的家庭充满了变化。高考、中考、升学,四个孩子都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而这个家庭为了摆脱贫困,也需要劳动转型和产业升级。这一年,这个特殊家庭里的每个人都面对着挑战,也孕育着希望。
让左韬和姚远感到欣喜的是,这部影片获得第15届深圳青年影像大赛纪录片类“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对他们坚持拍下去,坚持在影视创作道路上走下去的鼓励和支持。
2023年,他们又回“家”了,这一次带来的是环保类公益类纪录片《牛背上的电站》。这部影片讲述了高原电力人的故事,国网电力工作者们为边远地区牧民解决用电问题,点亮牧民的家,正好契合第16届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和平”“环保”的主题。
纪录片要有情感、有温度
持之以恒地拍摄纪录片的最大驱动力源自他们内心的热爱。左韬说,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信念感。他们希望自己拍摄的题材能够帮助人世间的人穿越困境,希望自己的主角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左韬说:“我们拍摄的作品力求有情感、有温度。我们总是在生命中的一段时间与被拍摄者交织、陪伴、度过。如果说拍摄是记录下别人的故事,那一次次生命的重叠、时间的对冲,就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他希望一代一代的纪录片人能够把时代的故事记录下来,讲下去。
左韬导演在工作中。
左韬永远坚信“内容为王”,拍什么比怎么拍更重要。他说,新的技术手段运用要和故事讲述相匹配、相适应。在片中合理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会为故事增色加分。但是只有技术手段,就停留在视觉展示的层面了,并不能称其为故事、纪录片。
近年来,左韬和姚远多次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优、“五个一工程”奖、 “星光奖”提名奖、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十佳作品”、“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提名奖、中国外文局“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最佳提案奖、中国外文局“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全国一等奖在内的多项重要奖项。
左韬说,纪录片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但不像电影或者电视剧,很难直接用商业数据和经济回报来考量。有时发现一个好题材,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往往因为没有拍摄经费而耽误或者放弃,这个问题可能也困扰着很多优秀的青年创作者。左韬希望深圳青年影像大赛能得到更多的宣传、支持和关注,因为这里是青年创作者们的精神家园,希望这个大家庭越来越好,越办越兴旺。
来源:余香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