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要说说《百家姓》的成书背景了。相传这本书是宋朝初年吴越国的一个文人所写。宋朝的皇帝姓赵,宋太祖叫赵匡胤,赵便是宋朝的国姓。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皇帝名字里的字别人是不允许用的,赵匡胤有个弟弟叫赵匡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为了避哥哥赵匡胤的讳,改名为赵光义。
今天我们讲第一个姓:赵。
《百家姓》排名第一的是赵姓。赵姓名人不少,如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雍,三国名将赵云,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东北抗联的抗日英雄赵一曼……
肯定有人要问:老赵家名人多,咱老王家、老李家、老张姓的名人就不多吗?凭啥他老赵家要排第一。
赵匡胤
这就要说说《百家姓》的成书背景了。相传这本书是宋朝初年吴越国的一个文人所写。宋朝的皇帝姓赵,宋太祖叫赵匡胤,赵便是宋朝的国姓。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皇帝名字里的字别人是不允许用的,赵匡胤有个弟弟叫赵匡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为了避哥哥赵匡胤的讳,改名为赵光义。
在古代,因避皇帝讳,改名改姓这个事再正常不过了。唐朝初年有个大将叫李世绩(原名徐世绩,因功勋卓著被唐高祖赐予国姓“李”),可偏偏碰上了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世”字成了御用的名字了,李世绩只得改叫李绩。唐玄宗李隆基就更狠了,因为“姬”姓跟“基”同音,对不起,以后老姬家就不能姓“姬”了。
所以啊,你别不服,老赵家是凭实力排第一的。不过,哪只赵匡胤,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也心生羡慕,想让老朱家排第一,当即命人新编了《皇明千家姓》。不过令老朱家遗憾的事,《皇明千家姓》的影响力和传唱度远不如北宋初年的《百家姓》。
扯远了,我们接着讲赵姓。“赵”不仅是宋朝国姓,跟秦始皇他们家的嬴姓也有剪不断的历史渊源。
秦始皇嬴政
本文的男一号,就是那个横扫六国、喊出“朕要大秦万世基业”的秦始皇嬴政,其实还有个秘密身份——他也是“赵家人”!这可不是段子,而是藏在历史课本夹缝里的冷知识!
要搞懂这层关系,得先破解先秦姓氏的“加密系统”。在当时,姓和氏可不是一回事!姓是大家族的“总品牌”,用来区分血缘;氏是小家族的“子品牌”,用来区分贵贱。简单说,同一个姓的大家族开枝散叶,不同分支就用不同的氏,但大家还是一家人。
伯益
嬴政的家族姓“嬴”,这个姓能追溯到上古神话时代!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有个后代叫伯益,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从此嬴姓家族开始“创业”。
造父
而“赵”氏的诞生,则和一位“老司机”有关。西周时期,嬴姓家族出了个叫造父的人,他堪称古代版“秋名山车神”,驾车技术出神入化,是周穆王的专属司机。有一次,周穆王在西边游玩得正嗨,突然听说徐国造反。关键时刻,造父飙车绝技上线,驾着八匹骏马,风驰电掣般载着周穆王赶回京城,迅速平定了叛乱。周穆王一高兴,大手一挥,把赵城(今山西洪洞县一带)封给了造父。从此,造父的子孙就以封地为氏,成了“赵氏”。
所以,嬴政的家族是嬴姓里的赵氏分支。按先秦规矩,男子称氏不称姓,严格来说,秦始皇应该叫赵政,而不是“嬴政”!是不是突然觉得历史课本“白读”了?
除了姓氏渊源,嬴政和“赵”还有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老爹子楚早年在赵国当人质,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穷困潦倒。大商人吕不韦发现了子楚这个“潜力股”,不仅资
助他,还把爱妾赵姬送给了他。赵姬为子楚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嬴政。
当时秦赵两国天天掐架,嬴政母子作为“人质家属”,在邯郸受尽白眼和欺负,甚至差点被赵王杀掉。直到9岁那年,在吕不韦的运作下,他们才逃回秦国。这段在赵国的“苦难童年”,不仅让嬴政性格变得冷酷狠辣,也让他和“赵”这个地名、姓氏结下了不解之缘——毕竟,这里承载着他最狼狈又难忘的岁月。
大秦赋
登上王位的嬴政,开启了“统一六国”的疯狂模式。而赵国,作为他的“出生地”兼“童年阴影制造国”,成了重点“关照对象”。公元前236年,秦军大举攻赵,赵国名将李牧拼死抵抗,但架不住秦国使诈,赵王中了反间计杀掉李牧。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赵国灭亡。
更戏剧性的是,嬴政亲自回到邯郸,把当年欺负过他家的人全部坑杀。这场“复仇”,既有对童年屈辱的宣泄,也暗含着复杂的情感——同为嬴姓赵氏的分支,赵国却成了秦国统一路上的绊脚石,这种同宗相残的局面,恐怕连秦始皇自己都五味杂陈。
虽然秦始皇是“嬴姓赵氏”,但随着秦朝灭亡和姓氏制度的演变,后世逐渐习惯用“姓”称呼他为“嬴政”。不过,在一些严谨的历史研究中,称他为“赵政”才是正确打开方式!这场跨越千年的姓氏谜题,不仅藏着秦始皇的隐藏身份,更折射出先秦时期独特的文化密码。下次有人说“秦始皇是赵家人”,别怀疑,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历史冷知识!
完!
百家姓
来源:看下别人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