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部纪实性的、现在进行时的,老板族和打工族双方都必读的宝书。主人公苗楠是一位在小县城国家机关工作了20多个春秋,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半老婆子,但不知是报刊影视看得太多了,还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太刺激了,还是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怕没机会了,总之,她不听人劝地执意要走
这是一部纪实性的、现在进行时的,老板族和打工族双方都必读的宝书。主人公苗楠是一位在小县城国家机关工作了20多个春秋,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半老婆子,但不知是报刊影视看得太多了,还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太刺激了,还是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怕没机会了,总之,她不听人劝地执意要走出去,一头扎进外面汹涌的商海大潮之中去弄潮。
这一扎进去就是水深火热的长达七年之久,没有回头路。因为她为了坚定下海的决心已经与原单位没有了任何关系,包括粮饷也没有了。七年来,她从小县城来到X城这座陌生的举目无亲的现代化大都市,像其他千千万万进城的打工仔打工妹打工婆一样,从零开始,应聘——租房——矛盾——跳槽,循环往复。七个年头2555个日日夜夜,苗楠硬是为了生计或者说为了梦想,一天天一时时一分一秒的在苦撑着,期间的艰难困苦对于一位在国家机关养尊处优惯了的苗楠来说,其承受能力是难以想象的。但她还是挺过来了,她硬是用自己坚实的付出换来了女儿大学四年的供养以及在X城一座舒心单元房的购置。
七年的打工生涯,让苗楠一个在象牙塔里过惯了阳春白雪安稳生活的公务员,着实是结结实实、真金白银的体验了一回外面商海大潮之汹涌,其中的酸甜苦辣尽在这部报告小说的记述和感受之中。
她只想用键盘将自己七年来打工生涯走过的每一步脚印,每一个公司,不管谁是谁非,只想真实的记录下来,相信对于那些打工者和老总们都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为七年来,苗楠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一个文案策划的身份,先后游历了12个民营公司。又由于文案策划职位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主人公苗楠同形形色色的民营老板,零距离的接触、零距离的磨合、零距离的观察、零距离的验证,民营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均会在这篇报告小说里找到答案。
如今中国社会,老板如林,打工者如蚁,苗楠将自己身体力行的第一手活生生的打工素材,归还于社会,不失为一件善事,只是想为那些曾经做过主人公的老板、没做过主人公的老板,以及未来的老板,给以规避管理失误的警示,以便使企业不走弯路,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同时,也给予现在时的和未来的打工族们,以清醒头脑、找准企业、看准老板、少走弯路,尽早走向人生辉煌作以借鉴。以便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强大的梦想而奉献出她一个普通国人应有的绵薄之力。
(宁文英,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政协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参政议政智库特聘专家。出版文学书籍6部,搬上舞台的小品剧本30余部,陕西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短剧剧本100余部。喜马拉雅听书平台播出4部文学作品《文化馆那些事》《汾水呜咽》《华山演义》《宁文英专辑》)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