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宁文英小说《回忆小山村那个“毡帽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6 19:08 2

摘要:宁文英是位很有才情和非常能干的女士,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她编辑特别的《三秦宗教》杂志,创作的电视短剧剧本,在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栏目与西安电视台《狼人虎剧》栏目,播出的总计100多部。写了不少文章,出了《华山演义》

文/马家骏

宁文英是位很有才情和非常能干的女士,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她编辑特别的《三秦宗教》杂志,创作的电视短剧剧本,在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栏目与西安电视台《狼人虎剧》栏目,播出的总计100多部。写了不少文章,出了《华山演义》《三十岁的女人》《风流吉司马》《宁文英碎剧选》等六部书籍。还创作了颇有艺术性的小说,最近,她给我发来一篇小说《回忆小山村那个“毡帽子”》,我读后,觉得饶有兴趣,于是,敲起键盘写点儿随感。

乍一看《回忆小山村那个“毡帽子”》像是一篇回忆录,细读过后,确认它确确实实是小说,而且是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的现实主义中不含一丝浪漫色彩,没有幻想因素,没有奇情怪节,没有爱情渲染。恩格斯说: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在于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以这个原则看《回忆小山村那个“毡帽子”》,它以真实的细节描写了那个小山村、刻画了“毡帽子”这一艺术形象。

《回忆小山村那个“毡帽子”》所描绘的小山村野鸡岭,其特点是:穷,都八十年代末了,这里没有学校、没有行车的道路,没有医院,没有商店;仅有刚刚来的一位女医生。因为穷,外地女人不愿嫁到野鸡岭,只好换亲、近亲结婚,于是:光棍多、傻子多。

小说的中心人物“毡帽子”,就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中。“毡帽子”这个形象刻画得很生动。这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婆,她的名姓被“毡帽子”这个绰号掩灭了。“毡帽子”的含意,大概是人人讨厌,是热粘皮、下三滥。她生过十个儿女,丈夫早年被山上的落石砸死了,只有她不许出嫁的33岁小女儿在身边。“毡帽子”的特点是:脏、腥臭、好偷别人的东西。这样的人,自然人人不待见,连她的儿女也嫌弃她,甚至还打她。但是,她并没有泯灭人性,医生治好她的头疼,她感恩回报,悄悄给医生门缝塞菜。“毡帽子”的死也是因为偷邻村的菜,误吃毒菜身亡。有趣的是作者描写的“毡帽子”葬礼,这与她生前的孤寂迥异,是异常的豪华,这样的对比,显示出世态炎凉,滑稽而可悲。

小说突出的还在于对叙述人的描写。以往小说叙述人有这样几种处理:一、如契诃夫的小说,作者全隐退到作品之外,如写可怜人,尽量冷静。二、像果戈里在《死魂灵》里,不时跳出来议论、抒情。三、如鲁迅在《孔乙己》里创造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从其眼光看一切人与事。《回忆小山村那个“毡帽子”》

的写叙述人采用第三种,创造一个女医生的形象;有时用第二种,加进议论与抒情。小说里的女医生既是环境、人物、事件的观察者和讲述者,本身又是独立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位服从上级安排来穷山沟为群众服务的医生,带着孩子,任劳任怨。对人人讨厌的“毡帽子”头疼,她却耐心医治,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她对周围的人与事的观察,体现了作者艺术创作的缜密、细致。

小说的结构不复杂,从头到尾的顺叙,情节上没有倒插笔之类的节外生枝,没有突如其来的转折,清清爽爽,像山间小溪自然蜿蜒流淌,让读者读得心旷神怡。小说的语言平实、通俗,为读者易于接受。

小说的含量不太大,这是它的生活基础决定的,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我还是颇为欣赏,于是,写下上面那些话。

2021年4月16日于大雁塔旁

(马家骏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来源:文艺天地—宁文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