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晚上孩子们结束活动之后,和家长们简单地交流了一会儿。有家长说,孩子学习成绩差,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注意力也存在问题。
昨天晚上孩子们结束活动之后,和家长们简单地交流了一会儿。有家长说,孩子学习成绩差,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注意力也存在问题。
嗯,我来说一下我的观察。无论是哪里的老师,学生在他的教室里的时候,他显然是希望孩子的成绩是好的,这是明显的问题,因为这和他的绩效是相关的嘛。
但是,他关心将来孩子到了高一级学校之后,会不会适应那里的学习方式以及具备相应的能力呢。想想,你的孩子升学之后,他以前的老师有多少次来向你问询过呢。
当然这也是有的,比如,当孩子当了院士,学校还会请你孩子回去,还会以孩子的名义开院士班什么的。只是这样时候也是仅见的。哈哈,当然家长是什么明星呀,给学校捐好多钱呀,是什么大员呀……,学校也是会关心你的孩子的。
意思就是说,老师关注孩子当下的成绩,而且是相当用心的,他们不光上课用心讲,下课还会给孩子布置一堆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去巩固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这是主流的保证孩子有好成绩的方法。咱们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学校会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老师轻则批评,重则处分。
家长自己也认为这无比的正确,因为,他们就是这么长大的。无论孩子开始是否愿意,不重要,因为会有各种各样的鞭子来确保这个工作的完成。以至于到了后来,孩子自己也认为完成家庭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你不让他做,他还会认为自己如果真的不做,就做错了事情。
那么,这样主流的观念真的是对的吗。这简单,你去向AI提问一下,它会告诉你有一种看法,这种观念是对于那些取得了成就(不是赚钱多就是成就哈,而且是那些将来会将学习进行一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各种学术以及科学研究成就的人。)进行的广泛研究,以及在各种学校进行这些研究结果实践之后形成的一个理念:
家庭作业对于高中以下的孩子没有任何益处!
当然了,你要说,这是胡说吧。那么也超简单,你用温暖的掌心摸着你的心窝,认真考虑一下以下的问题:
你现在还天天看那些学校里才会有的书吗;你一天不看学术相关的内容,就感觉像少了手机一样难受吗;你还对学习保有热情吗;你对这个世界还有探索的欲望吗……
嗯,这就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不光是你,看看周围的其他人也是这样子的。不能够说全部,但是,大多数的经过学校教育的人,都对学习这个事情伤到了心。
问题是,学习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去认知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
想象一下,几乎一切你迫切希望去认知的那些东西吧,它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想知道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去知道,这就是学习的内驱力,因为它有意思。如果,是那些自己不想知道的内容,有能力不去认知的,就直接拒绝,不去学习。
关键是有些内容是一定要学,却依旧不想去学,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恶习的养成,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那就是去各种地方抄别人的答案。或者在考核的时候,哪怕违规,也要抄答案。
学习中养成的习惯,在工作中也会如此,所以,高速发展的这些年,一直抄别人作业,现在马上要当老大了,作业也抄得差不多了,没有什么可以抄了,就要面临创新了。那些,我们培养的人,不行呀。
怎么办?双减就来了。这是时代变化的大趋势。
双减的目的是,把需要用鞭子抽着才能够学的学生,让他们将来去做现在成人们正在做的工作吧,那就是昨天,今天,明天都一样的工作。
我们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一定不是从需要强迫才学习的孩子中出现的。他们一定是出现在从小就对身边世界有兴趣,并发现,原来学习就是认知周围的世界,明白周围事物的运行道理,这就是通识的孩子们。
所以,不是说,孩子放学了,不做学校无差别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让孩子去随便玩儿。而是说,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天生是好奇的,首先要让他们保持这份好奇心,不要让这份好奇越大越被磨灭殆尽。
每个家长都不是全能的,而且他们以前受到的教育已经把那些好奇磨灭了。有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就不错了,那么好,就引导孩子去做这些你也感兴趣的事情。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得到你和他们一起做的事情,你的情绪是什么。要是用那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想法,那么,这种思想不光已经毁掉了成人的学习热情,这种思想持有者也正在摧毁他面前的孩子的学习热情。
嗯,有条件,不是把孩子送到那些可以涨分,那些你认为对孩子好的地方去补课。而是把孩子送到可以补足家长无法引导孩子产生兴趣,那些地方的老师却对这些事情有兴趣,并能够引导孩子也对这些事情发生兴趣的地方去。
这样,孩子就会从小慢慢建立起对于学习的热情。
总结起来就是: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多阅读、多体验、多动手,那些你的孩子,就不需要鞭子,就会习得自学的能力。因为他感受到了兴趣,自己有时间当然会去做这些有意思的事情。
不然呢,嗯,手机,平板上,那些挖空心思吸引你娃兴趣的人多的是,你放手,那些必然是这样的结局。
好吧,再强调一下,学校的作业,不是针对你孩子的特点给他布置的,而是学校的老师默认,孩子回家没有什么比去做这些作业更重要的事情,为了不让孩子去瞎玩儿,浪费时间,所以布置了这些作业。不去讲它到底对成绩有没有好处,反正它不是应材施教,而且大部分鸡飞狗叫就是这引起的。
老师面对的孩子像流水,你的娃,就那么两个,去给自己的娃创造适合他的条件吧。无论是你亲自上,还是请别人上。
这是我手里的一本日记,主人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那个时候,大学生应该比奥赛金牌得主多也不多不了多少。就这样的情况,学生毕业也是面临失业的。原因嘛,和现在一样。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和自己大学生相匹配的体面工作而已。
换一种想法,大学不是在培养成熟的工作者,而是在让受教育者,获得认清这个世界的通识,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人需要的高素质劳力,从而不会随机的来,稀里糊涂的离开。
回来简单做一个回顾,我们已经从几何的零维、一维、二维走到了三维。虽然孩子们说自己知道三维,也知道体积,不过,他们在学校并没有学到体积。
所以,我们先回顾一下前面的二维。我问了两个问题:
1:一个长4米,宽1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把它变成一个面积不变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把它变成一个面积不变的正方形,估计一下,它的边长大概是多少?
第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孩子回答错误。还不错。
对于第二个问题,每个孩子都说,它比第一个问题简单,为什么还要问呢。我说,那么就说一下答案吧。
显然,没有一个孩子回答正确。
我尝试着去引导他们的思路。首先,排除那些不靠谱的答案,比如1米、2米、3米,还有0.5米的。因为,这些边长的正方形,孩子们是能够算出它们的面积的。结果,显然都不是2平方米。
那么到底是多少呢,首先可以确定,它的边长应该在1米到2米之间,好吧,既然是估算,就算一下咯。
孩子们不错,最后,把答案收缩到了1.4米的样子。嗯,这就是正确的答案了,对于估算来讲,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讲,就是非常棒的答案。
这也是在真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再引入体积,有孩子,馬上举手,说体积他知道,就是长宽高相乘。
是的,这听起来没有问题,不过,是真的吗。我拿出一个小方块,问,如果这个小方块的体积是A,那么,长三块,宽两块,组成的物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孩子们问,它的长宽高到底是多少米呢?不然怎么算嘛。
是的,他们总认为,算体积,就需要一组数,然后,用乘法算出来,这就是体积了。
体积,特别是对于一个立方体,它是可以这么算。不过这个世界多少东西,它是立方体呢。
那么,什么是体积,体积,是一个物体,它所占几何空间的大小。嗯,把一个物体,分解成一个一个可以计算的小立方体(不需要真分,脑子里分就可以了),再把这些小立方体积累起来,就得到了体积。
要是有种思想,那么,就知道,上面的问题,那个物体的体积是6A。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体积的算式会是长宽高相乘。我先让孩子动手去体验,不同边长的立方体到底需要多少块单位小立方。
让孩子们先自己动手完成小体积的立方体,作为理解的基础。
总结出规律之后,动手计算那些方块不够,却可以在思想里堆出来的立方体,它应该需要多少块单位立方体。
这不光需要计算能力,显然,也是需要理解能力的。
红色结果,显然是没有理解,而不是不会算。
当他理解之后,也就算对了。
数学的本质,不是计算,而我们太看中计算,特别是速算了。
造成的情况就是,我学高数做啥呢,以后,我就出门买个菜,需要算一下,还有手机可以按,这就是学习无用论的来历吧。
嗯,这些人会去体验:不吸氧活不了,不吸氢活不好;也在体验着,需要和高能量和同频磁场的多相处;同样在体验着,古人智慧远超现代人的活法……
看着果果认真思考的样子,爱了。
下次见,孩子们。
这么大的喇叭,也喊不醒那些进入梦境的人。
来源:梳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