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天才老师发来一段文字,并打来电话,说明书写这段文字的缘由。作为一个渭北人,他的确对“塬狼”一词没有概念。在八十年代之前,这个词确实在渭南南塬一代耳熟能详,是对塬上人的贬称。
文企融合 美美与共
编者按:
孙天才老师发来一段文字,并打来电话,说明书写这段文字的缘由。作为一个渭北人,他的确对“塬狼”一词没有概念。在八十年代之前,这个词确实在渭南南塬一代耳熟能详,是对塬上人的贬称。
人常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塬上人淳朴、勤劳、勇毅、执着的不屈性格成就了“塬狼”的雅称。现在,“塬狼”已鲜为人知,但他是塬区人民自强不息,勇于抗争,改天换命努力赢得的成果。
让我们记住这个称呼,也致敬从未懈怠的塬上人。
感谢孙天才老师的大胆用心分享。
——渭水之光
坦诚而言,我内心始终认定 “塬狼” 是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提笔撰写这篇文章时,心中忧虑难安。直至昨日与祝宏利先生深入交流后,这份顾虑才稍有释怀,便有了这篇文字。(由衷的感谢祝宏利先生)
长寿塬:岁月深处的坚韧与质朴
5 月 21 日,渭南市作协联合书法家协会,在金堆城钼业集团举办纪念《延讲》发表 83 周年活动圆满落幕。盛会宴会上,我有幸邂逅著名作家、长寿塬杰出人士祝宏利先生。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云层,洒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渭南大地宛如一幅用岁月精心绘制的画卷,徐徐铺展。那深深的沟壑,是时间镌刻的纹路,藏着无尽的秘密,而长寿塬便在这其中静谧地躺卧,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沉睡不醒的神祇。岁月无情,似一把锋利的刀,将塬地切割成一座座命运迥异的孤岛。塬与塬之间,深沟横亘,溪水潺潺流淌其间,恰似一条条灵动的玉带飘逸舞动。这溪水,又何尝不是塬的血脉?它流淌过千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回响在耳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原上草的坚韧,不正是今日崇凝塬——长寿塬的真实写照吗?在这片土地上,岁月流转,生命顽强地延续,无论历经多少磨难,总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漫步塬上,脚下是厚重的黄土,广袤无垠,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塬上人,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与土地为伴,靠土地为生。然而,大自然却并不总是眷顾这片土地,天公不作美,干旱少雨,庄稼的收成少得可怜。生活的重负如山般压来,但他们从未屈服。农闲时,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城市,在喧嚣的街道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着生存的机会。他们做着各种辛苦的工作,默默承受着城市生活的压力,只为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生活的磨砺并未消磨他们的意志,反而为他们铸就了坚韧不拔的脊梁。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用汗水浇灌着希望。尽管贫穷的阴影笼罩,塬上人的善良与淳朴却如暗夜星辰,熠熠生辉。他们的慷慨大方,不因物质的匮乏而有丝毫减损。在他们眼中,情义重于一切,物质的多少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塬上的男人们,如同这片土地般厚重实在。他们脚踏实地,从不偷奸耍滑,骨子里透着一股憨厚劲儿。他们重情重义,视兄弟情谊重于泰山。围坐在一起喝酒时,那酒杯在他们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只需一口,便能将酒的豪爽干涸,酒香便在空中肆意弥漫,洋溢着他们的豪情与坦荡。饭桌上,他们更爱抢着买单,那争先恐后的模样,宛如在比拼谁的豪气更高。方圆十里的小伙子们都心照不宣地愿娶塬上女子为妻。塬上的女子,恰似这黄土地上的精灵,既有江南女子的婉约妩媚,眉眼间流转着细腻的情韵,又有北国红颜的精致大气,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她们温婉善良,用柔情与智慧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家庭织就一片温暖的天地。
曾经,“塬狼” 这称呼宛如一把锋利的镰刀,在塬上人的心头划过,留下尊严的伤痕。它带着城里人的偏见,试图定义塬上人的贫穷与落后,粗犷与简朴。然而,当我们轻轻剥开这偏见的外壳,却惊觉它竟成了塬上人精神的哲学注脚。塬上人在这片土地上,历经风雨,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贫穷与落后只是暂时的,粗犷与简朴背后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岁月悠悠,时光流转。如今的长寿塬,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但塬上人的精神,却如同那深深的沟壑,永远刻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塬上人,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孙天才,陕西渭南人,党员,现居西安。渭南市高新作协理事,多家平台特约撰稿人及作协会员;获评 “西安市好网民”,被聘为西安市公安局警风监督员;多次获市、区级优秀党员。曾为教师,后投身新闻行业,多篇作品被中省地方媒体刊登。热爱历史,积极传播正能量,2024 年文学作品获白水县 “突出贡献奖”。推动地方文学事业,为当地文学创作和交流贡献力量。工作之余,热爱旅游摄影,用镜头记录生活,以旅行拓宽视野,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篇章。
来源:汗滴化雨伴笔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