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心 从清末到民国的“海”字号巡洋舰 (2)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04 13:33 2

摘要: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到1899年年底时已经拥有了5艘巡洋舰、2艘大型驱逐舰、4艘小型鱼雷驱逐舰、一艘练习巡洋舰和一艘鱼雷练习舰,这些军舰的维护和保养也就成了问题。当时北洋舰队主要停泊在大沾一带,但大沽船坞太小,只能为驱逐舰和炮舰提供入坞修理;烟台港缺乏船舶修理设施

蒙差的铁甲:海军在庚子年的行动与"海天”舰损毁

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到1899年年底时已经拥有了5艘巡洋舰、2艘大型驱逐舰、4艘小型鱼雷驱逐舰、一艘练习巡洋舰和一艘鱼雷练习舰,这些军舰的维护和保养也就成了问题。当时北洋舰队主要停泊在大沾一带,但大沽船坞太小,只能为驱逐舰和炮舰提供入坞修理;烟台港缺乏船舶修理设施,只能作为“五海”的锚泊地,因而“五海”巡洋舰等大型舰艇的入坞检修必须到上海进行。当时秦皇岛已经开辟为煤港,北洋舰队一度试图把该港扩建为基地,但因缺乏资金而作罢。

甲午后数年间,面对中国有海无防的危局,趁火打劫的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沿海军港的狂潮,胶州湾、旅顺口、威海卫相继插上了异族的旗帜。1899年3月2日,意大利也派3舰到中国东南地区活动,索借浙江三门湾。这一次,中国终于表现出了难得的强硬。3月17日和5月15日,清廷两次诏令两江总督刘坤一详查意舰状况,密饬沿海防军侦察踪迹,妥为防范。4月17日,光绪帝亲自召见甲午战败后革职查办的前北洋海军副将叶祖珪,开复其处分,并赏提督衔,委派他与北洋旧将萨镇冰为新北洋舰队的统领和帮统领,督同操练北洋新旧舰只,整顿海防。

5月17日,在得到刘坤一关于意舰状况以及吴淞、江阴两处战备的报告后,清廷果断电谕刘;“意国无端索地,衅自彼开。万一有事,一切相度策应之事,朝廷不为遥制”。刘坤一鉴于当时东亚局势以及中国海军已有一定实力的事实,断定意大利“不过虚声恫吓,断不敢在长江肆扰”,随即下令撤去淞沪白茆一带航标浮筒。南洋海军的6艘旧式撞击巡洋舰中,2艘在吴淞口监视意大利舰队,1艘赴镇江,另两艘和鱼雷艇4艘驻防江阴。5月30日,叶祖珪也统带当时中国最强大的舰队--“五海”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出海巡操,演练水师。面对中国军民严阵以待的局势和北洋舰队威慑性的巡航,意大利于5月31日宣布放弃对三门湾的要求,并撤退了舰队。到11月,为防止意大利军舰可能的卷土重来,清廷又命叶祖珪率“五海”南下巡弋。

光绪二十四年秋,一个名为“义和拳”的秘密团体在山东兴起。两年以后,1900年春夏之交,这股旋风席卷到了京畿。大小的王公贵族和普通市民们怀着复杂的情感和目的参与到这场风暴中去,最后甚至连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也加入了这出荒唐的闹剧。6 月21日,冲昏了头脑的慈禧太后下令对各国开战。这时,北京城已经成为屠杀、抢劫、纵火的疯狂地狱。

义和团的暴乱震惊了世界。面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状况和中国局势的失控,列强决定以武装干涉恢复中国的秩序:“刺刀会教他们明白的!"清延以世界各国为敌的宣战诏书还没发出,由八个国家组成的联军已经向中国进发了。

6月16日晚8时,京师门户大沾口海防要塞的守将罗荣光接到了联军舰队送来的最后通牒,限他在次日凌晨2时前交出炮台。罗荣光愤然拒绝。17日凌晨,在优势海军兵力配合下的联军对炮台发动了全面进攻。清军还击6小时,伤敌6舰,打死打伤联军130多人。但因弹药库被敌炮击中,守军弹药不继,又无援军,处境极为不利。登陆的联军乘势猛攻炮台,守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晨5时,日军攻占北岸第一炮台;6时,英军攻占第二炮台;7时,各炮台全被敌军攻占,大沽失陷。

由英国返华的海天号巡洋舰。海天级全长129.32米,宽14.24米,吃水5.11米。排水量4300吨

因为朝廷内部对开战一事争议极大,未能达成一致;加之尚未宣战,中国海军在大沽战役之时尚未进行任何作战准备。南洋各舰在东南口岸巡弋,北洋海军主力则在山东登州一带操巡,小心翼翼地避开逐渐增多的外国军舰。惟尚未完成大修的“海龙”、“海青”、“海犀”、“海华”4艘小型驱逐舰停靠在大沽船坞的码头,等待修配机件。叶祖珪奉命乘“海容”赴津商乘机要,他鉴于将有战事,命四舰归队以避敌锋,但因调度不及时,当英、法、德、俄联合舰队攻下打鼓炮台、沿白河而下时,这四艘驱逐舰舰仍在口内。“海容”舰因为吨位较大,留在河口外的锚地里,连同其上的叶祖珪一起被联军舰队围困。为求自保,叶祖珪严令军舰不准开炮,并按照联军的要求熄灭锅炉,交出炮闩、降下龙旗,和联军军舰停泊到一起。北洋海军的旗舰就这样一炮未发成了俘虏。

在白河口大沽船坞附近还有5艘中国军舰:大型驱逐舰“飞霆”正在入坞修理,小型鱼雷驱逐舰“海龙”、“海青”、“海犀”、“海华”在船坞码头旁。联合舰队英籍指挥官Lieutenant Keyes认为这四舰会对舰队构成威胁,遂派2艘驱逐舰前去强占。4 舰官兵毫无准备,来不及升火,只得在原地以步枪和格林炮与敌展开肉搏,战斗中“海华”舰管带饶鸣衢阵亡。最后4艘军舰均被缴械强占。

一个国家的海军在自己的国土遭受外族侵略时,不但无力维护国家主权,反而沦为“旁观者”,这是一种何等的屈辱和无奈!叶祖珪自此背上了耻辱的骂名,直至5年后病逝。战争结束后“海容”被赎回,4艘驱逐舰却被英、法、德、俄四国瓜分了。

与京师的一片混乱相比,中国东南的几个主要省份倒是风平浪静,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公然指称清廷近似荒诞的宣战诏是“乱命”,对之不予承认,拒绝参战。他们在美、英等国支持下,与驻上海的各国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9条,声明遵守中外条约,保护中外人士生命财产安全。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随后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叶祖珪陷入大沽重围的同日,在袁世凯“驶入长江,以避锋芒”的力促下,滞留在庙岛海面的“海天”舰管带刘冠雄等率“海天”、“海筹”、“海琛”3舰南下,到上海参加“东南互保”。舰队抵达吴淞后,刘冠雄与舰队长林颖启及各舰管带走访了驻沪各国领事,声明舰队南下系奉命保护中外人士生命财产,以免误会;后舰队因燃煤不济,遂溯江到江阴炮台下停泊。“海圻”管带萨镇冰则率舰留守山东。为免义和团骚扰,萨下令将蓬莱一带教士、侨民保护上舰,殷勤招待,乱事过后方送上岸。时值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在庙岛附近遇雾触礁,“海圻”舰将其营救出险。经此二事,萨镇冰在西方世界声名远扬,赢得极高的赞誉,甚至美国国会也驰函道谢。

然此时“海圻”舰上军心已经不稳,外界传闻俄国舰队有意夺取该舰,不少士兵以“上岸就医”为名逃走,群情惶遽,聚众请愿要求南下避战。萨镇冰与帮带谢葆璋眼见以威慑无法压服,加之被救的美舰“俄勒冈”号舰长也一再恳劝,这才率舰南下到达江阴,参加“东南互保”。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义和团的作为无疑违背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东南互保”保全了中国的经济富庶地区免遭兵祸侵害,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海军将领竭力避免重建不久的海军再遭戕害,动机无可厚非。但对一个国家来说,当中央政府的命令可以公然被地方的实力派拒绝承认甚至抗拒的时候,则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显然已丧失殆尽;地方实力派为自己的私利公然抗拒中央并擅自与外国签订条约,说到底还是对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出卖。而海军在其间扮演的不光彩角色,隐隐也预示着民国以后海军依附军阀派系、不服调度的一次次“抗令”和“兵变”的发生。

“飞霆”号驱逐舰是甲午后重建海军时期向英国购置的,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大沽时该舰正在船坞中修理而被俘。

1901年的《辛丑条约》终于恢复了清政府对中国摇摇欲坠的统治。庚子赔款的压力使得朝廷喘不过气来,议和大臣甚至提议将“海圻”、“海天”、“海容”、“海筹”、“海琛”5舰撤售,表示中国无对外备战态度,以免列强怀疑中国停兵修好的“诚意”。在庚子之役中按兵不动的海军遭遇的竟是如此讽刺的待遇,全体官兵对此自是强烈不满。幸经叶祖珪和萨镇冰力争,“五海”才得以保存,恢复中的中国海军,又一次侥幸躲过了夭折的危险。

顺便提一下,1903年英国皇家海军把传统的维多利亚涂装改为了浅灰色,次年中国的四“海”军舰也如法炮制,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海琛”原厂模型是采用维多利亚涂装,而保存在台湾左营海军官校史绩馆的另一件原厂模型已经改漆成浅灰色了。

庚子年后的大清在国际上已经没有任何尊严可言。1904年2月10日,日俄爆发战争,清廷旋即宣布“中立”,规定中国人不许参战或接济任何一方,并在东北划定“交战区”。14日,上海道袁树勋宣布上海为中立区,并照会日、俄两国领事,申明两国军舰不得在中国沿江沿海停泊、采运或作战。北洋海军代统萨镇冰率“海圻”、“海筹”驻防在吴淞口,维护上海“中立”。5天后,在日本的压力下,上海道被迫下令驱逐停泊在吴淞口的俄国军舰。日舰“秋津洲”强行进入张华浜,中国军舰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8月11日,俄国驱逐舰“刚毅”号从日军包围的旅顺突围,驶入山东芝罘港。萨镇冰率领“海圻”舰正在附近、随即按照战时公法将其解除武装,予以避难。傍晚,两艘日本驱逐舰入港。次日凌晨3时,日舰强拖并夺走“刚毅”号。虽然中国的中立国权利遭到践踏,但面对武装挑衅的强大对手,中国军舰再次选择了沉默。未几,从旅顺突围的另两艘俄舰“阿斯柯里德”号和“暴风雨”号驶入黄浦江躲避,经谈判被中国政府解除武装并拘禁。而11月16日,从对马幸存的俄国驱逐舰“拉斯特罗尼”驶入烟台向中国海军投降并接受拘留后,干脆又在夜间将军舰自行炸沉--中国的舰队履行中立义务的能力,受到俄国的怀疑。弱国的悲剧,不仅在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他人的侵害时无力维护,而且也在于无力充分履行自己的承诺和义务。

刚刚竣工的“海天”舰

1905年,一件更震惊朝野上下的事故又给了多灾多难的中国海军重重一击。4月25日,“海天”舰奉命赴江阴领取军火,以济辽西“中立”之需。正值大雾弥漫,行至舟山发现航路偏移,只得调头。管带刘冠雄任务心切,过于自信地下令维持高速前进。一片迷蒙中,军舰硕大的撞角一次次犁开汹涌的怒涛……“轰!”猛然一声巨响。猝不及防的全舰员弁在愕然中感到巨舰正在快速向一侧倾斜……

4月26日晨5:30。“海天”撞上了礁石--具体位置是江苏的鼎星岛外、在浙江舟山岛以西数十海里,长江口浮标东南21.5海里处。舰体全部座礁,舰艏上扬,舰尾没入水中达11英寻,3名水手落水失踪。

帮带刘传绶赴上海吴淞口向海军代统萨镇冰报告情况,愤怒的萨镇冰赏了他一个结结实实的耳光:“你混蛋!”旋即星夜赶往出事现场,一面组织抢救,一面向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报告事故详情。

“海天”触礁后,舰上官兵400多人获救。其中348人由招商局轮船和“飞鹰”舰送往吴淞岸上,留下60人由刘冠雄指挥,看守机器,拆卸炮位。一艘永远无所不在的海关税务巡洋舰也赶来协助。萨镇冰同舰上的外国技师巴斯及驻沪副总税务司裴式楷(赫德的妹夫)等人取得联系,商请上海耶松洋厂提供帮助。耶厂用抽水机排水,希望能减轻军舰重量使其上浮。无奈海水随抽随灌,毫无效果。

萨镇冰积极动用自己的国外关系在欧洲寻找打捞公司。不久,一家设备先进、曾协助打捞过英国战列舰“维多利亚”号的丹麦捞船公司引起了他的兴趣。经请示袁世凯同意后,萨迅速与该公司订立合同,请其派船携设备来华。合同明细如下:1、“海天”舰事故前估价为白银150万两,丹麦公司将收取打捞费用47万5千两;2、丹麦派船来华最快需50天。如果打捞设备运到之前,“海天”已毁坏,无法打捞,则应付给丹麦公司装运设备费用1万2千5百两:3、如果设备中途损坏,或设备运到后仍无法将“海天”舰打捞出水,而只能将舰上机器、锅炉等打捞出水,则应将其价银的一半给予该公司作为报酬。

袁世凯将打捞计划上报清廷。政府认为,“兵轮巨舰,弃之诚属可惜”,但担心“海天”舰“究竟捞起之后,能否适用,入坞修理尚需经费若干,是否合算";而且丹麦打捞公司也没有使“海天”舰出水的把握,所以“若枉费数十万金巨款,仅能变卖机器、锅炉,殊觉不值”。事关重大,中枢要求袁世凯再作进一步论证。

袁世凯复奏,力主竭尽所能打捞“海天”。他指出,即便“海天”舰捞起不能再用,变卖船壳、穹甲、机器、锅炉等,也绝不止47万多两白银;除给丹麦公司打捞费47万5千两外,还会有余。如果“海天”舰无法打捞出水,按合同只须付给丹麦公司舰上机器、锅炉等价值的一半,中国还能得到另一半。因此,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不起则全部沉没,起之则尚有希望收回一分价值,即有一分补救”,“较之尽付洪流一无所得者,究属有益”。另一方面,从政治影响的角度考虑,打捞“海天”舰也极有意义。“战舰存没,各国视之极重,但能设法,未便袖手,犹之军队被困,不得不竭力救援。现在设法捞起,非止希冀能有所获。亦便各国之环视者,皆知我于军舰绝非视若无足轻重之物,掷以不甚爱惜之思,其于中国声誉亦有关系”。朝廷最后同意了袁世凯的意见,并着其尽快办理。

被视作“救星”的丹麦打捞公司姗姗来迟。此时“海天”入险已久,屡经风涛,损坏不堪,无法打捞出水,只好设法打捞舰上设备。又因锅炉等淤泥堆积,打捞十分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方陆续打捞起8英寸炮位、弹药、器械、舱面配体等项,估计价值约12万8千余两白银。丹麦公司找到一个买主,愿出12万两重金收购。但日俄战争方殷,袁世凯担心这批东西被交战国购得,影响中国的“中立”地位,因而没有批准。

丹麦公司随即开始抱怨打捞“海天”舰已使其蒙受了数万元损失,进而提出既然舰体已无法出水,打捞工作应到此结束,中方应付给他们所捞机器设备价值12万两的一半。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致:中国付给丹麦公司打捞费5万4 千两;将所捞舱面铜铁配件折银7千两,交丹麦公司自行变卖;再找给白银4万7千两;此外,根据合同,另给装运打捞设备来回费用1万2千5百两。这样、中国付给丹麦公司的各项费用总计6万6千5百两。中国方面除得到价值约7万两的机器设备等,还有海军官兵自行捞起的炮械、军火、鱼雷、舢板等,价值23万7千7百两,两项合计价值为30余万两。“海天”战舰沉毁事件,自此告一段落。

巨舰损毁,朝野震动的悲剧,令主要责任人刘冠雄诚惶诚恐。之前的黄海大战、三门湾事件,他的思维缜密和大局观强是名声在外的。此次因为刚愎自用,酿成惨祸,按律当斩。刘已是万念俱灰。清廷本有严办刘冠雄之意。但因权倾朝野的袁世凯联合两广总督岑春煊奏保,以“其罪可诛,其才可录”,力请宽赦,刘冠雄终于免于一死。

“海天”舰在鼎星岛触礁的照片

按照笔者的浅见,“海天”的损毁固然有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然联系之前数年海军的连续发生事故:“开济”舰在南京下关火药爆炸沉没、“寰泰”舰搁浅,可以认为“东南互保”后,南下的海军恐怕放松了平时训练和规章的力度,因而才导致事故频发。同年“海圻”舰练习打靶时,因枪炮副操作失误,将一尊4.7英寸边炮的炮膛划伤一痕(开空炮时空弹中装水以补足火药的分量,弹后的铁孔应用铁塞塞住。炮手误用木塞,以至施放时炮弹爆裂,碎弹划破炮膛而出)。炮价两万余元,管带萨镇冰自己捐出月饷分期赔偿。后事闻于叶祖珪,又传于袁世凯,袁遂寄款代偿。

从甲午年失利到日俄战争结束,10年间中国海军在艰难中缓慢地重建。“五海”战舰和缓缓前行的海军一起,承载着因为国家、民族贫弱带来的过多屈辱和不幸……

(未完待续.…)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