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迹半生仍参不透世事的,大有人在。且看京圈文化里两位妙人——隐退江湖的王朔与风头正劲的冯唐。
混迹半生仍参不透世事的,大有人在。且看京圈文化里两位妙人——隐退江湖的王朔与风头正劲的冯唐。
冯唐
王朔这些年愈发低调,倒是冯唐在直播间里玩得风生水起。这位斜杠中年左手端着《成事学》,右手握着《有本事》,把文学修辞与精致生活炖成一锅浓汤,引得无数职场女性趋之若鹜。评论区里刷屏的“意思父母”梗,活脱脱一场当代文化狂欢。
说来有趣,这位畅销书作家总能把都市中产的焦虑熬成心灵鸡汤。从《春风十里不如你》到《活着活着就老了》,硬是把知识变成了摇钱树。坊间笑谈他的粉丝像极了古时青楼豪客,砸钱买笑间倒把文化消费的狂欢本质抖了个干净。
胡同里的老槐树依旧沙沙作响。王朔叼着烟眯眼说“我是流*氓我怕谁”那年月,冯唐正在宣纸上挥就“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这些京片子里的混不吝,愣是在时代浪潮里炼成了治愈焦虑的良方。
FF7528
王朔
生存突围的另类智慧
王朔笔下的胡同串子们,在改(ge)开(fa)初年吊儿郎当的晃悠里,藏着对集体主义的叛逆。当人人都在流水线上当螺丝钉时,这帮顽主用嬉笑怒骂撕开个口子:活着,哪能就一种姿势?
冯唐的“不要脸”哲学同样生猛。他在《三十六大》里撺掇年轻人“做自个人觉着对的事”,把成功学的枷锁砸得稀碎。
冯唐作品
当全世界都在追名校、挤大厂时,这话就像闷棍敲醒梦中人:你的人生,凭啥让别人打分?
当代人的精神盾牌
现代人活得累,多半是背着太多“别人家的期待”。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同事间的暗自较劲,网友的指指点点,这些看不见的绳子把人捆成了粽子。这时候,“关我屁事”就是快刀斩乱麻的利刃。
这可不是冷漠。疫情期间有人就不跟风囤菜,有人推脱了无聊饭局,守着自家阳台种葱蒜,这才是真明白人。像极了小说里那些混不吝的主儿,面上吊儿郎当,心里门儿清。
活出自我的底气
人总爱拿别人的尺子量自己,却忘了日子是自个儿的。辞职创业被说“不稳当”,选择丁克被骂“不完整”,这些唾沫星子能淹死人。
“关你屁事”这时候就是金钟罩。冯唐跨界玩得飞起,从白大褂到钢笔杆,再到商海弄潮,面对质疑就咧嘴一笑:“爷乐意”。这份任性,骨子里是对自我的死磕。
清醒活着才是真慈悲
有人嘀咕:这么自我,社会不得凉了?其实正相反。把自己整明白了,才有余力暖别人。王朔插科打诨里藏着人性洞察,冯唐商海浮沉中留着文人筋骨。
无数的普通人,先把自家日子过舒坦了,反倒给周遭添了暖意。
胡同墙根下,老爷子们还在掰扯活着的道理。王朔的小说落了灰,冯唐的墨迹早干了,可那些混不吝的生存哲学,倒愈发透着醒脑的劲儿。
被生活压得慌时,学学京城爷们的洒脱:先把自家日子过成小曲儿,再从容拥抱世界。
毕竟,自个儿都没活明白,谈什么兼济天下?
冯唐
来源:告别画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