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力量 | 胡燕:20年扎根护理,日夜守护患者安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18:58 1

摘要: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在寂静的深夜格外刺耳,ICU里面紧张的气氛让人透不过气,胡燕和她的团队同事们沉着冷静地进行抢救,“1001、1002、1003…”,心肺复苏、电除颤等频繁而有序的操作,已让大家筋疲力尽,但他们仍目光如炬。

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在寂静的深夜格外刺耳,ICU里面紧张的气氛让人透不过气,胡燕和她的团队同事们沉着冷静地进行抢救,“1001、1002、1003…”,心肺复苏、电除颤等频繁而有序的操作,已让大家筋疲力尽,但他们仍目光如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重症医学科(ICU),是一个时刻与“死神”搏斗的地方,但对云浮市人民医院ICU护士长胡燕而言,这里却是她无比熟悉的“战场”。

“重症护理是离生死最近的战场,但也是最能重新点燃生命希望的地方。”自踏上护理岗位以来,胡燕一直坚持着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帮助。

2025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公布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胡燕荣膺殊荣。

从一名普通护士到全国先进工作者,胡燕用二十年诠释了“生命守护者”的深刻内涵。在云浮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她如同永不停歇的钟摆,在病房里来回奔走,带着团队忙碌于病床之间——她们守护的不仅是一个个生命,更是病人背后的万家灯火。

扎根岗位:生死之门的坚守

谈及职业选择,胡燕目光坚定。2005年,她从桂林医学院毕业,来到云浮市人民医院工作,经过不同科室的轮转以及很多老前辈的培养,她坚定了从事重症护理的决心,从此与“生死竞速”结缘。

“在重症护理领域,我们面对的都是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患者。我们全力以赴地帮助他们,他们的家庭就多一分希望。”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胡燕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人文为灵魂,“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我就知道我们真的能帮助到病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胡燕已不记得参与过多少次抢救,挽回了多少生命。在重症监护室,仪器上起伏的曲线和跳动的数据,传递着病人顽强的生命力,这些信号成为她前进的动力源泉。

在重症医学科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中,胡燕始终保持着对职业的热忱。她坦言,支撑自己的是中共党员的使命感,以及患者家属那一双双急切、无助的眼神,因为ICU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幸运的是,经过一代代医护人员的努力,重症医学科在学科带头人莫必华的带领下,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锐队伍。“重症护理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是大家齐心协力、日夜坚守,才换来患者的康复。”胡燕说。

技术创新:打造“移动生命线”

ECMO(体外膜肺氧合)被称为“续命神器”,但这个上百斤的机器,转运起来却十分麻烦,曾一度制约着云浮地区危重症救治网络系统的发展。

2021年至2023年,胡燕和团队同事设计出两款ECMO转运设备,解决了转运ECMO患者时难以保持持续稳定运行的难题。她们优化了设备稳定性和便携性,使其更适应复杂的转运环境,大大提高了转运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这一创新为构建云浮市的ECMO救治网络,抢救全市危重患者提供有力保障。

据统计,2021年到2024年,胡燕带领的护理团队参与了22例院外ECMO转运。在提到ECMO患者救治的过程时,她说:“这些成功的案例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不断创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决心。”

暖心服务:用温情点亮生命希望

重症医学科不同于普通病房,住进来的患者都是危重病人,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失落和无助,这就需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人文关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细心的动作,都有可能成为帮助病患康复的良药。

曾经有一个15岁的小女孩,因严重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入住ICU,在治疗过程中,她心理压力非常大,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抵触情绪。

ICU护理团队发现后,不仅在治疗上给予她精心的照顾,还在生活和心理上给予她全方位的关怀。“每个班次我都会特别嘱托管床护士关注她的情绪心理变化,我们经常给她打气,陪她聊天,了解她的兴趣爱好,给她播放喜欢的音乐,鼓励她的家人多来陪伴她、支持她。”胡燕说。

通过人文关怀,小女孩的情绪逐渐稳定,对治疗也恢复了信心。她开始主动配合治疗,随后成功转出ICU,康复出院。

“良好的护理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温暖和关爱。”在工作中,她始终不忘关怀患者,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通过加强重症护理人文关怀,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学科筑基:多维发力培养护理人才

作为ICU的护士长,胡燕不但坚持追踪学习学科前沿知识与技能,创新探索能在基层医院落地的技术,还将所学所会,形成标准化流程,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个新入科的护士,让他们熟练掌握,保障了团队同质化的护理质量。

在教学方面,她始终秉持着“传、帮、带”的理念,通过培养高层次的重症护理人才,为重症护理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在上级部门、医院和同行的支持下,胡燕牵头成立了云浮市护理学会重症护理分会,为护理工作者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地区重症护理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通过团队的努力,胡燕所在的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省优秀护理团体”“云浮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胡燕表示:“我非常感谢各方的支持以及团队的付出,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重症护理学科的发展,重点推进重症护理亚专科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科研创新。通过更精细化的专业培养和技术提升,进一步提升重症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为危重病人提供强有力的生命保障,为云浮重症护理事业多做些实事。”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