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访日记”不仅是干部履职的“任务清单”,更搭建起连接民心的“双向桥梁”。陈城镇宫前村党委书记沈锦瑞凭借这本泛黄的笔记本,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一记录,化作纸面上跃动的“民生坐标”。在笔墨流转间,他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暖心篇章。
▲沈锦瑞(左)入户走访
“随访日记”不仅是干部履职的“任务清单”,更搭建起连接民心的“双向桥梁”。陈城镇宫前村党委书记沈锦瑞凭借这本泛黄的笔记本,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一记录,化作纸面上跃动的“民生坐标”。在笔墨流转间,他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暖心篇章。
▲篮球场建成
多年来,宫前村因土地紧张,建设篮球场始终未能提上日程,孩子们只能去村外打球,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篮球场必须建起来!”在村民大会上,沈锦瑞和村“两委”干部态度坚决。“村部前的广场面积有限,‘承仔垵’交通不便……”沈锦瑞在日记里记录选址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反复推敲,评估方案可行性,最终将篮球场定址于村庄中部、紧挨妈祖公园的一块约600平方米的地块上。然而,3间20多年未拆除的违建房以及个别村民果树砍伐后的遗留问题,成了篮球场建设的“绊脚石”,对此,沈锦瑞连续4晚入户恳谈,用“咱村娃需要运动场”的真诚话语打动村民,李振凤、沈来妹等人主动拆除违建,篮球场建设得以顺利推进。沈锦瑞兑现了承诺,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2024年,东山县村BA篮球赛开幕式在宫前村妈祖山篮球场举行。村民沈阿伯笑着调侃:“现在找我孙子都不用打电话,直接来篮球场就行,这里灯光敞亮,跟城里的体育场没啥两样。”
▲日月池
天后宫对面的池塘,古称“日月池”,传说中是妈祖梳妆的镜子。然而,过去池塘周边违建搭盖现象严重,给天后宫周边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池塘的安全设施也不够完善,给老人和小孩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侧边铁皮房是阿辉家的,后侧围挡涉及阿鸿的大姑……”在沈锦瑞的“随访日记”里,记录着“日月池”周边19处违建的所属人员信息。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时,沈锦瑞深知,要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既要有理有据,也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于是,沈锦瑞带着村干部们行动起来。白天,他们拿着手机、相机到现场取证,完善每一处违建的相关信息;晚上,沈锦瑞约上三两个村干部到村民家中“拉家常”,耐心劝导村民;还在池塘周边张贴通告,向村民讲明完善安全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最终,他们成功做通了19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在拆除违建现场,沈锦瑞还特意保留村民沈大妈栽种的三角梅,安排人员将其移植到新建的观景台。“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留住人情温度”,这是沈锦瑞手握“民生台账”时始终坚守的初心。如今,随着“日月池”巷路通道的拓宽、排污管道的铺设以及立石栏杆的安装完成,池塘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还摇身一变,成了村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沈锦瑞到现场勘察
“冬天洋灰路,雨天水泥路”,这是村民对上大山路的形象描述。村民的话语,沈锦瑞听进耳里、记在心里,在“随访日记”里立下“绝不让村民再踩泥巴路”的誓言。面对道路硬化资金缺口,他把“随访日记”变成了“请愿书”,带着施工图纸奔走于县、镇各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同时,他发动村民群策群力、捐款出力。随着一笔笔资金在“随访日记”中落实,52万元的“众筹资金”顺利筹集到位,这条凝聚众人心血的便民新路终于建成通车。如今,上大山路东侧道路完成了硬化,道路两侧竖起了路灯,村民沈大姐感慨道:“这路通的不仅是车,更是咱村团结的心气儿。”
▲沈锦瑞的“随访日记”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龙程水产面临取水困境,需跨村到宫前附近取水,却遭到村民的不理解。沈锦瑞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深入村民家中,尤其是取水口附近的养殖户,耐心沟通、积极协调,争取村民配合,及时解决企业取水以及沿途管道铺装问题。后来,企业得知宫前村修路事宜后,主动提出出资对该路段进行水泥路面硬化,助力乡村发展,书写了一段“村助企企帮村”的暖心佳话。
▲上大山路完成硬化
翻开沈锦瑞的“随访日记”,泛黄纸页上跳动着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4次深夜劝说的记录、52万元捐款的明细、200米道路硬化的草图……这些沾染着泥土芬芳的文字,是基层干部最动人的履职印记。正如沈锦瑞所言:“笔记本上的每一处勾画,都是村民心头的暖意。当妈祖山的灯光照亮孩童的笑脸,当池塘的护栏护佑老人的平安,我们知道,那些被汗水浸润的字迹,正在宫前村的土地上,书写着最温暖的民生篇章。”
来源:东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