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被捕!2.4亿人面临断粮,这个拥核国家竟靠中国救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13:54 2

摘要:巴基斯坦的局势向来是国际政治中的复杂议题。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国家长期以来都是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而当下正陷入多重困境的交织之中。

巴基斯坦的局势向来是国际政治中的复杂议题。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国家长期以来都是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而当下正陷入多重困境的交织之中。

2025年1月17日,在一场涉及腐败的案件中,巴基斯坦法院于周五判定已被监禁的前总理伊姆兰·汗及其妻子分别被判14年和7年监禁。

其传统的支持力量——美国,虽在今年夏天邀请巴基斯坦总理进行国事访问,并宣称双方是"战略合作伙伴",在半导体、军事等领域开展合作,但这种友好表象难掩历史裂痕。

伊姆兰·汗及其妻子

回顾过去,美国长期在印巴之间玩弄"平衡术":既利用印度制衡中国,又通过扶持巴基斯坦牵制印度。

这种策略在20世纪90年代尤为明显——当印度发展导弹技术时,美国对印度、以色列及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实施制裁,却对巴基斯坦的阿卜杜勒·卡迪尔·汗(A.Q. Khan)核技术扩散网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布什与克林顿政府均对此采取默许态度。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巴基斯坦的军事冒险主义让美国意识到其不可控性,至此对巴的资金支持逐渐减少。

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资料图)

如今的巴基斯坦正面临"断粮危机":印度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直接威胁到巴基斯坦的农业灌溉和电力供应。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如果断水持续到6月份的播种季节,旁遮普省900万公顷的小麦田可能颗粒无收,直接影响1.2亿人的粮食安全。长此以往,约2.4亿巴基斯坦人将面临饥荒的严峻威胁。

传统援助来源枯竭,不得不转向中国寻求资金,这种经济依赖使巴基斯坦陷入更深的脆弱性。

在地缘政治层面,巴基斯坦长期押注塔利班政权,试图将其作为战略资产。

但如今塔利班专注于治理阿富汗,不再对巴基斯坦言听计从,两国边境频繁爆发武装冲突。阿富汗塔利班甚至公开向巴基斯坦索要"反恐保护费",要求巴方支付资金以遏制境内恐怖组织活动。

这对财政濒临崩溃的巴基斯坦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其外汇储备已无法偿还到期外债,经济濒临破产边缘。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传统盟友西亚国家态度逐渐转向。

印度近年来大力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阿联酋、阿曼、沙特阿拉伯等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再公开支持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兄弟会"外交网络正被逐步瓦解。

印度河(资料图)

而在国内,前总理伊姆兰·汗虽多次面临被捕危机,仍拥有强大民众基础,引发政治动荡;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分离主义运动持续发酵,形成"完美风暴"般的多重危机。

关于地缘政治预测,巴基斯坦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一种可能是更深地融入"中国阵营",这将挑战西方在南亚的影响力,但也会加剧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西方陷入两难:既不愿看到巴基斯坦完全倒向中国,又不愿向其军方提供资金,导致巴基斯坦可能滑向"失败国家"的深渊。

国际社会担忧其成为下一个朝鲜或阿富汗,但更严峻的是,巴基斯坦作为拥核国家,其境内恐怖主义与核技术扩散风险始终是全球安全的重大隐患。

从长期看,巴基斯坦存在分裂可能性。国内民族矛盾、地区经济失衡与政治动荡形成深刻裂痕,俾路支斯坦等地的独立运动若持续激化,可能引发国家解体。

不过,预测具体时间线毫无意义——历史经验表明,国家崩溃往往是多重因素突然叠加的结果,而非线性发展的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对话中提到"国界并非永恒"的观点。尽管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已维持百年,但地缘政治与气候变化等因素正重塑全球版图。

正如乌克兰危机所示,国界的变动在当代仍可能发生。对巴基斯坦而言,其地理命运与印度紧密绑定——印度不希望看到巴基斯坦崩溃,因为边境动荡将直接威胁自身安全,但如何避免这种局面,仍是国际社会的棘手难题。

最终,巴基斯坦的困境本质上是其长期依赖外部援助、缺乏内生发展动力的结果。

在大国博弈与国内危机的双重挤压下,这个国家的未来将取决于能否实现政治稳定、经济转型与外交平衡——但目前来看,每一步都举步维艰。

来源:山涧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