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日,2025年沪江国际跨文化交流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国内外跨文化交流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优秀青年学子60余人参加论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日,2025年沪江国际跨文化交流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国内外跨文化交流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优秀青年学子60余人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汇聚中德及欧亚多国专家学者,通过历史回溯与当代实践结合,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合作大学在文化、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城市合作。
在上半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环节,著名汉学家和日耳曼语言学者Marcus Hernig以《汉萨同盟与丝绸之路的交汇:欧亚城市间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历史与展望》为题,系统介绍了欧亚城市间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历史脉络,指出了上海、汉堡等枢纽城市在跨文化对话中的桥梁作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Ottmar Ette则聚焦亚历山大·冯·洪堡的跨文化思想,探讨欧亚跨文化城市交流的重要性。德国汉堡市驻中国代表处副主任叶淼苗结合汉堡与上海的友城合作实践,强调汉堡、汉萨同盟与欧亚城市间交流的重要性。
在下半场“从丝绸之路到汉堡与上海”环节中,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对华事务负责人Michael Röther和上海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陈琦分别从西方和东方视角分析城市与高校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欧亚合作前景。巴基斯坦研究员Aiza Azam与哈萨克斯坦研究员Ablay Dosmaganbetov分别从巴基斯坦与中亚视角分享了东西方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国际合作的现状、前景与需求。上海理工大学国贸专业德方负责人Natalia Ribberink介绍了丝绸之路主要枢纽城市的经济合作、物流与贸易发展现状,并探讨汉堡作为拥有悠久亚洲贸易传统的汉萨城市所发挥的作用。
圆桌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推动丝绸之路国际与跨文化交流的途径——汉萨同盟理念下的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发展”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旨在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学者搭建了跨文化交流的高水平对话平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介绍,近年来该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着力打造 “沪江文化园”这一国际交流地标,深化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推动开放办学品质迈向新高度。“希望本次论坛搭建起深度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中德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路径。”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