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特色种植惠农家 产业延链促振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11:14 1

摘要:今年,合水县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以联农带农为重点,探索发展黑小米、北京菊等特色种植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订单”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今年,合水县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以联农带农为重点,探索发展黑小米、北京菊等特色种植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订单”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在合水县太莪乡关良村的黑小米种植示范基地,机械的轰鸣声响彻田间,先进的覆膜播种一体机来回穿梭,村干部忙着查看播种情况。近年来,关良村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依托黄土高原气候优势,整合流转土地首次规模化种植黑小米,收获后供不应求。今年,关良村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创新推行“党支部+基地+农户+订单”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共同发展黑小米产业。10月份黑小米成熟收割后,将由村集体统一进行回收销售。

“因为去年种植黑小米效益比较好,今年我们流转土地60亩,带动全村50户群众进行种植,每亩产量700斤左右,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实现增收。”关良村党支部书记石廷辉说。

太莪乡紧扣稳粮增收目标,在全乡6个村推广种植黑小米300亩,带动117户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全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乡政府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0万元,计划在关良村建设1处集加工、包装、储存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并通过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深加工技术加持,持续在种得好、产得好、卖得好上发力,进一步推动“太莪黑小米”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店子乡店子村百亩菊花种植基地,连片的菊苗在微风轻拂下泛起绿浪,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种植北京菊,到了10月份,这里将变成一片金色花海。店子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花卉种植。面对传统种植效益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发展难题,店子村“两委”班子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与甘肃万苑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订单农业,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管理、加工及销售等服务,村集体流转土地100余亩进行规模化种植。

“中期的除草、打药,后期的采摘,全程都有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我们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群众在基地务工,既可以收到地租,又可以赚到工钱,有效增加了收入。”店子村党支部书记朱超超说。

据了解,今年店子村种植的100余亩北京菊,预计亩产可达3000斤,依托甘肃万苑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订单保障,村集体种植的胎菊、朵花将分别以每斤2.5元和1.5元的价格保底收购。鲜花经过低温烘干、精细包装后,销往山东、北京等地,每吨收益达5万元,产品附加值将得到显著提升。目前,企业还积极探索开发菊花茶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由种植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在发展菊花产业过程中,村党支部和企业积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采摘期企业日均可吸纳群众务工超100人次,村党支部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方式,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多元化增收的美好愿景。“利用空闲时间来基地务工,离家近还能赚得一份收入,挺不错的。”店子村村民白克文说。

合水县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逐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同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赚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订单种植赚现金,实现多元化增收。据了解,合水县还将依托黑木崖农文旅资源,结合黑小米产业开发特色伴手礼,同步打造农耕体验基地和农家乐,并积极探索“菊花+旅游”模式,将鲜花经济从单一种植向产品加工、旅游观光等多业态拓展,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不断推进形成“特色种植+精深加工+农旅融合”的产业链。

来源:庆阳融媒

相关推荐